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 平
吉州窑位于赣江之滨的吉安县永和镇,距拥有“文章节义之邦”“江南望郡”“金庐陵”美誉的吉安市区只有8千米。
吉安在秦皇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置庐陵县,隋为吉州,元至正年间取吉水、安福前各一字,喻“吉泰民安”得名吉安,一直沿用至今。
永和镇古为东昌县治所在地,属吉州管辖,因州得名。因地望取“吉州窑”或“永和窑”。吉州窑自南唐至元初,一直是南方最大的民窑场之一,前后有600年左右的烧造历史。其规模宏大,产品丰富,远销日本、朝鲜等地。据明《东昌志》记载:永和镇“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民间至今仍流传着“北有磁州窑,南有吉州窑”,“先有永和窑,后有景德镇”的说法。
图一 宋 褐彩骑马人物像
图二 宋 褐彩女坐像
吉州窑瓷器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其古拙的釉色和多彩的纹饰,是当时民间陶艺水平的代表之一。就目前考古发现可知,尚存窑包24座,瓷器120余种,主要有日用生活瓷、陈设瓷、供器、玩具捏塑等,按纹样装饰分为彩绘、印花、剔花、划花、洒釉、木叶纹、剪纸贴花等,装饰纹样绚丽多彩。吉州窑木叶纹、剪纸贴花等纹饰瓷器享誉世界。英国、日本、朝鲜等国的博物馆和收藏家都以拥有吉州窑这些名贵产品为傲。本文将就吉州窑的捏塑瓷器的艺术特征及价值作一简单分析。
图三 宋 褐彩卷尾狗
图四 宋 褐彩象棋子
《陶录》谓:吉州窑昔有五窑,五窑中惟“舒姓烧者最佳,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舒娇尤善陶”。《陶录》对“工为玩具”的舒家作了专门记载,而且是唯一的记载,可见舒家的玩具制作已享有很高声誉。捏塑是以手捏、镂刻、模压等手法制作立体形象,具有形似而夸张的特点。捏塑工艺是吉州窑常用的技法,主要运用于琢器或建筑装饰件,尤以陈设玩具最具特色。
吉州窑捏塑瓷艺术特征明显,造型简约,一般以小件玩具或文房用品见多见长。主要有单人、双人、菩萨、狗、猴、牛、马、象、犀、龟、鸽、鹅等人物、动物造型,还有各式人物、动物印模、象棋、水盂、水注、彩球等。现就吉安市博物馆收藏的吉州窑捏塑瓷的部分精品作简单介绍。
宋代褐彩骑马人物像(图一),通高8.2、宽4厘米。此像采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加以塑造。观察整个造型,人骑在马背之上,马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及缰绳、四腿均为写实;人物头部、手臂、身体、腿脚部分写实,其他部位只用廖廖几笔的褐彩就将人的服饰、马鬃勾画得栩栩如生。一匹昂首挺胸、鼓目圆睁、双耳竖立、张开大口斯鸣、正在奔跑的骏马形象跃然眼前;马背上的男子汉,两眼炯炯有神,目视前方,聚精会神,紧握着缰绳,半俯在马背之上,正在赶路。
宋代褐彩女坐像(图二),通高6.7、底长4.2厘米。此像为一闭目端坐的女性形象。其脸形丰满、圆润,鼻直口方,微闭的双眼显得虔诚、庄重、专注,给人一种超凡脱俗、道骨仙风的道姑形象。虽然只有几笔褐彩勾勒点画,但人物形象完整,给人以无限遐想。
宋代褐彩卷尾狗(图三),通高6.9、体宽3厘米。采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塑造,头部高昂,挺胸,两目仰视,鼻向上张开,两只硕大的耳朵几乎遮住了后脑勺,卷曲的尾巴翻卷到背上,四只腿就像四根柱子,完全是写意。褐彩在眼、耳、口及身上点画,恰到好处地将一只哈巴狗迎接主人归来的憨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宋代褐彩象棋子(图四),直径2.2厘米。象棋子共32颗,大小厚薄均匀一致,与今中国象棋并无二样,只有“将”字的一竖旁为三撇。另外有16颗棋子圆圈没有填褐彩,应是区分双方执子的一致性。棋子应是用模范压制后填彩的,烧制过程中有少许变形。象棋在中国已流行2000多年了,在北宋司马光的《七国象棋》和晁补之的《广象戏图》中均有记载,至迟在南宋时初期,象棋就已定型,与今天无二致了。
