张秀梅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本文结合《标准》,运用“合作学习理论”进行小学英语听说读写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态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合作;兴趣;英语教学;讨论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方面,只注重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操练,不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英语课程不仅要重视基本的单词,更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为长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注重感知与记忆,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无法适应新教材的灵活性。传统课堂气氛严肃,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新知识,大大制约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个人努力成果,因此,在集体中,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是可以解决传统教学弊端的重要途径之一。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通过理论数据的学习及教学实践,使我懂得了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所要求的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通过书本、黑板、粉笔等有限的资源形式,向我们的学生们传递信息,这种模式已经落后,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课堂教学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支粉笔上课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社会知识呈现爆发式增长,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很容易与现代社会脱节,作为中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十分贴近,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这样才能将繁杂的知识更好地展现给学生。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接受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合作学习的意义
1.合作学习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态度方面的影响
英语学习兴趣是学生对英语知识和英语学习活动积极探求认知的倾向,表现为对英语学习的爱好。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小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新颖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合作学习”策略,使学生具有兴趣形成的心理基础。学生之间平等、协作、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都力争为自己的小组作一份贡献以体现自身的价值。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极大地保护和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2.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影响
(1)充分自主的学习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形式单一、大多数是个人操作的活动,体现了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活动中学生有自主权和选择权。这样的活动既有独立的探索活动,又有相互的交流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增强其主体意识。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有效的生生交往,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
合作與交往,是个体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实施“合作学习”策略,使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大家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小组合作分组的原则
第一,合作学习小组通常以2~8人为一组,其中4人一组最为灵活。教师可以综合几次测试的成绩,把学生分为A、B、C、D四组,建立A组帮D组、B组帮C组承包责任制,即A组或B组的一个同学帮助C组或D组的学生。这样便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优生带差生的内部活力。
第二,组员搭配。“同组异质,异组同质”是分组的总原则。同组异质是指小组成员应有足够的差异,即根据男女性别、性格内外向、学习成绩优差等搭配分组,做到优势互补,为相互合作奠定基础。异组同质指各小组之间整体实力均衡。
第三,角色分工。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先将班上的学生分类,按性格外向的、聪明但不好学的等建立一份档案作为分组时的依据。然后通过半个月的学习检测,公开建组,分配角色。一般小组可以分为这样几个角色:组长、副组长、记录员、联络员、观察员。
四、合作学习的实施
第一步:教师导学,学生个别自学。教师用精练的语言扼要介绍所要学习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小组目标,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自学方法和要求,各自认真自学,找出不理解的问题、知识,准备小组讨论时提出讨论。这样通过自学,成绩较好的同学能初步理解本课内容;中等的学生对一些内容不太理解,激发了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学习责任感;成绩不理想的则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促使他们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时集中精力去学习、去攻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重点地帮助、指导、启发少数学生,引导他们寻求答案。
第二步: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导议。小组讨论时由组内任一组员对将要学的知识进行讲解,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提出疑异。而后把各自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全组共同讨论,对已经达成共识的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类、整理、记录以备全班讨论。这样通过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讨论,不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而且增强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三步: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全班交流就是大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关键,主要是解决大多数学生自学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讨论时由一个小组抢先发言,汇报本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其他小组认真听,仔细思考,以便提出疑异,进行补充。在此过程中,对重点、难点内容教师要启发、点拨学生内化。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来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实践证明,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多,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会慢慢得到完善。它能够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并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互动合作关系,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习的动机。合作学习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还能提高学习成绩,能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做连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温建兰.合作学习在综合英语课程的应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