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安全绩效测评体系研究( 51474193) ”研究技术路线及进展

2019-04-15 07:14樊运晓
安全 2019年3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维度事故

樊运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0 引言

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1]。一直以来,安全绩效测量都是由实践需求推动而前行;当今,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国内需求,加大企业自主管理终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新趋势,安全绩效的测量内容由事故后的结果转向了事故前的管理过程[2],但由于安全绩效理论研究缺少系统性,研究结果分散,绩效测量维度尚未形成共识,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科学、合理的安全绩效测量工具是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生产安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安全管理体系及体系标准对提升企业安全绩效在发达国家已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其效果在我国却因种种原因不尽人意;另外我国目前事故致因分析手段基本上仍停留在早期的致因理论上,没有充分考虑组织行为对事故产生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团队自2008年起开展企业安全绩效研究,2014年本研究团队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4193)研究适合我国企业的安全绩效测量维度。本研究将企业安全绩效界定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控制事故风险,实现生产安全所采取的一系列的安全策略、措施和活动及其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其测量应涉及事故后的结果和基于事故前的管理控制过程[3]。基于此概念,本文将介绍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进度。

1 研究技术路线

采用信息沉淀的方法,通过管理体系标准比对和事故致因逆推法双重路径,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特点、系统科学的安全绩效测量工具;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德尔菲法(Delphi)和数据包络分析(DEA)多重方法验证其科学性、实用性和适用性,研究技术路线图,如图1。

2 研究进展

2.1 初步确定影响安全绩效的因素

应用现代事故致因理论对我国近年典型事故以及行业事故进行个例分析和趋势分析,采用事故致因逆推的方式确定了企业事故预防的组织因素。

人类从事故中所获得唯一益处在于了解事故的致因以获取避免类似事故发生的途径;对于事故分析得越深刻,从中获得的收益则越大。随着当前生产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强,事故致因理论得以突破性地发展,由单线性、多线性向系统性转变,由人的因素向组织因素转变,相继涌现了Reason的奶酪模型、Rasmunssen的Accimap模型、Levesen的STAMP模型、Shappel和Weggimen的HFACS模型以及Hollnagel的功能共振模型等。但我国事故致因分析目前仍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对管理因素的分析仍停留在早期的单线性事故链锁理论基础上,为探究事故的组织因素,本研究选择“7.23”甬温动车事故[4-5]、“8.24”哈尔滨阳明潭桥梁事故[6]、“8.12”天津港爆炸事故[7]等典型事故案例,分别选用系统思考[8-9]、Accimap、HFACS和功能共振等事故致因模型对事故致因进行深层分析;并在事故个例的基础上,以我国近年桥梁事故[10]、石油事故[11]和某化工企业近5年事故[12]整体为研究对象,对事故组织因素的趋势[13-16]与特点进行探究,研究通过事故逆推的方式初步确定了影响安全绩效的因素。

图1 研究技术路线图Fig.1 Research technology roadmap

2.2 初步构建企业安全绩效测量维度

基于文献沉淀法和管理体系标准初步构建了企业安全绩效测量维度。

(1)采用信息沉淀方法对学术研究和实践进展进行分析,确定企业安全管理绩效维度Ⅰ。本研究采用信息沉淀的方法,以“安全绩效(Safety Performance)”为关键词在CNKⅠ和Elsevier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所获文献就安全绩效的概念、测量维度(指标、因素)、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等进行列表、对比分析,定义了企业生产安全绩效的内涵,确定了绩效测量的原则,并通过信息沉淀的方式初步确定了超越行业特色的企业安全绩效测量体系Ⅰ,共计10个维度,20余指标[2]。

(2)基于主要管理体系及标准,确定企业安全管理过程的绩效测量维度Ⅱ。安全管理体系的缺欠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企业通过应用不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行安全管理。但安全管理体系在我国生产实践中属于“舶来品”,对事故预防效果不尽人意。鉴于安全管理体系具有超行业、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为了探究安全管理体系对安全绩效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梳理了英国200年以来有关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立法,分析了安全管理体系的起源、产生背景和发展状况[17-19];选择典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采用信息沉淀的方法确定了安全绩效测量体系Ⅱ,共计8个维度和40余指标[20]。

(3)基于事故逆推结果对绩效维度修正完善,形成我国企业安全管理绩效测评模型。对比安全绩效测量体系Ⅰ和Ⅱ,并结合事故逆推结果对其进行修正,确定企业安全绩效测量模型,共计3个一级维度和10个二级维度[21],如图2,其中安全文化和风险管理是基于事故发生前描述企业安全管理过程的维度,属于过程维度(Leading Ⅰndicators)。前者反映企业在组织结构中自上而下的管理路径[22];后者反映企业组织结构中自下而上反馈的过程,事故管理(事故/事件调查)是描述企业基于事故后的结果,属于结果维度(Lagging Ⅰndicators)。

图2 现代事故致因模型与安全绩效研究内涵对比图Fig.2 Comparison of the connotations between modern accident causation model and safety performance

