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类期刊的未来变革方向

2019-04-15 01:50崔开源门爱华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期刊改革

崔开源 门爱华

摘 要:中国科技类期刊存在的问题的根源是:高层决策者的认知模糊、观念滞后;政府支持不足,经费投入不力;期刊管理不科学,重资格准入,轻评估监管,退出机制不严不实。解决的方法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路径,应该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走弯道超车的新路径。这就需要期刊行业的决策者树立全民免费共享、全民参与、全社会监督、岗位身份动态变化的全新的理念,并构建起全新的期刊行业生产、监管和传播系统。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发展;科技期刊;改革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2-0092-03

一、中国科技类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术期刊一般分为科技类学术期刊和人文类学术期刊[1]。科技类学术期刊可以按照科技水平的高低来进一步分类,比如可以分为领先性学术期刊、同步性学术期刊和跟随性学术期刊。人文类学术期刊,则可分为权威性学术期刊、特色性学术期刊和其他人文类学术期刊。相对于人文类学术期刊,科技类学术期刊侧重刊载科技类文章。这类文章的主要特点是确定性强、定量性特征明显、可以通过实验重复验证、水平高低容易验证和评价。评价科技类期刊优劣的指标除了刊载论文的水平高低、质量高低之外,还有传播范围和能力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类期刊存在种类少、人均擁有量低、质量差、影响弱、期刊社过度分散、竞争力和活力不足等问题。

截止2016年底,全国共出版期刊10084种。其中,科技类期刊5014种,共发行36920万册[2]。截止2017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公布两批学术期刊,总数已达到6430种。这两个数据与全球学术期刊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比如,人口只有1700万荷兰,科技期刊是其出版业的主要分支,现共有专业性期刊近5000种[3]。如果从科技类期刊种类与人口数量的比值来看,假定我国的学术类期刊种类为6430种,我国是荷兰的63分之一。即便我国所有期刊都是学术期刊,我国学术期刊的人均种类也仅仅为荷兰的40分之一。

从期刊发行规模来看,2016年底,我国共发行期刊26.97亿册[4],人均不足2册。而2013年的日本,人均期刊拥有量已达到23册。美、法、澳等国的人均期刊消费量也大体与日本不相上下[5]。而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的人均占有量更低,仅有0.26册。从期刊质量上看,我国学术期刊存在质量低问题。大多数综合性学术期刊,专业分类比较粗泛,栏目不固定,来稿多而杂,对某些问题的阐述不够深入、大都点到为止;个别非核心期刊,其办刊质量和刊载的文章的学术水平较低,创新性差,缺乏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这些刊物多受人垢病,甚至有人停撤停办这些期刊[6]。

此外,我国科技类期刊普遍存在观念和管理滞后、人员素质偏低、创新能力和积极性不高、改革力度不大等问题。

二、中国科技类期刊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

(一)相关管理部门的认知模糊、观念滞后

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科技期刊对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推动作用,没有认识到科学研究将成为未来社会人类的主要生活方式,没有充分认识到全人类从事科技活动的必然趋势。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智能时代。在这个时代,科学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物质需求将能够满足全人类的生活;生产将逐步由智能机器人取代。人类将逐步从被迫的、为了生存而进行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智能机器人将逐步取代人类目前所从事的绝大多数低创造力活动。全人类都面临着失业的危险。人类必须面对未来变革的挑战,转而从事智能机器人所无法取代的创造性的活动。这类活动就是科学研究。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为了迎接这种趋势的到来,传统的理念需要根本性的变革。教学的目标不再是传统的简单机械的记忆、更多的是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培养适合个人能力特征的研究素质,并自主地参与到遍布全球的研究团队中去。而在此过程中,研究成果的产生和传播将越来越重要。学术交流变成了全人类的日常生活。因此,学术成果的标准化、科学化、生动化、通俗化将成为普遍的需求。而科技期刊从业人员无疑在整个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认识到了这种宏观趋势,就会把科研活动上升到整个国家战略。把相应的人才纳入到这个充满活力的队伍中来。未来的科研论文,将不再是纸介的、单一的、单调的。而是多媒体的、生动地、有活力和有趣味的。一篇论文的表达,有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甚至有多维空间的体验。作者简介,不再是简单的几行文字。而是活生生的多媒体介绍。还会有作者与读者的交流与互动。这种新业态,无疑需要决策者尤其是最高层面的决策者转变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变迁。而不是处处设防、时时担心,从而阻碍行业的发展。

(二)政府支持不足,经费投入不力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学术期刊资助方面明显不足。在美国,政府每年出资64亿美元,作为学术科技出版物的经费补贴;加拿大政府对学术期刊的补贴占期刊收入的56%;瑞典政府特别对发行量少的文化、学术期刊发放政府赠金;韩国设立杂志基金会,对经营困难的杂志提供无息贷款[7]。

(三)期刊管理不科学,重资格准入,轻评估监管,退出机制不严不实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九条规定:创办期刊、设立期刊出版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中要求具备“符合新闻出版总署认定条件的主管、主办单位”;“有适应期刊出版活动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资格条件的编辑专业人员”……这就从资格上限定了期刊行业的发展。而一旦期刊获得了准入资格,后期监管和质量评估上就十分宽松。由于期刊出版机构大都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市场化程度普遍偏低。导致整个行业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失去生存压力。从业人员养尊处优,不思进取,缺乏应变能力。

