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物修复对于文物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2019-04-15 01:51丁艳波
理论观察 2019年2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重要性

丁艳波

摘 要:文物,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体现我国繁荣发展的一面镜子,透过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物,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人们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水平,并且能够发现后世与之相似之处。近年来,随着公众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从而对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整个社会对于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逐渐将视线转移到文物发掘、文物鉴赏、文物保护等方面上来,越来越多人或者单位开始从事文物发掘、文物鉴赏以及文物修复等工作。因此,对我国文物发掘、保护以及修复工作的重视性与关注度越来越高。

关键词:文物修复;价值体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2 — 0137 — 03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民群众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真实状况,这些历史文物不仅凝聚着我国广大劳动人们的智慧,而且能够对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状况呈现出最直观的反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对于文物发掘、保护以及修复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以及更深刻的反思。文物的修复工作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深远的影响。罗马著名文物修復教授布兰迪指出:“对于文物的修复,一方面是指对艺术作品的客观存在即文物实体和文物本身所具有的美学性、历史性产生一定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另一方面,需要对不同文物未来的保护及传承方式作出不同思考,切忌一概而论。”〔1〕

一、文物价值

什么是文物?通俗来讲,就是对现代社会而言早于当前世纪的各个时期中那些具有科学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美学价值的物品。这类物件,是其创作者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发展状况最直观的反映。是否能称之为文物,不仅要得到整个社会的共同认可,还要看它是否具有给人灵感、陶冶情操的艺术特质。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文物,是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并且这种美不仅仅是局限于外部特征的视觉美,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对于我国古老文明的研究,不能脱离出土的文物独立进行,而要想真正实现“古为今用”,就必须对文物的造型、布局、制作方法、实用性、功能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更好地发掘和传承我国优秀的古老文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对于文物价值的认同也在不断地深入,文物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以及历史意义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当前的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大多是从文物病害的多样性以及复杂程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对文物所蕴含的价值进行探究和解读。文物修复工作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够让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传承,推动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彰显文物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有利于对不同民族、宗教以及地区的文化特色以及多样性特征产生更深入地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更迭,不仅使得文物更具有岁月价值,也使得它更具有研究意义和传承意义。对文物来说,对其进行的每一次修复,对于以后的人来说,都是一次真实发生、存在的历史事件,是这件文物历史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都向以后的人们诉说着这件文物背后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认知水平。

二、文物修复

在现阶段的文物修复工作中,既要保证对文物的真实还原,又要保证被修复文物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文化价值不会遭到破坏。文物同其他艺术作品的最大差异在于,不同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情况最真实的写照,因此历史文物具有其他艺术作品所不具备的超高价值性和不可再生性。出土的文物必须精心收纳和保存,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物本身所具有的历史特征以及艺术特征保留其原有的信息。在文物保留住原始信息的基础上,它才会产生历史、科学、艺术等学科的研究意义。文物的原真性同其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对于一件已经出土的文物来说,要对其进行正确且妥善的储存与保护,尽量地去延长文物的寿命,并且要利用科学的手段为文物贮藏提供更为适宜的环境,尽可能地保留文物原有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对一些可能是赝品或者是带有较大破损的文物,要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尽快能地去弥补缺陷。修复文物,要将给予文物再一次的生命、恢复其原有生命力最为文物修复工作的落脚点。

当前,关于文物修复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进行文物修复的意义、对文物进行保护的措施以及对不同文物进行修复的修复理念。现代修复理念认为,对于文物的修复其目的在于使文物获得潜在统一性,关注的重点大多集中在文物原真性上,并承认科学发展给文物修复工作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对文物能够产生的未来价值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中国,拥有上下5000年的灿烂文明,在文物保存方面,以中国为首的东方文明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性。对于中国而言,一些历史遗迹普遍具有覆盖性的特征,而这一特征也导致了我国对待文物储藏的态度不同于现代的修复理念,主要表现为:在我国,对于文物原真性的认知则更侧重于对文物原有性状的追求,即被修复的文物形态是否完整、有无缺失,对于是否能够反映出社会的历时发展、时代变迁的原真性则很少关注。

什么才是真正的原真性?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原真性这一概念受文物的表现形式和所隐含的文化意蕴所影响,因此造成了这一概念的理解差异性和不稳定性。而造成这种现状,则是由于现阶段人们对于文物这一研究内容还没有做到清晰、完整、全面的认识。因此,对于原真性概念进行清晰、明确、全面地认识,将会对掌握文物历史文化背景、研究文物社会价值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文物修复的方式方法

文物修复,并不是简单的对文物进行晾晒、登记、修补等这类基础工作,而是要在计算文物价值的同时,对修复的质量、修复之后是否具有稳定性、储藏环境是否适宜等问题予以解决。要让文物重新焕发“生命力”,首先要做到文物实体的完整、健康。因此,要对传统工艺给予高度重视。首先,为了能让文物的修复效果更加稳定、更加贴合文物原貌,传统工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从我国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来看,这种传统的工艺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因此应该将目光更多关注到传统工艺上面来。只有利用高超的传统技艺,才能使得文物修复工作无论是从工艺上还是材料上都能够尽善尽美。