2.3 基于SEM的测量工具科学性修正

SEM是将分析与测量整合为一体的验证性分析方法,它将不可直接观察的概念,以潜在变量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通过测量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分析。为验证安全绩效测量维度的科学性[21],研究首先针对安全管理绩效测量模型,分别构建了安全文化维度SEM假设模型、风险管理维度二阶CFA假设模型、安全管理绩效维度二阶CFA假设模型和安全管理绩效SEM假设模型;基于成熟的“安全文化”和“风险管理”调查问卷,开发了安全管理绩效测量调查问卷,通过预试问卷、修正问卷的2次发放以及应用SPSS19.0软件对回收数据的分析,最终确定了包含44个题项的正式问卷,并通过信效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正式问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AMOS17.0软件和“验证性数据”对构建的4个假设模型进行拟合验证,得到了安全文化各二级维度指标之间的关系、风险管理的二级维度指标对它的影响大小,同时得到了各维度指标对安全绩效影响的大小以及各维度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安全绩效由安全文化[2]、风险管理和应急预防管理组成,在10个二级维度指标中,危险辨识与控制、作业现场分析对安全绩效的影响系数最大,检查与审核、应急管理、事故/事件/损失次之,其余维度对安全绩效的影响系数最小。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各维度对安全管理绩效均有重要影响,它们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共同体现了安全管理绩效的水平,双向分析证明了修正后的安全管理绩效测量工具具有科学性。

2.4 基于德尔菲法的测量工具实用性修正

德尔菲(Delphi)法又称专家咨询法,该方法的核心是采用匿名的方式,向专家征询意见,针对反馈结果,修正调整后再向专家征询意见,通过多次的、反复的信息交流,最终使得专家意见趋于统一,并得到一个一致的结论或方案。针对安全绩效测量工具,在应用SEM方法验证其科学性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选择Delphi法对其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实用性进行征询验证[20]。研究选择来自高校(学术)和大型外企、国企专家共计19人,针对安全绩效测量维度和指标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实用性及可测性进行打分,并采用统计的方法对咨询结果就均值、满分频率、变异系数及协调系数进行分析,研究通过2轮Delphi咨询得到了较好的协调系数,证明安全绩效测量工具在我国企业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2.5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测量工具适用性研究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是以相对效率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多项投入指标和多项产出指标,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具有可比性的同类型单位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本研究首先针对过程维度,以安全文化维度为输入指标,以风险管理维度为输出指标,构建安全绩效数据包络模型Ⅰ,并对某石油集团公司下的8家企业安全管理绩效水平进行适用性验证[23]。研究表明:DEA有效企业有2家企业,该2家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投入的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说明其安全管理绩效水平较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文化和风险管理达到了最优状态,可选作为标杆类企业;其余6家企业非DEA有效,说明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需要进一步提升,研究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收益和投影值4个方面对6家企业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通过对敏感度分析,发现各过程性维度指标对于每个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监督检查对于安全绩效影响最为明显。

在对集团化企业进行DEA分析基础上,本研究从区域政府安全监管的视角,进一步研究安全绩效测量工具对区域绩效测量的适用性。研究以过程维度为输入指标,结果维度为输出指标,构建安全绩效数据包络模型Ⅱ,以河北省某地区不同行业的36家企业为测评单元进行安全绩效的适用性验证[24]。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受教育程度、企业规模和政府监管力度对企业的安全效率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员工受教育程度和政府监管力度对效率值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企业规模的扩大对效率值的提高有抑制作用;36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DEA有效,这些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表现突出,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可作为标杆企业供其他企业学习模仿;剩余29家企业为非DEA有效,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通过对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投入指标改进率分析,得出不同企业存在的不足,为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安全绩效测量工具的数据包络分析表明,该工具不仅可用于企业下属机构的绩效测量,也可用区域行业或企业间的绩效测量,在我国企业、行业间的生产实践中具有普遍适用性。

2.6 创新与不足

本研究创新在于:①企业安全绩效测评工具基于“自主管理”的思想,是对企业安全管理效果的测评。该工具可为企业提供安全管理实践信息,便于企业通过横向比较优化管理方法,通过纵向比较实现持续改进。②罗本斯报告打破行业做法的建议、管理体系及标准的形成与发展充分说明安全科学具有超越行业限制的特点;但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因其历史原因仍受行业特点限制,本研究基于系统的文献梳理,特别是对国际安全科学背景和发展历程的追溯,尝试探究安全科学最为本质的属性,所得安全绩效测量工具应超越行业的特点,具有普遍适用性。③基于管理体系在国内外应用效果的差异,本研究分别以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案2条路径对比确定安全绩效测定维度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研究具有科学性;安全绩效指标确定注重优秀企业调研,并通过德尔菲法经企业专家验证实证研究以修改完善,多循环修正安全绩效测评工具具有实用性。

本研究在对我国典型事故进行致因分析时,发现当前我国事故致因分析仍停留在简单的线性链锁理论基础上,即使公开发布的事故调查报告对于组织层面的致因仍有较少涉及,鲜有系统性分析。在对企业安全绩效测量过程中,即使是结果指标,仍较难获取,而对过程指标更是缺少主动的测量;鉴于此现象,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企业绩效维度和指标进行测量。以上2个现状问题暴露出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合规性管理模式仍占主导地位,企业自主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基于此,安全绩效研究应系统探索政府监管模式对企业安全管理绩效的影响;另外鉴于企业过程指标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测量存在的不足,安全绩效研究应进一步开发适合我国企业的安全绩效的测评标准。

3 结论

安全绩效理论研究缺少系统性,研究结果分散。为了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安全绩效测量工具,研究采用信息沉淀的方法,通过管理体系比对和事故致因逆推双重路径,建立了包括基于事故后果和管理过程的安全绩效测量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德尔菲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分别就测量模型进行多轮验证,结果表明安全绩效测量工具适用于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和政府安全监管,具有超行业、系统科学的特点,便于企业通过横向比较优化管理方法,通过纵向比较实现持续改进。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维度事故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学中文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光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