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银 吴胜伟
从造字法来看,“帝”是个象形字,本义是指花蒂,后引申为核心人物、关键人物之义。在春秋战国以前一般用来指称道德或功德很高的人,秦以后才作为最高统治者“皇帝”的简称来使用。这里的“帝”在语法范畴当归属名词。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界权威杂志《电影双周刊》评选年度优秀电影和优秀电影人,男获奖者被观众戏称为“影帝”,女获奖者为“影后”。观众之所以称之为“影帝”,是取“核心人物”“关键人物”之义,即业界成就最高者。这里的“帝”,其词汇意义已经相当虚化,不再指道德或功德很高的人,更不是皇帝的简称,其语法隐喻义却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强化。而“影后”这一说法的形成主要是利用人类认知上的类推机制,事实上“影帝”和“影后”并不一定是夫妻关系。
近年来,在微博、微信等网络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帝”在新媒体中的使用日趋频繁。尤其以“内涵帝”“励志帝”“转发帝”等各种所谓的“××帝”层出不穷。从形式上来看,“××帝”大体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N+帝”,即以名词后附“帝”组成的复合词,如眼神帝、表情帝、真相帝、观点帝、真理帝、天赋帝;“A+帝”,即以形容词后附“帝”组成的复合词,如淡定帝、纠结帝、呆萌帝、傲娇帝、邪恶帝、关键帝、忧郁帝;“V+帝”,即以动词后附“帝”组成的复合词,如吐槽帝、崩盘帝、回传帝、预言帝、预测帝、转发帝、助攻帝、懂球帝、截图帝、咆哮帝。以上三种结构类型中,以“V+帝”更为常见。
从意义上来看,“××帝”一般指某人在某方面具有某种特长。换言之,这里的“帝”一般指在某方面是“强人”“达人”的意思。
从语法化上来看,这里的“帝”已经语法化为一个词缀。本质上,名词语法化为词缀就是语义内容的泛化或弱化,随之而来的是语法意义的衍生及逐步强化。当然,语法意义的产生不是任意的,而是从词汇意义逐渐发展而来的。一般来说,旧意义是更为具体的,新意义往往是更为抽象的。从理论上来讲,抽象性语法意义的增强较低限度地抵消了具体词汇意义的丧失,语义值总体上得以平衡。具体到“帝”,它在上古汉语中是专指道德修养十分高的人或者皇帝,是专有名词。而现代汉语中的“××帝”这一结构,则指具有某项特长或善于做某事的人。此时,“帝”的具体指称的词汇意义已经弱化,相反其抽象的语法意义却十分凸显。
从构词法上来看,现代汉语中作为词缀的“帝”具有很强的黏附性,已经不能单说单用,只能附加于实词性成分后面,起标记语法范畴的作用。我们知道,附加式构词法是人类语言构词的一种重要方式。比如,传统语法中“的”字结构就是通过将“的”附加在实词之后生成新词的。从语法范畴上来讲,“的”字结构是以名词性词缀“的”为核心的体词性结构。如例(1)中,无论是动词“吃”还是形容词“红”,一旦在其后添加上名词性词缀“的”,整个结构就变成体词性结构了。当然,这种情况也不为汉语所独有,类似的现象在英语中也存在。比如例(2)中,在动词后附加上名诃性词缀“er”,整个结构体就变成了名词。
(1)a.吃的 喝的 用的 卖的
b.红的 黄的 绿的 黑的
(2)work→worker teach→teacher
sing→singer lose→loser
当代主流语言学理论认为,无论是在词法层面还是句法层面,语言都是呈向心结构的。所谓向心结构是指至少有一个直接成分跟整体的语法功能相同。在向心结构里,跟整体功能相同的直接成分被称为这个向心结构的核心。从语法范畴上来讲,例(1)中的“的”字结构是以名词性词缀“的”为核心的体词性结构。同样,例(2)是以“er”为核心的名词。具体到“××帝”来说,由于“××帝”以做主宾语为主,又可以受数量词修饰,因此一般不能做谓语。综合以上语法特征,不管“××”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帝”毫无疑问都应当是名词。从平行性上来看,“××帝”中的“帝”与“的”字结构中的“的”应该都是标记整体结构为名词的功能性核心。换句话说,“帝”和“的”都是用来派生新词的名词性词缀。
就语用价值来看,“××帝”这种用法在表达上带有了一种戏谑的小夸张,能给听话人带来感官上的某种特殊刺激,并使话语交际富有情绪性,请看例(3)。在例(3)中,“内涵帝”“励志帝”“轉发帝”的使用使得语体更加简洁明了,戏谑的小夸张语气表露在外,轻快灵活的修辞风格得以凸显,话语表达方式也更加富有变化。另外,这种风趣幽默的表达也进一步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话语被读者快速接受并得以广泛传播。
(3)a.真正的内涵,肯定不需要通过这种愤世嫉俗或是目空一切的吐槽来体现;自以为是的孤傲不过是不合群的掩饰;真正的内涵帝或者技术宅想必不用借助140个字证明自己的阅历。(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
b.在春秋战国时期,称王的人数不胜数,个个都是传奇人物,但越王勾践绝对是其中最不可忽视的一个,堪称历史上第一励志帝。(搜狐网,2018年4月20日)
c.“薛蛮子”说,自己是有名的“转发帝”,共计发布8.5万余条微博,其中充斥着未经核实的谣言、情绪化的调侃,还有对严肃民生问题的戏谑。(新华网,2013年9月15日)
从韵律上来看,三种形式均以“2+1”为主,笔者仅检索到一个“3+1”形式的“无所谓帝”。“2+1”音节是现代汉语体词性结构的一种优化音节,这种音节铿锵有力,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传播。
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在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心智活动将认知的外在现实加以抽象概括并进行编码的结果,它是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形成的,同时又反过来成为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同样,在青年群体中有着较高的流行度和使用频率的“××帝”的产生与流行,一方面是网络新媒体助推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广大青年群体对世界体验和感知并加以概念化的结果。然而,这一概念化的成果“××帝”最终能否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并作为普通词语进入现代汉语,还有待时问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