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的启发

2019-04-15 02:27储信蒙
神州·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儿童画笔法毕加索

储信蒙

纵观古今中外的美术文化,与儿童画最有渊源的有三种:一种是原始美术;一种是民间美术;还有一种是抽象派和部分意象派艺术家的作品。而具象画派,尤其是写实画派的作品是与儿童画风格迥然不同的。笔者尤其推崇儿童画,是由于儿童最有先天灵性,最为单纯。这与远古人类最为天真,百姓最为朴实及其相似。正如毕加索所云:“艺术的技巧越少反而艺术成分越高!”

原始美术如玛雅石柱、埃及壁画、红山玉器、汉画像砖等,民间艺术如皮影、刺绣、年画、剪纸、蜡染、挑花、面塑、泥塑等。两者均打上儿童画的深深烙印。

向儿童学习的一些古今中外的大师如梁凯、朱耷、梵高、高更、修拉、马蒂斯、毕加索、弗里达、草间弥生、韩美林、周京新、丁绍光、唐志冈、叶永青等。下面略谈一下上述这些大师如何向儿童学习的。

梁凯用大刀阔斧的泼墨,泼泼洒洒、寥寥数笔,就把仙人憨态可掬、逍遥洒脱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意象艺术对写实的突破,回归到儿童的主观直觉的看待事物的方法。

朱耷则用反传统、反世俗的古拙的笔法,表现怪鱼、怪鸟那愤世嫉俗、傲然独立的的眼神。这与儿童画将动物拟人化不谋而合。

梵高则用大红大绿的色彩尽情的表达他的热情,这也是儿童感性纯粹的认识问题的方式。

高更用粗矿的笔锋,质朴的色调,表现原始部落的风土人情,形式内容都很好的统一为儿童画的简约时尚。

修拉则用点彩把色彩主观的运用成斑驳的效果。这是儿童画的思维模式。

马蒂斯则是野兽派的代表画家,更加主观的表现客观事物,这也是儿童认识事物的方法。

毕加索广泛的运用构成把形体拆散再主观组合,真是把想象发挥到一定境界,回归到儿童的灵性。

弗里达则充满个性的用绚丽的色彩与夸张的造型,把画作展现出充分的视觉冲击力,回归到了儿童的感性认识。

草间弥生则用无尽的圆圈表现出了儿童的世界,她直到老年还是儿童的妆扮。

韩美林则直接用泼墨表現出了儿童画模式的人物和动物,创造了福娃等贴近生活天真活泼的儿童画人物形象。

周京新则把京剧形象用灵动的笔墨表现成儿童画的样式,更显得天真活泼。

丁绍光也直接勾线填色,完全回归儿童画的模式来充分的表现装饰性。

唐志冈画的儿童会议,则是既幼稚又深刻了。

叶永青用那么粗糙的笔法画个鸟,回到了儿童刚刚学画胡乱涂鸦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那么多达到至高境界的大师回归到了儿童画的状态?

还得从我求学的故事说起,当年在云南艺术学院读研时,导师唐志冈先生带我们画画,他看了我的画摇摇头说:太简单了,就跟儿童画一样!我质疑的反驳:你画的不也像儿童画吗?他举着手中的茶杯振振有词的说:我就像这杯喝完茶的空杯子,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而你连茶都没装过,本来就是个空杯子!于是我倍感羞愧,努力探索,把画画得越来越复杂,尽量从无到有,最后连国画都没什么留白了。

后来有幸向周京新老师讨教,他看了我的画指出:虽然内容丰富,想法独特,但是技法不能是短腿----除了构图上都用程式化的样式自己给的框架不能打破以外,笔法也还欠火候,不够凝炼简约,还需继续斟酌!然后我再次观察周京新老师那简约而不简单的画,发现每一笔都是那么精炼,一笔下去浓淡相宜、峰回路转、一波三折、韵味无穷,而我则是用很多笔拼凑也达不到那么传神的境界,我才知道什么叫做品味,才意识到我该从有到无了!

所以李可染说,他的山水画就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而这个无是有分量的无,是不同于开始的无,是经历过有的无,是精炼的无。正如马哲有言: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从肯定,到否定,到否定之否定。这与道家提出的返璞归真,出有入无,返老还童,碎丹成婴的思想不谋而合。所以万法归宗,艺术真是至繁至简,玄妙无穷。难怪毕加索说他一生都在向儿童学习!

儿童并非完全尊重客观对象,而只是把客观对象作为一种参考,再进行主观改造,将轮廓简化,将纹饰丰富,将形体几何化,将色彩单纯化,将人物儿童化,将动物拟人化。

作为儿童,这么画完全是凭借童真的天性。

我有幸担任幼师班的美术老师,经常提醒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师,一来要发现儿童画的形式美,二来要鼓励支持儿童尽情发挥他们的天性,不能过多的对儿童画的思维有所限制,只能是不断激发他们的灵感。

作为培养幼师的大学或中专的教师,应该站在艺术概论和艺术美学导论的角度引导未来幼师去剖析儿童画的特点。这样我们会发现儿童画存在一定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构成,包括空间、韵律、节奏、样式等,都是图案化、程式化的。教师应学会提炼现实客观对象的元素,比方说纹饰、轮廓、色彩、形体等,再进行排列组合,也就是重组、加工与改造,并发现、剖析,从而掌握儿童画的规律。

古今中外的大师,往往毕生追求回归于儿童画的灵性,也就是道家学说提出的返璞归真。道家在美学上有自己的见解也是很多大师向儿童学习的缘由。道家认为最美的艺术品是大巧若拙,大象无形,见素抱朴的。傅山就书法美学提出了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真勿安排等。而儿童先天就存有这种优势,画出的笔法都是天真古拙的。所以到头来,儿童还是大师的老师!我们更应该尊重儿童,欣赏儿童!

猜你喜欢
儿童画笔法毕加索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十)
儿童画
如何鉴赏儿童画
《梦》和毕加索
我的儿童画
笔法与临摹
《牛》毕加索
看不懂没关系
俱天成,极奇妙!——闲聊画面石的独特笔法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