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分析

2019-04-15 02:27陈妍霏
神州·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提高策略有效性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它的有效性与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息息相关。但是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和学生角色定位模糊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所以本文从对阅读教学的认识、角色定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其基础上结合实践提出了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计策。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问题;提高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的提高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并且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附属品,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阅读教学的方法单一、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双方的地位颠倒等。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本文就阅读教学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学生、教师对阅读的认识不足

家长和学生对阅读的认识不足。2011年新课标改革以后,教育部虽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大部份地区,应试教育依旧占主导地位,家长和学生唯一看中的只有分数。家长认为阅读浪费时间,学生多花时间在所谓的阅读上,就会少花时间在学习上,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且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他们只需要记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就可以在语文考试中获得高分,阅读根本不重要。由于学生和家长对语文阅读缺乏理解,从而使学生对语文阅读并不重视,这是阻碍语文阅读有效性提升的一大障碍。[1]新课程标准强调一种“对话式”的阅读教学模式,所以许多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只是一味的“教师问,学生答”。这一教学模式使大量的课堂时间都浪费在“问答”上,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时间,表现出一种虚假的“对话教学”。[2]“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教学模式看似十分热闹、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非常高,但是下课后,学生学到的知识却非常少。

(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模糊

2011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一要求也表明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确立需要依靠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是凭借外力。如果学生失去主观能动性,阅读的过程将会失去其意义,就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一些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认识有些不足,他们认为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确定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所占时间的多少,学生占据课堂时间越多,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就越明显。所以,为了凸显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有些语文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阅读,而不去指导学生阅读,阅读教学就由之前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学”,[3]从一个教学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教学极端。这样也会导致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影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步骤程式化,教学方法单一

第一、程式化的教学步骤。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讲授步骤大概分为:学生熟读——教师解说——布置课后作业这三步。这些步骤对学生而言已经十分熟悉,阅读课没有惊喜,学生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影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第二、教學方法的单一。主要表现在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和一味的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法。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合作者的身份,但是注入式的这种教学模式还是使语文教师饰演着决策者。其主要表现在一堂阅读课由语文教师主讲,所讲的内容还是集中在字词读音、段落划分、主题思想以及课后练习等几个方面。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是本国从国外借鉴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一味地滥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只能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合理创设读书机会,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

阅读教学依赖于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只有进行大量的阅读,才能快速消化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技巧。但升学的压力迫使学生将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分数上,课后,学生根本不去阅读,家长也不允许阅读占据学生的学习时间。此时,教师必须采取必要的手段,规定每个星期的哪几节课为阅读课,要求学生带哪些课外读物来学校,并在阅读课结束后要求学生上交一篇读书笔记,以防止某些学生在阅读课上做与阅读无关的事情。

阅读目标的确定,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语文考试的课外阅读部分取得高分。例如拿到一本如《老人与海》这样的世界名著,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设计阅读规划。首先,让学生先去了解作者生平,故事背景;其次,由表及里的去了解文章中人物、事物、景物包含的意义,如圣地亚哥的形象分析;最后,了解《老人与海》的深层内涵--人要敢于面对孤独、战胜孤独以及人不能成为物质的奴隶。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学会阅读,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得以提高,语文考试中课外阅读的部分将不会再成为学生取得高分的拦路虎。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来教学,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一方面,在学习每单元的必读篇目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并让学生在每单元的诵读欣赏部分练习这些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要由之前的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教师要由之前的主宰教学变为主导教学。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讨论去解答,教师要做的只是提供思路与方法。[4]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深情的朗读文章,边读边划出学生觉得优美以及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然后和同桌或小组成员讨论,畅谈自己对语句的理解,感受朱自清先生笔下笼罩在月色下的荷塘的优美。这样的一种阅读教学策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完成自我建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语文阅读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5]

由于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积极主动的去创造问题,所以这一阅读教学模式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具备深厚地知识储备,要具有“读破万卷书”的底蕴。其次,教师必须转变意识,乐于接受和研究新的教学理论,勇于尝试和运用新的教学设备。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的状况,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深厚地知识储备,还要求教师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机敏的反应能力以及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凡只用同种方法去教学,就一定不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阅读教学也是如此。[6]所以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该从固定单一的教学中走出来,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例如对学生进行探究式指导阅读。在开始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并在教学情境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教师需要在学生讨论出现停滞时,适时地给出引导;在学生有了疑难问题时,为学生解惑.......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象,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如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天,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思考、讨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类型,结合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出不同且新颖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课文《茶馆》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茶馆》是一部话剧,里面人物众多、文本内容较长、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可以采用剧本表演法去教学。教师让学生认真的阅读文本,理解剧中人物的特点,之后再为学生分角色去扮演话剧中的人物,如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部作品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阅读、去学习,加深学生对这部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三、結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学生阅读独立性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具有更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研究意义。但是想要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需要语文教师长期坚持的任务。只要语文教师深度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去,运用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会改善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冯谦.浅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2011(9):42.

[2]邓主芳.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1):92-93.

[3]邓主芳.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1):92-93.

[4]李惠民.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下旬,2016(6).

[5]金海婷.有关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学周刊,2016(1):108.

[6]高见.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9):144.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陈妍霏(1994)女,江苏泗洪人,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文学科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提高策略有效性阅读教学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