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莲 王芳
摘 要: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江都区家庭农场发展面临同质化竞争严重,发展受到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品牌塑造力不强等问题,一二三产业融合缓慢。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规划引导,构建区域性家庭农场联盟;加大扶持,破除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制约;塑造品牌,鼓励家庭农场优质发展;创新发展,引导家庭农场走三产融合发展道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家庭农场建设;江都区
中图分类号 F32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4-0003-02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是农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要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家庭农场作为现阶段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特点、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目标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将小规模农户纳入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江都区家庭农场数量多,发展快,是江都区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推进江都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是江都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着力点。
1 江都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1.1 起步早,发展快 2013年,江都创建第一家家庭农场。截至2017年底,全区已经培育家庭农场604家,5年间增加了603家,平均每年新增120家。截至2017年,全区已创成2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5家区级示范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经营面积0.73万hm2,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11.4%。家庭农场已成为带动江都现代农业发展的有生力量,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是江都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1.2 经营日渐专业化 长期固定经营数百亩田地,使农场主有动力且有能力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子。首先,家庭农场依托先进农业设备,围绕稻麦种植、高效植保、粮食烘干等环节实现了全流程的机械化操作。其次,家庭农场追求高效管理,不论是种植还是养殖,都是规模化、专业化的操作,不但提升了农产品质量,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最后,家庭农场还是绿色生态农业生产的践行者。调研发现,江都区多个家庭农场都主动申请了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评审,进行无公害种植。其中江都丰禾家庭农场通过与苏州寰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试验种植有机富硒稻米,并创立了“峰芝禾”牌有机富硒米品牌。
1.3 服务逐渐社会化 江都家庭农场为专业化生产而配置的农机、农具等农业发展工具,不仅满足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可以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比如,以江都丰禾家庭农场为主导的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农机168台,社员69人,不仅能满足家庭农场的耕作需要,而且为全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农田托管式服务,2016年作业服务耕地总面积达1533.33hm2。江都陆东家庭农场配置有粮食烘干机,除满足农场自身需求外,还为周边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家族农场成为推动江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2 江都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同质化竞争严重 江都家庭农场同质化竞争严重。由于受气候、环境、思维等方面的限制,江都600家家庭农场有近500家是种植类家庭农场,以粮食生产为主,种植产品单一,多是种植稻米、小麦,在种植流程、管理方式、生产质量、营销渠道等方面差别不大。这就导致家庭农场间同质化竞争,抗风险能力差,整体效益不好。
2.2 发展受到土地、资金要素的制约 调研发现,多数家庭农场发展受到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制约。一是农场经营土地碎片化。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种植类家庭农场呈现零散化、碎片化经营。比如,江都陆东家庭农场,流转土地60hm2,竟然分散在20多个地方,最大的一块地10hm2,最小的一块地才0.67hm2。过于分散的土地使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难以实现。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困难。调研中发现,家庭农场仓储、加工和其他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多数家庭农场自有晒粮场较小,并未配置烘干设备,农场仓库破旧。粮食的晾晒和存储,关系着粮食的品质,影响着粮食的销售单价,对农场主的收入有直接影响。但是家庭农场要扩大仓库建设或新增种子烘干或加工设备,又面临着无地可用的难题,即使是有地,也面临着用地审批困难等问题。三是短期周转资金短缺。由于农业回收期较长,且在农场购种、农作物生长等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导致部分家庭农场资金周转困难,短期内自有资金难以满足生产需要。由于是短期资金需求,向银行贷款审批周期长,使得部分农场短期资金周转难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3 品牌塑造能力不强 品牌是农产品无形的重要资产。农业品牌建设是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但在调研中发现,江都95%的家庭农场没有自己的特色品牌,究其原因:一是农场主品牌意识淡薄,未意识到品牌是农场的无形资产,不注重品牌塑造;二是缺乏营销观念,家庭农场主受专业知识和营销技能的限制,在农产品包装、宣传、促销、售后服务、品牌监管等方面都表现的很随意,缺少营销宣传;三是营造品牌意识薄弱,缺乏系统的品牌打造的能力。
