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症作为脑卒中症状意外的情感障碍综合征,多数学者指出该病与人类左侧大脑半球存在相关性,多有左额叶和基底节区域损伤,易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损害认知功能及社交功能,引发患者自杀念头,增加短期及长期致死率[1-2]。以往医生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时多给予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以消除抑郁症状,改善肢体功能,但疗程长且受制于药物副反应,影响疗效。“脑”作为贮纳人体神气处所,是“元神之府”,醒脑开窍针法通过针刺复苏人体脑窍和相连组织,可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不畅问题,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正常思维和受损意识,进而加速病症好转,巩固疗效。本文旨在分析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脑卒中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注,所有参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遵医性差及中途退出者。研究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8~74岁,平均(62.3±2.7)岁;病程2~8年,平均(5.6±1.2)年;抑郁评分15~39分,平均(35.6±2.7)分。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7~76岁,平均(62.4±2.8)岁;病程1~9年,平均(5.5±1.3)年;抑郁评分15~40分,平均(35.4±2.8)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抑郁程度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给予家庭支持、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盐酸氟西汀胶囊(国药准字H20073985;山西仟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 mg),口服每日20 mg,若无明显疗效可在医生指导下将剂量增至60 mg,疗程3个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搭配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准备医疗用品,协助患者解开衣服,根据针刺部位取适宜体位,消毒进针区域,铺消毒巾,消毒针具,安抚患者,以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为主穴,患侧极泉、尺泽、委中为辅穴,晕眩者搭配双侧天柱,吞咽困难者配双侧风池、翳风、完骨。内关,针刺1~1.5寸,得气后行捻转提插泻法,捻转角度>180°,频率50~60转/min,持续1~3 min;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向同一方向捻转360°,施雀啄法;三阴交,针体与皮肤呈45°沿胫骨后缘刺入1~1.5寸,行重提轻插补法,确保患肢下侧抽动3次;极泉,原穴位沿经下移1寸,直刺1~1.5寸,行提插泻法;尺泽,屈肘呈120°,直刺1寸,提插泻法保证患者前臂和手指抽动3次;委中,患者取仰卧位,协助直腿抬高,直刺0.5~1寸,行提插泻法;风池、翳风、完骨则针体朝向喉结,针刺2~2.5寸,高频率小幅度捻转1~3 min,20转 /min。
(1)临床疗效(以汉密尔顿量表“HAMD”[3]为评定依据,24版本,严重抑郁>35分,中度抑郁21~35分、轻度抑郁8~21分、无抑郁症状<8分):优,治疗后减分值>90%,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症状消失;良,减分值达61%~90%,症状缓解;差,减分值<60%,症状未得到改善。(2)治疗前后抑郁评分比较。(3)随访3个月,比较疾病复发率。
使用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以持续心境低落为典型症状的心理疾病,现今全球抑郁症患病人数高达3.22亿,患病率高达4.4%,而我国国民患病率达3%~5%,严重影响国民素质及社会正常运转。脑卒中后抑郁作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近几年随着脑卒中患者增多,发病率呈逐年走高趋势,若未得到及时治愈,常导致恶性事件。醒脑开窍针法作为脑卒中患者独特针法,由中国工程院针灸院士石学敏创立,以脑卒中“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病机为基础,推出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的醒脑开窍疗法,通过针刺脑部相应穴位,醒脑醒神开窍,解除意识障碍,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养心神、调阴阳、安神志、通气血、益脑髓,针刺极泉、尺泽、委中等穴位补泻兼施可滋水熄风、生髓性脑,以神导气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进而实现气行血和、神安窍利,促进脑组织及萎废功能恢复,利于改善脑卒中病症,进而加速脑卒中抑郁症好转。实践证实,研究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在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率 [例(%)]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评分(分,±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评分(分,±s)
研究组 41 35.6±2.7 5.6±1.2对照组 41 35.4±2.8 12.1±2.3 t值 - 0.329 16.043 P值 - 0.371 0.000
研究发现,脑卒中抑郁症与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均存在相关性,自身调节及免疫反馈功能障碍,均可导致机体系统平衡紊乱,引发抑郁症[4]。药物治疗虽可快速见效,但禁忌症多且长期服用常诱发副反应,加之药物毒性可诱发抗药性,影响疗效及治疗安全性。近年来,随着中医养生文化兴盛,笔者根据患者病情及发病机制,优化治疗方案,借助醒脑开窍针法去除淤血、肝风和痰浊,运用系统化针刺疗法改善患者平衡能力、肌张力、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修复受损脑神经细胞,通过调神改善脏腑气血,平衡阴阳,从而改善脑窍闭阻问题及抑郁症状。吴聪和闵希瑞[5]于研究中指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不仅能有效改善相关病症,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单独用药治疗。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性选择适宜穴位,严格把控针刺刺激强度,若刺激过大或患者血压大于180/100 mmHg慎用,同时可辅之康复训练,以改善功能障碍,帮助其恢复健康身心,以便减轻医患负担,获取最佳治疗效果[6-7]。此外,药物治疗作为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经典治疗方案,实际用药期间需严格把控药物剂量,注意观察副反应,必要时监测患者心脏及生命体征,以保证疗效,提高用药安全性,积极推广醒脑开窍针法,定时组织开展考核,确保医生技术精湛,同时注意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认知度及遵医性,以减少不必要医疗纠纷,促进临床医疗工作正常开展[8-13]。总之,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