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祯 许慧丽
摘 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党和国家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主要从四个视域体现出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该思想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南,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踏上新征程,同时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四个视域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2 — 0025 — 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旨在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增强发展后劲,顺应民众期盼,承担大国生态责任。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四个视域
(一)以和谐的生命共同体思想为视角
生命共同体就是指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自然密不可分,是不可剥离且互为影响的关系。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为基础的物质保障,当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到破坏,这个家园就无法提供足够的物质资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就受到了限制,甚至会破坏人类现有的家园。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习近平曾多次站在人类生命共同体的高度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他指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1〕就是要求人们要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依赖自然界而存在,在向自然界索取物质资料的同时要爱护、尊重自然,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肆意破坏自然环境,要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呵护自然,绝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凌驾于自然之上。习近平指出,“山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2〕只有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这个生命共同体才能牢不可破。认识自然规律,科学的运用自然规律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根本前提,马克思曾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3〕人类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就是违背自然规律,一旦超越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必然会接受自然界的惩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自然使自然成为“人化自然”造福人类。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并衍化为成为人类的自觉行动,让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命共同体思想在每一人的头脑中生根发芽。人与自然和谐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把握好这个核心内容是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思想为视角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需要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还需要生态文明生活,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有赖于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这样的发展模式带来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问题。雾霾频发、河流污染、土壤污染,如何呼吸清新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源,吃上放心的食品成为了困扰人民群众的重大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可见,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十分迫切。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面对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解决生态问题作为执政为民的目标之一。习近平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民生福祉。”〔4〕解决好民生生态诉求,保护人的生态安全,关系到人民幸福安康。近几年,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威胁了人类的自身安全,空气污染,水源、食品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严重威胁着人的生态安全。保障人的安全,就是要我们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思维观念。不再以GDP论英雄,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绿色发展创造绿色GDP,坚持以绿色消费为导向,转变企业生产方向,加大新能源新技术的科研投入,利用新技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思想为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经济发展飞速,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是这种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导致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空气污染、能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灾害频发。严重的生态问题已经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发展后劲不足,发展速度放缓。
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两山论”的提出不仅破解了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对立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实践模式也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在辩证关系。“两山论”表明了中国坚持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道路的决心。习总书记提出转方式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方式。以绿色发展理念驱动绿色经济,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银天地。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指导,创新发展思路,把丰富的自然资源变成经济发展动力,探索出一条生态经济新路子;其次,总书记曾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6〕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力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经济,二者不可偏废,要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中保护生态环境,注重二者的协调统一关系。生产力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过去为取得一时的经济效益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真正意识到良好的生态资源本身就具有无限的价值,是稀缺资源,是一种人人需要的产品,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护生态资源就是增加生态资源的价值,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将走出一条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境好、经济效益高的新型经济发展道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思想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根本,抓住这个根本,就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态幸福指数提升。
(四)以加强生态制度建设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思想为视角
由于我国以往生态制度不健全,生态红线不明确,导致生态环境治理有时无章遵循,无法可依,环境治理不理想。随着生态系统退化形势加剧,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加强生态制度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和红线保障,这是对监管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有力手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表现。
习近平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最可靠的保障。”〔7〕 可见,扎紧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笼子,加大督查问责力度,才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力武器。要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以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约束领导干部强化环保意识,提高履职能力,同时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终身责任制,只要损害生态化环境无论在职还是退休都要严肃追责,为各级领导干部带上生态文明建设“紧箍咒”,始终做到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发展地方经济。做到科学立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立法、执法、司法的严密体系,让打擦边球、钻空子的无路可走。习总书记还指出 “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机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8〕这是站在保障人民安全、国家安全和为人民、为历史负责的战略高度提出的。划定生态红线就是告诫人们不能逾越生态底线,否则将会遭到不可逆转的惩罚。许多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过度开发只会导致资源枯竭,寅吃卯粮,子孙后代将如何生存和发展,我们要给自然留下足够的修复空间,牢固树立生态红线思维,在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考虑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做到不触及、不逾越生态红线,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美生态环境。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价值
(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踏上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总书记辩证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两山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等新观点、新论断;就加强制度建设和生态保护底线思维,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了系统、全面的解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踏上新征程。
(二)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南
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条件,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理论指南。运用这一思想指导我国生态实践,才能加快建成美丽中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一个人的梦想实现,中国梦也就成为现实,每一个人的生态梦汇聚成中国的生态梦,中国的生态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实现中国生态梦的中国梦是不完整。在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的形势下,人民群众对生活在優美生态环境中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要求,成为了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施政所向。习近平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9〕 把生态环境看作是公共产品,也就是让人民群众共同享受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益处,让每个人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一成果不仅仅是物质成果,还包括生态成果。让良好生态环境更好的惠及百姓就要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奋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结构更优、效益更好的发展道路,为建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添砖加瓦,实现中国人民的生态梦。
(三)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阶段,在迈向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人类共同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挑战,我国积极携手世界各国,肩负起大国责任,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提供中国方案。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实践成果成为了全球携手共建良好生态环境的共识。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沙克斯坦时运用绿水清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来表明我国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2015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在这方面,中国责无旁贷,将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 〔10〕充分表明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多届,始终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和实践探索,今年习近平主席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发去贺信,并发出了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的倡议。中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出了中国声音,成为了坚定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121.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00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98.
〔4〕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3-05-25(001).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1.
〔6〕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33-234.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10.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6.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07.
〔10〕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002).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