宋代褐釉卧足麒麟(图五),通高8.7、长10.7厘米。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古人将麒麟出现视为祥瑞之兆。这件藏品是在修建白鹭洲大桥的工地上出土的。由于在泥沙中浸泡了千年,釉色剥蚀严重。但麒麟轮廓分明,呈卧足状。麒麟头部右顾,眼睛呈凝视状,宽口紧闭、翘鼻、小耳、披臂长发,表情凝重庄严,英武神威。
宋代褐彩双人搭背连体立像(图六),高7.8、底长4.6厘米。两人一高一矮,左边之人,左手自然下垂,右手搭在右边人的右肩之上;右边之人,两手拢在长衫袖之中,表情自然凝重。左边人的整个面部为深目、扁鼻、天包地的方口,披肩长发满脸长须,服饰亦异于右边之人。右边人为豹目、直鼻、地包天的阔口,披肩长发,长胡须。左边人似胡人或蒙古人。此立像是个出家修行人的样子。
图五 宋 褐釉卧足麒麟
图六 宋 褐彩双人搭背连体立像
图七 宋 黄褐釉犀牛驮龟水注
宋代黄褐釉犀牛驮龟水注(图七),高4.8、长7.7厘米。水注,又名砚滴,为文房用品。龟犀皆为长寿瑞兽,是吉祥之物,为文人雅士所推崇。此为一翘首之犀,两耳尖竖,口鼻上仰,有“犀牛望月”之态。肩上伏着一只懒洋洋的小龟,龟犀两口皆为一个圆洞,肚腹可盛水,用于研墨。犀牛的上半部分为黄釉,四腿一圈为褐釉,虽已剥蚀,仍可窥一斑。
宋代白釉鸽哨(图八),通高6、长6.2、体宽3.2厘米。此鸽哨通体施透明的釉,头部作左盼状,两眼深邃,嘴部只是一个轮廓,看似呆立,但眼神警惕,两翅刻画而成,背部有一圆孔,为吹奏之用。这件鸽哨应是孩童心爱的玩具。
宋代女童抱凤陶范(图九),高7、横5厘米。此范用吉州窑白胎泥烧制而成。一扎辫女童,怀抱一只雏凤双腿盘坐,形象端庄,头发、辫子、眼、鼻、口栩栩如生,一手托起,一手抚摸着小凤,憨态可掬,充满童趣。
宋代褐釉猴子骑马俑(图十),高6.5、宽4.4厘米。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张着大口,眺望远方,马眼圆鼓,似正在急驰,寓意“马上封侯”。上半部为褐釉,下半部露胎。
以上均为馆藏一、二级文物珍品。
图九 宋 女童抱凤陶范
吉安市博物馆收藏的吉州窑陶器达4000件之巨,但一、二级珍品却凤毛麟角,一是由于时代久远和战乱,加上吉州窑陶土胎质疏松,难以保存;二是由于当时的精品均外销,剩下的精品散落在吉安及附近县邑才得以保存。其主要文物价值如下:
1.是研究宋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课题的重要物证。
两宋时,富庶的江西吉州文化发达,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人荟萃,道德文章大家层出不穷,尤以科举文化称雄一时。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杨万里都是杰出代表。且以八邑之地逐渐形成的地域文化——庐陵文化,在全国来讲实属罕见。从吉州窑的捏塑中可窥见庐陵文化的博大精深。南宋早期,中原人民生活颠沛流离,苦不堪言,大量的名门望族迁徙至偏安一隅的吉州,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和士族世家文化,让耕读传家的儒家文化发挥到了极致。文化繁荣是以经济为基础的,这一时期吉安的经济繁荣可从吉州窑的捏塑中反映出来。从捏塑人物的服饰、头型、骑马等形象中可发现当时的百姓希求安逸、崇尚自然的心态。
2.对宗教、民俗研究具有重要的线索价值。
吉州窑捏塑中的胡人形象,反映出多宗教、多文化的交流,引导着社会风尚,而其他作品则反映出企求社会安定的心理。吉州窑捏塑中的小卷尾哈巴狗、犀牛驮龟、猴骑马以及其他动物的形象憨态可掬,喻意深刻,有的希求犀牛望月般的恬静心态、长寿、子孙绵长;有的表达了马上封侯的急切心理,希望子孙耕读传家、传承好家风。这些都反映出当时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总之,捏塑瓷是吉州窑陶艺中的一株奇葩,是庐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