虽然传统工艺对于文物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以往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中,也出现了由于技术落后、技艺不佳等原因造成的文物破损、不利于保存等问题的频频发生。因此,在当今社会,对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只单纯地依靠传统工艺是不科学的。这样做,不仅会造成人们对历史文明研究依据的损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技术革新产生阻碍。如何才能使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一方面,要对文物背后的艺术及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的分析、实践技术相结合,利用科学的手段及能工巧匠的传统工艺,对文物进行全方位、零损耗的修复。

对文物进行的所有修复保护工作,应该以保存文物自身的完整性、发掘文物本体所具有的科学研究价值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传统技艺,能够尽可能的还原文物本体原有状态;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则是为筛选修复材料、跟踪文物状态、检测修复情况、勘探贮藏环境等方面提供更为准确、有效的信息。现代科技的加入,利用科学的手段不仅为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工作降低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还使得文物的修复效率和修复质量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此同时,基于现代科技的文物修复工作,对于传统的工艺做出了新的认识,并对传统工艺在当今时代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规划,从不同的方面对传统工艺的科学性与先进性进行了分析。因此,只有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才能使得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更具备科学性与规范性。

四、文物修复对于文物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文物,属于集合名词。一方面,文物既可以指出土、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文物也包含还未被发掘、出土的历史遗物。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文物对于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在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时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无论是哪一个时期的文物,其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意蕴以及人文价值,是不同国家文明的组成要素,对于这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一件文物能否取得最好的修复效果,其影响因素来自方方面面。不同的文物修复,往往会受到应用材料、保存条件、修复手段等方面的影响,从而造成或高或低的修复效果。因此,在文物保护这一环节中,要对文物的保存条件和环境、日常维护和管理、相关规定等方面予以重视,杜绝对文物的人为破坏。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要对文物的特殊意义和独特价值产生深刻的认识,并且要在修复的过程中,确保文物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特质、本体形态等方面不会被人为破坏或更改,以還原文物历史意义、真实性作为修复工作的出发点。

怎样才能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对文物自身与生俱来的历史意义和美学意义得以完整保留?这个问题需要文物工作者在文物修缮的过程中不断思考。通过修复不同类型的文物,可以发掘其背后所隐藏的诸多信息,如:历史意义、文化特质、审美风格、人文价值等等。文物,是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象征,是当时社会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价值最直观的反映。因此,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要对文物这种特殊的艺术品有明确的认识,并将原真性作为修复工作的指导思想,力求对文物的修复工作能够在不改变历史史实、艺术传承的基础上圆满完成。现代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工作,对文物修复的目的、文物修复的价值、文物的保护措施等其他概念产生正确的科学认知。

文物的修复工作也不能只局限于文物表面的修缮,也要对文物非物质文化层面的内容进行维护。文物实体的修缮工作固然重要,因为离开文物实体,就无法对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以及艺术审美价值进行思考和探究。因此,要在基于文物本体修缮工作的基础上,对文物所蕴含的具有潜在性的非物质文化进行深刻探索。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文物修复除了研究文物性状和价值之外,还要对修复文物的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的应用、人们对文物观念态度的转变等方面进行把握,从而基于文物的艺术价值、社会功能以及历史文化意蕴对文物的价值评估体系进行完善和丰富,对文物进行合理、科学、有效地修复和保护。

五、结语

对于文物的修复工作,应该基于不同文物历史学、美学、自然科学等不同方面的不同特征进行认识。当今社会,对于每一件艺术品的修复,都要在实施具体修复工作之前先进行一下思考,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修复的文物隶属于何种文化遗产类型,通过文物所呈现出的内容以及背后想要传达的深刻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如何操作才能将文物价值淋漓尽致地体现并将修复过程中的耗损程度降到最低;怎么办——文物的修复工作,要基于正确的历史史实,对每一件待修复的艺术品其中所蕴含额深刻含义进行再思考,并对文物的艺术价值做出梳理,从而确保在实际的修复工作中不会对修复文物的艺术价值产生误解。〔3〕对于当前活着的人来说,文物就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再现。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对于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工作仍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不能称之为成熟、完善的文物修复体系,而这些问题能否被尽快解决将依赖于实践的累积、理论的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玮.文物修复理论与文化遗产价值体系思考〔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11):39-41.

〔2〕侯妙乐,赵思仲,杨溯,胡云岗.文物三维模型虚拟修复研究进展、挑战与发展趋势〔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10):1-10.

〔3〕饶媛兰.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10):39-41.

〔4〕崔俊多.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的分析〔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10):102-104.

〔5〕沈光浩.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述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01).

〔6〕贾文熙.传承文物修复技艺是情结与责任〔N〕.中国文化报,2018-08-04(007).

〔7〕张萧然.文物毁容式修复折射监管的缺失〔N〕.中国产经新闻,2018-08-21(001).

〔8〕贾文熙.传承文物修复技艺是情结与责任〔N〕.中国文化报,2018-08-04(007).

〔9〕焦磊.浅谈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8,(20):168-169.

〔1〕布兰迪.文物修复理论〔M〕.陆地,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意大利非洲与东方研究院,2006:89-102.

〔2〕阮仪三,林林.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1-5.

〔3〕马里奥·米凯利,詹长法.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1-57.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重要性
医院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与提升职工满意度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构建学校精神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例谈——以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人格教育”为例
作为掌握和改造现实之方法的道德和法律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论
无敌上上签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