三、中国科技类期刊的超越策略

从国际范围看,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目前学术界普遍的认识是向发达国家看齐。实行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发展战略。这都是基于对当前国际期刊行业的现状得出的结论。从信息技术的发展角度来看,发达国家的期刊行业也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只要相关管理部门认识清楚,措施得力,我国的期刊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具体地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期刊行业的决策者要树立全新的观念

1.期刊行业决策层主要领导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期刊行业的瓦解作用。互联网将改变一切。一个总的方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各种形式的中间商都面临着一场生存危机。未来的学术体系,主要是作者、读者之间的对接,作为第三方的监管者、评估者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凡是智能机器人能够取代的工作,都将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编辑规范之类的工作,将越来越依靠机器操作。

2.充分认识到科技论文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规范性、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其生命力在于其广泛的读者群体。因此,论文的科学性与通俗性、实用性与艺术性、规范性与趣味性要有效结合。最好的论文是让最高明的科学家能领悟其精髓,同时也能让普通读者也能明白其中的内容。做到“雅俗共赏”“即上得厅堂,又下得厨房。”

3.充分认识到“免费获得科技成果是新时代中国公民的天赋权利”的重要意义,是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富强的必然要求。因此,要从国家层面为国民买单。为此,要全梳理法律法规,修改限制公民免费获得学术成果的各类法律法规、制度文件。

(二)构建全新的期刊行业生产、监管和传播系统

1.改变论文出版流程。一篇论文,只要经过注册专家审稿、注册编辑编校、作者审定及版权确认,就可以在指定网络平台发表(以下简称论文平台)。每篇论文都包含审稿专家、注册编辑、作者信息。文章一经发表,全民均可免费使用。由“国家统一版权支付平台”一次性支付给作者费用。比如,按每千字200元标准支付。

2.构建全民使用、全民监督的机制。全民都可以对论文平台上的论文进行“找茬”。同行专家或读者找专业方面的问题、读者或编辑找规范方面的问题。相关问题由平台自动提交到更高级别的专家-评判专家裁决。评判专家都是在论文平台上积累了丰富的评审、找茬经验后由系统按统一算法筛选。网络平台的用户必须使用自己的身份证注册。而且,用户的各种行为纳入全国统一的征信系统。对于发现规范方面的错误达到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用户,自动晋升为注册编辑。类似的,当某位注册编辑的出错率达到一定比例后,系统自动取消注册编辑身份。对于论文内容上的错误,一经核实。作者要记录过失、审稿专家要记录过失。当作者的过失达到一定数量后,取消作者发表论文的资格。其再次獲得发表论文资格的途径就是努力发现其他论文中的错误。审稿专家的审稿过失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系统取消其审稿专家资格。其再次获得审稿专家资格的途径是发现其他审稿专家的错误。这样,就形成一个全民参与、相互制约、自我完善的制度体系。平台系统通过参与者的参与数量、质量每年筛选出若干先进人才进行奖励。监管部门每年举办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入选的优秀论文一律等同于核心期刊论文。对于存在错误的论文,由评判专家决定其修改后再发表或者禁止在平台发布。

3.探索灵活的身份变动机制。比如,凡是具有高级职称者,均可申请成为副主编。主编的任务就是对论文平台上的某些论文进行结集出版、发行。由主编与作者联系,向作者支付二次文献使用费。费用由主编和作者协商。论文被结集出版后,经作者同意,可以只在论文平台显示论文题目、作者、摘要等信息。以保障优秀论文作者和出版者权益。全民可以对任何形式的论文集进行找茬。有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际期刊结集经验的副主编,系统自动晋升期为主编。凡具备主编资格者,均可以组建独立法人的编辑部。面向作者和读者提供相关服务。

(三)相关问题说明

1.作者研究成果的利益保障问题。论文平台还提供在线打赏服务。读者可以对所阅读论文进行在线打赏。作者可以自由提现。

2.传统编辑部的生存问题。传统意义上的编辑部已不复存在。实体编辑部已经消失,逻辑编辑部开始产生。主编和副主编、副主编和编辑之间都是遍布在全国各地的独立个体。因某项任务而结成临时编辑部。

总之,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科技类期刊的未来变革方向将绕过西方发达国家的旧路,以更科学高校的方式沿着全新的路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秀梅,杨洋,赵红颖.基于期刊分类的学术期刊国际化实施策略研究[J].出版科学,2017,(06):58-59.

〔2〕〔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R].统计公报.2017-09-27.索引号:00A17-06677-2017-00001.

〔3〕孙宇.西方发达国家学术期刊运营樟式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08.

〔5〕张惠,王敏.中国期刊业里集团化还有多远[J].科技与出版,2004,(05):12-14.

〔6〕佟笑.学术期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12):109-109.

〔7〕贾红锦.高校学术期刊改革探索[J].编辑之友,1999,(01):20-22.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术期刊改革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科技期刊的分类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