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利刚
(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陕西 咸阳 712000)
矿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阿尔泰微板块。位于蒙古弧形构造的西南部[1]。区域上发育库热克特深大断裂,以其为界北东为库尔木图~忙代恰褶皱带,南西为巴利尔斯~喀依尔提褶皱带。沿断裂带岩石挤压破碎,具角砾岩化、糜棱岩化、片理化、劈理化。其北部分布有与火山活动、石英脉有关的金、铁、铜矿化;南部发育着伟晶岩型白云母矿产及白钨矿。
该断裂控制着两侧岩浆的活动、变质作用、沉积建造及矿产[2]。断裂北侧出露中~上泥盆统、下石炭统,为一套滨~浅海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建造,主要为石英砂岩、长石石英斑岩,夹泥质粉砂岩、泥质板岩;南侧出露中~上奥陶统、志留系、下、中泥盆统等,为深变质片麻岩、黑云母石英片岩、混合岩等(图1)。区域岩浆岩发育,主要为深成侵入的酸性花岗岩类。空间分布较广,加剧了该区域的变质作用。
矿区位于库热克特断裂西南侧巴利尔斯~喀依尔提褶皱带巴里尔斯复背斜的北翼,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上奥陶统哈巴河群,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岩性段主要为绿泥石英片岩、石英片岩夹石英脉。上岩性段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二长片麻岩、浅粒岩、混合岩化片麻岩等,钨矿体主要分布在该岩性段黑云斜长片麻岩及其长英岩脉、石英脉中。
图1 阿尔泰地区构造地质略图(李天德等,1996)
表1 石英脉型钨矿特征简表
侵入岩主要为脉岩类。出露最多的为燕山期第一次侵入的花岗伟晶岩脉,其次为华力西晚期第三次侵入的花岗斑岩及石英斑岩。
长英岩脉及石英脉普遍存在,多沿断裂带充填。脉体规模几毫米至几厘米,长几厘米至数十米。脉体大多呈网脉型,中上奥陶统哈巴河群上岩性段中的长英岩脉及石英脉与钨矿化关系密切。
矿区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接触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叠加其上。库热克特断裂南西部主要为中、深变质作用形成的片岩、片麻岩,在中深变质岩地段常具有明显的混合岩化。
断裂带主要为一套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长英质糜棱岩。糜棱岩化作用强烈。断裂有多期活动的特征,早期形成的糜棱岩,后期也受到重结晶和热液蚀变叠加作用。
通过1∶10000土壤测量圈出了三个以钨为主的综合异常带[3],综合异显示本区的钨矿化同时伴有Sn、Bi、Mo等元素异常,矿化也主要赋存于长英岩脉及石英脉。
经槽探工程揭露,在KR-12和KR-11、KR-15综合异常带分别圈出了WI、WII矿化带。按白钨矿的分布范围和规律,分别又划分了7和10个矿体[4]。矿体一般规模较小,长度约100m,个别较长约400m。矿体单层厚度一般约1m,个别厚3m~4m。矿体总体顺层产出,呈北西向展布。含矿岩石主要为硅化、褐铁矿化、电气石化的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一些细小的长英质脉、石英脉。围岩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
矿体形态主要以脉状、薄板状为主且不稳定。矿脉均平行展布,顺层发育。矿石品位(WO3)一般为0.24%,最高品位为1.074%。
矿石呈微细粒浸染状、星点状和条纹—条带状,显微粒状结构,半自形、自形。矿石矿物为白钨矿,粒状结构,镜下粒径0.1mm~0.2mm,矿物颗粒分布较密集,副矿物有褐铁矿、磁铁矿、磷灰石等;脉石矿物以石英、斜长石、云母为主。
库热克特钨矿,主要矿石矿物为白钨矿,大多产于燕山期侵入花岗类岩体上部与中上奥陶统哈巴河群上岩性段片麻岩外接触带内裂隙构造中的长英质脉与石英脉中,矿体呈脉状和脉带状,厚几厘米至几米,矿化带宽度几十米到百米,走向可900m,矿体均平行展布,矿石品位(WO3)0.2%~1.1%,同时钨矿化中伴生有Sn、Bi、Mo等元素,这些均与石英脉型钨矿的特征相同(表1),认为库热克特钨矿成因为与花岗类岩体侵入有关的长英岩脉及石英细脉型白钨矿。这种类型的白钨矿并不多见,在阿尔泰山地区也是首次发现。
笔者认为本区找矿方向,应着眼在断裂带附近寻找与花岗类岩体侵入有关的长英岩脉及石英细脉,同时注重脉体及其侵入体的硅化、褐铁矿化及电气石化。在区域上主要是在库热克特大断裂的南侧中上奥陶统哈巴河群组的次级断裂带中,寻找燕山期侵入的花岗类岩体外接触带中的长英岩脉及石英细脉。
(1)库热克特钨矿矿石矿物主要为白钨矿,伴生有Sn、Bi、Mo等元素,矿体主要以平行排列的脉状产出。成因类型属于与花岗类岩体侵入有关的长英岩脉及石英细脉型钨矿。
(2)库热克特断裂带南侧找矿地质背景条件有利,中上奥陶统哈巴河群组片麻岩及其中的长英岩脉及石英细脉是寻找钨矿化的主要目层。
(3)褐铁矿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是寻找钨矿的直接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