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迎佛骨韩昌黎

2019-04-15 03:02陈楠
美文 2019年6期
关键词:韩愈佛教

陈楠

中唐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活跃在文坛的人物远没有盛唐文士的气势与自信,但他们更冷静,对政治有自己的思考,对社会充满中兴的希望。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几个文人莫过于“韩柳元白”了,而其中对文坛和社会都作出巨大贡献的当属韩愈。

韩愈,字退之,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翻开常识性的书籍,可以看到韩愈一般被冠以“文学家”“政治家”的名号。说他是文学家,因为他发起和领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一改当时的浮糜文风;说他是政治家,是因为他维护儒家思想,反对佛老、忠君爱国。

韩愈三岁父母双亡,长兄抚养其长大,韩愈天资聪颖,七岁即通经史,但十二岁长兄去世,大嫂独立支撑全家,日子异常清苦,他迫切希望走上仕途,为君王效力,同时也扭转家庭的困顿局面。可是对于韩愈这样的贫家子弟来说,事情未必会像希望的那样顺利。德宗贞元二年,十九岁的韩愈离家赴长安,期待一舉中第,但事实却比希望残酷,名落孙山三次之后,终于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得中进士。这次成功也算他运气好,德宗启用了古文改革先驱陆贽主持此次考试,录取了不在花团锦簇的文章上下功夫,而是追求文章实用性的几个有真才实学的士子。在骈文当道的时候,韩愈深深意识到古文的重要性,他要恢复传统的文风和写作方法,并以此重证散文的价值。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一方面是为了扭转文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复古道”,力排佛老,恢复儒家思想在文学领域乃至一切社会思想领域中的正统地位。

唐代中期,唐宪宗任用贤能、勤于政务,表面上看去中兴在望,随着政事逐渐安稳,宪宗有些小骄傲了,开始追求享受,不仅如此,他还学习秦皇汉武,开始寻找长生不老药,以求长长久久地做皇帝。这样一来,神仙佛道一类受到了重视,名义上是儒释道并重,而实际上释和道的地位远远超越了儒,佛教尤盛,僧侣地位优越,享有许多特权。“上行下效”,皇帝喜欢的当然会受到大臣们的极力追捧。此时韩愈因跟随裴度征讨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在京中任职,他向来反对佛道,痛恨僧侣和方士,看到因此而得势的小人耀武扬威、欺压百姓,看到很多有地位的人因服食丹药而殒命等,愈加气愤。

韩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儒生,是封建正统思想的维护者。他反对佛老是因为对佛的供奉和采药炼丹浪费了大量的国家财富,而托佛求福在他看来更是痴心妄想。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派宦官到凤翔法门寺,把释迦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迎入宫,供奉三日,又送到长安城内各个寺院轮流供奉。于是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王公大臣、普通百姓奔走相庆,纷纷前去瞻札施舍,有的甚至因此而倾家荡产。没有财产可以施舍的穷苦百姓只能遵从僧人的教导,用苦行来表示礼佛的诚心,烧去头发、灼烧手指……,以求能供奉佛骨。看着寺院里人山人海,韩愈痛心不已,他和自己的学生张籍商讨上书劝谏之事。

德宗时,韩愈就因劝谏吃了大亏,被贬至广东做县令,只因他上书请求废止“宫市”。我们都读过白居易的《卖炭翁》,辛苦烧出来的炭就在宫市上被宫人用陈旧的绢帛换走,这种行径无异于强取豪夺。韩愈看不过,毫不犹豫上书,却流落岭南数载。这一次,面对学生家人的劝阻,韩愈不惧粉身碎骨,犯天颜、批龙鳞,毅然写出了《论佛骨表》,奉予宪宗。

文章没有华词丽藻,也没有铺排夸张,用的就是他所倡导的古文体式与风格,有理有据、鞭辟入里。开篇即言佛教未传入之时,国泰民安,国君高寿,三皇五帝、商汤、周文武都在举例之列,借以说明佛教与天下太平无丝毫关系。接下来对比说明佛教传入中原之后,动乱相继而出,汉明帝诚心礼佛,可在位仅仅十八年,其后祸乱不休,福运不再。南朝时佛教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礼佛更加虔诚,可事与愿违,在位时间与寿命都不长久,由此可见,越是对佛敬奉的君主越没有好下场。