2.4 一二三产业融合缓慢 在调研中发现:一是农场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滞后。仅对粮食做简单的烘干或稻米加工,没有进一步的深加工,产业链有待延伸。农场只出售生鲜农产品,农产品保鲜能力不强,造成农产品的浪费,降低农场收益。农产品保鲜冷藏用的冷库配置不到位,多个农场周边找不到一个冷库,江都全域冷链物流发展滞后。二是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发展滞后。江都有靠近市区的区位优势,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经营能很好满足都市群体采摘体验需求,具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条件和优势,但由于观念、资金等原因,江都家庭农场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3 推进江都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规划引导,构建区域性家庭农场联盟 针对江都家庭农场同质化竞争严重,规模收益低的现状,相关部门要做好规划,引导家庭农场建立区域性家庭农场联盟,引导家庭农场差异化、品质化发展。根据不同乡镇资源的特点,引导一个镇子或几个镇子的家庭农场联盟在一起,变竞争为合作,进行互补经营,降低成本,分散风险。这样的区域性联盟,对外进行差异化经营,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对内可以土地统一流转,对农户手中的土地进行统一流转、统一发包,保证土地集中连片;农资统一配供,统一采购良种、药肥,解决个别家庭农场短期资金不足问题;粮食统一销售,联盟成员直接對接市场主体,通过订单生产、加工、销售,解决销售难题,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益。区域性家庭农场联盟还有条件进一步拓展金融、保险、电商、劳务、品牌创建等其他特色的创新服务项目,有条件进行观光农业打造,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3.2 创新机制,破除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制约 针对土地碎片化问题,当地政府可以借鉴和总结国内外经验,在有条件的乡镇开展“一户一块田”改革试点。首先,做好农村土地综合整理工作,为开展“一户一块田”改革试点打好基础。发动农民开展农地互换、成片发包等活动,以此改变碎片化的土地利用现状,为实现现有土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利用转变提供可能[1]。其次,加大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宣传力度,此基础上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地交易市场,为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加油提速。针对投资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家庭农场, 要按实施项目进行一定规模和标准的普惠性补贴,并形成一套完善的补贴制度。针对部分家庭农场短期资金周转难的问题,引导成立农民资金互助社。农民资金互助社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合作社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于农民及企业入股,一部分则需要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合作社贷款用途仅限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3.3 塑造品牌,鼓励家庭农场优质发展 品牌是农产品无形的重要资产。品牌建设贯穿农业全产业链,是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要鼓励江都家庭农场加快品牌建设。一是严把质量关,鼓励家庭农场加快实施标准化生产,使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二是加强对家庭农场主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培训,培养家庭农场能人和营销能手。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提升农场主品牌塑造能力。比如组织家庭农场主参加农产品品牌推介会,学习农产品品牌建设经验,提升品牌营销能力。三是引导和帮助家庭农场主申请农产品商标。商标是品牌的基础,要提高江都家庭农场的商标申请率,培训、引导、帮助家庭农场进行农场品商标申请。四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农场主运用微信、微博、农村淘宝等第三方平台建立直销体系、拓展营销渠道,打开农产品商标知名度,树立农产品品牌。
3.4 创新发展,引导家庭农场走三产融合道路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未来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方向。针对江都家庭农场一二三产业融合缓慢的问题,要不断完善机制,做好引导和扶植。一是加大力度推进农产品深加工。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解决建设用地难题,支持家庭农场建加工厂,二是在农产品优势区域大力打造融合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以园区为载体,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从事标准化农业生产、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打造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三是引导家庭农场发展观光农业。引导家庭农场充分利用靠近市区的优势,实现由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到休闲旅游、观光和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发展,根据家庭农场经营特点打造特色。种植类家庭农场可以开发现场采摘、农事体验、观光农业等项目,吸引城市人来旅游消费。
参考文献
[1]张世云,龙文军. 加大力度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浙江省为例探究我國家庭农场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17(5):26-28.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