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志英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此病患者多为育龄女性。以往,临床上主要使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但这种手术具有用时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恢复速度慢等缺点,且会对患者的生育能力和分娩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1]。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子宫肌瘤因具有无创、疗效好等优势,逐渐获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在本次研究中,选择医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展开研究,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刀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妇科及超声检查,结合病史诊断为子宫肌瘤,上述患者均有手术适应症。年龄23~49岁,平均年龄(36.75±9.48)岁。所有入选者均未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她们均与我院签定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组患者中,单发、双发肌瘤分别为57例、26例,多发肌瘤患者有17例。
纳入标准:①进行临床专业诊断和检查,均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2];②所有入选者均符合手术指征;③签订知情同意书;④均为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⑤随访资料完整并建立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数据库。⑥有固定的性伴侣。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等疾病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妊娠期女性;④子宫颈和宫体恶性肿瘤;⑤调查过程中因故未能完成问卷或填写不认真而劝说无效者;⑥治疗依从性差;⑦未获得知情同意者。
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前1~2 h,叮嘱患者多饮水,确保膀胱处于充盈状态。让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插入相应的导尿管,利用B超外探头初步了解肿瘤大小、回声等信息,并进一步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在腹部做出相应标记,体表定位。运用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系统,治疗头焦距150 mm,频率1MHz,治疗最大的功率600W,焦域3 mm×3 mm×8 mm。治疗区域的皮肤浸泡于脱气水内,采用脱气水囊来推挤肠道,确保声通道中无肠道,再采用机载超生定位病灶,借助点消融实行辐照治疗。每次治疗时间控制为10~15 min,依据瘤体大小,治疗3~5次,间隔时间设定为3~5 min。在患者接受1周、1个月后接受相应的检查。
根据UICC国际肿瘤协会制定的判定标准,通过相应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和瘤体体积并未发生改变,给予超声检查的结果与治疗前基本相同,表明本次治疗无效;如果经相应的治疗,患者多数症状基本消失,瘤体体系明显减小或者消失,超声检查表明瘤体的回声部分有所增强,某些部分血流信号消失,说明所用治疗方法有效;给予相应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瘤体体积减小甚至消失,接受超声检查的结果表明,瘤体中的回声明显增加,且血流信号已经消失,判定本次治疗显效[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依次在接受治疗前、治疗后1周,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3 ml外周静脉血。利用EDTA抗凝,在2 000 rpm下进行15 min的离心操作,取得清液,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和CD3+及CD4+/CD8+变化情况,选用上海研生生活试剂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操作。
与治疗前(2.41±0.70)相比,治疗后1周(2.61±0.74)患者CD4+/CD8+水平并未有显著改变,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CD4+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治疗后1周患者外周血CD3+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1周外周血CD4+、CD3+及CD4+/CD8+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后1周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治疗后1个月为90%,不同时间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13,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1周与1个月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例,%)
治疗后,本组7例(7%)患者出现肉眼血尿,给予相应的止血、抗炎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获得明显好转。12例(12%)患者出现下肢轻微麻木的情况,对症治疗以后获得好转。100例患者中并未出现阴道出血、月经量显著增多等情况。
子宫肌瘤作为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虽然子宫肌瘤多数为多发病,但也会随着育龄女性的年龄增长而增大、增多。通常情况下,子宫肌瘤恶化的可能性较低,数据显示在0.4%~0.8%之间,但在此过程中仍需要进行有效地防范[4]。临床数据显示,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在30%左右,且大多数患者的年龄为30~50岁[5]。由于现代生活环境、身体状况、饮食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子宫肌瘤患者正趋向于年轻化。必须注意,子宫肌瘤虽是1种良性肿瘤,也会出现严重贫血及不孕的危害,甚至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子宫肌瘤的种类较多,有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以及阔韧带肌瘤和宫颈肌瘤等,不同的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似,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排便、排尿困难以及下腹部包块等症状。过去,临床上主要使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但该手术会对患者体内正常的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分娩及生育能力,因此,并不被多数患者所接受。如果由于病情需要或患者无生育方面的要求,则会选择对其实施子宫切除治疗。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可选择子宫全切术或次全切术,在切除子宫之后,患者机体内分泌情况会出现一定的紊乱,并可能出现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分泌失调等一系列问题[6]。加之,子宫切除治疗还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并对患者的夫妻生活等产生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强度聚焦超声刀作为新型、无创的术式,得以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中由于焦点位置的能量沉积,在监控超声上会出现比较稳定的回声增强,这也是反映治疗区出现凝固性坏死与否的有效指标[7]。同时,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实时反馈治疗剂量强度,整个治疗过程都在机载超声实时监控下完成,因此,治疗焦点位置和剂量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恰当的调整,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虽然治疗焦点的温度较高,焦点位置的组织会出现凝固性坏死,但相关研究指出,声通道中即便是临近焦点位置的组织也仅仅是温度轻微升高,表明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对焦点部位外的声通道中的其他组织无明显的损伤[8]。临床研究发现,使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子宫肌瘤,不仅不会损害患者的卵巢功能和机体正常组织,也不会对患者的生育能力和分娩情况带来较大的影响[9]。刘爱霞以862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接受高强度超声聚焦刀进行治疗,通过治疗,患者瘤体内血流显肌瘤体积明显下降,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有所降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著减少,回声得到明显增强,且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本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90%)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后1周(70%),治疗后1个月为90%,且治疗后1周患者外周血CD4+、CD3+两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中出现的肉眼血尿(7例)、下肢轻微麻木(12例)不良反应,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好转。由此可知,子宫肌瘤患者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提升外周血CD4+和CD3+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是1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它具有手术用时短、患者治疗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用于治疗子宫肌瘤能获得显著疗效,并能提升患者外周血CD4+及CD3+水平,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