说完狠话之后,文章又回归平和,但仍旧针对现实,例数佛教蛊惑人心、伤风败俗、危害百姓、挥霍国家资财的种种罪恶。以唐高祖对佛教“则议除之”的历史与唐宪宗违背祖宗遗教,迎奉佛骨带来危害的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佛不足事”,事佛有害。韩愈高度评价除佛之议,觉得是“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时弊”,并明确表示对停止除佛的不满。然后表扬唐宪宗即位之初,实行高祖遗志,“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但现在不仅没有实行诏令,反而放纵佛教蔓延扩展,使它盛行。“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这句在文中起承接、关锁作用,文意一大转折,前面从正面立论,用作下文的对比。下文叙唐宪宗迎奉佛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从反面劝谏唐宪宗停止迎奉佛骨之举,委婉地替宪宗开脱,有意说他“不惑于佛”,迎佛骨只是迁就众人贪乐之心。

其实,韩愈深知唐宪宗为佛教虚妄所迷。从称颂唐宪宗“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到为之推诿责任,足见作者上表时期盼唐宪宗接受诤谏和之前被贬事后小心翼翼的心理。“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不想触怒唐宪宗,又想制止供奉佛骨,只能把迎奉佛骨造成恶果的责任推给“百姓愚冥”,虽然是作者“上智下愚”观点的流露,但更是一种策略。百姓以皇帝“真心事佛”,因而出现狂热、怪异情况:“焚顶烧指、解衣散钱、弃其业次,甚至断臂脔身”“自朝至暮”。“百十为群”“老少奔波”。百姓之狂热,韩愈认为其实在是“伤风败俗,传笑四方”。

最后又从传承角度进行分析,佛祖本是外国人,不通中国言语,不懂中原礼仪,如果活着来拜访,以礼相待即可,接见过后赐其礼物出境。但现在一节死去多年之人的朽骨竟然被迎进皇宫大内。孔夫子都说“敬鬼神而远之。”孔子才是我们精神的源泉和支撑,恳请皇帝让人把这污秽之物投入水火,借此断绝天下痴人的妄想,这才是圣君的作为啊!如果佛祖有灵,真的降下灾祸,我一人承担,无怨无悔。

韩愈此文言辞恳切、分析透彻,说理力道十足,举例个个贴切。但宪宗看到怒不可遏,如此狂妄指责君主,竟然还咒君主短命,坚决要处死韩愈,幸得裴度等人力保,宪宗免了韩愈的死罪,将其贬到距长安七千六百多里外的潮州做刺史,韩愈叹口气写下了千古名篇《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然后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岭南贬官生涯。

韩愈的论说文在其散文中所占比重很大,成就也很高,这一篇奏表,是韩愈文采和人格还有追求的完美体现。

论佛骨表

1.武则天时期,不仅自己尊奉佛教,礼敬高僧,而且还以帝王的影响力建寺造像、支持译经,从而推动了唐代佛教的兴盛发展。

2.佛教在唐朝的势力越来越大,不仅对儒家所提倡的忠孝思想构成威胁,还成了很多人逃避徭役、赋税的手段。还有官员利用佛教发财,王维的弟弟王缙曾在德宗时期担任宰相,他组织了一批五台山的和尚,到各地郡县讲经说法,赚取钱财,这宰相的生意头脑还是可以的!

3.普通人崇佛也就算了,但是皇帝唐宪宗也崇信佛教。

4.唐宪宗要把凤翔法门寺内的佛骨迎接到宫中,上行下效,全民参佛。

5.唐朝是一个出产狂人的时代,前有李白,后有杜甫。刚刚做上京官的韩愈,心血来潮,想纠正一下社会上的不良之风,于是就写了那篇《师说》:你们这些狂人不要再狂!结果,韩愈成了京城里公认最狂的人!不过,对于韩愈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6.接下来,韩愈做的事情才叫惊天动地!在举国一片念佛声中,韩愈站了出来。他说:“据微臣精心研究发现:从东汉明帝以来,好佛的皇帝大多是短命的。短!命!的!好不容易有一个在位比较长的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可是死得也太难看——被叛将侯景饿死在台城。所以呢,皇上保重龙体,还是不要信佛了!”

7.憲宗看到这里,气得手抖肝颤,把韩愈的奏疏丢给大臣们,非要杀了韩愈。好不容易当一回皇帝,却遇到这样的臣子,简直生无可恋!宰相裴度、崔群大概是强忍着笑意,一本正经地为韩愈说情,最后,还是在朝廷大臣们的劝谏下,免除了死罪,将韩愈贬到潮州当刺史。

猜你喜欢
韩愈佛教
论韩愈奇文《毛颖传》
“两个”韩愈
佛教艺术
佛教造像
看中国·在浙江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
陈哲文(韩国)佛教题材作品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