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也是我国的母语,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语文教学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难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导致语言实践应用策略难以有效实施。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实践应用策略,希冀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实践;运用策略
一、 引言
当前语文教学现状,大多数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将工作加在自己身上,也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也无法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是采用填鸭灌输式教学,不仅教师的教学压力,学生也会感觉学习枯燥乏味。所以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语文教学,教师应当予以创新,切实加强听说读写练习的有效融合,能够将语文教学科学化发展,将语言实践植入于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敏感程度,才能够确保语文教学合理化、透明化。
二、 确保语言实践有本可依
21世纪,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逐步增加,人们与世界间的关联性逐步密切,文化交流也日渐频繁,部分西方学者的教育理念渗透入我们日常生活中。西方的众多学者教育理念也渗入我们教育学界中,例如普罗泰格拉与洛克认为感觉论在教育中极为重要;我国的教育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现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也表达了对实践地位的认可。语文属于独立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社会各界一直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虽然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创新发展,但是实践性却逐步蔓延至“训练”的发展趋势,部分家长与教师为了让学生考试得高分,会采用各类题海战术,不仅对实践予以曲解,也对语文教育发展产生阻碍。所以应当充分纠正此类作风,切实挖掘语文教育内涵,才能够寻找到教育实践的真谛。
三、 重视阅读与口语教学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目的,从小培养学生对于语感的把握,语文教学并不是获取高分,如果学生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有害无利的。所以语文教学应当从小抓起,根据语文教育本质,從根源出发,能够选用活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切实加强字词句段篇的有效结合,切实开展听说读写等各项练习。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科学合理设置阅读目标,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并未设置科学完善的阅读目标,也难以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导致学生难以有效阅读。但是语文教学不应当成为学生的压力,而应当成为学生更好学习成长的辅助工具,所以在教学前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于知识的消化能力。口语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语言表达的重要工具,但是当前口语教学却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出现口语教育理论缺失等问题。思维是语言中的核心,但是表达能力却是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拓展思维,只会加速学生的厌倦心理。小学阶段学生喜欢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但是在教学时,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多开口说话,畅所欲言予以引导,打开学生语言的大门,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听说读写训练是语言实践活动中重要的四要素,它们紧密相连且互相交融,构成充满活力的语言实践内容。
四、 采取策略推动实践实现
为了进一步促进语言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虽然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例如熟知的课前预习与课堂导读、课后思考与巩固等各项方法,这部分策略都是为了解决实践问题而设置的,但是难以得到有效实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自觉性以及自控能力和学习耐性,分析学生是否贪玩,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进一步推动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可以全方位地督导学生,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选用插图诱惑方法,鼓励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课前阅读过程中,切实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学习《秋天的雨》时,有的学生会非常好奇,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字典查阅,联系下文中的关于秋天事物的各种各样的颜色的介绍,再加入自己的想象解决学生的困惑。在此基础上,从颜色入手,出示范例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而欣赏写话范例,又让孩子们增强文字美的感受。通过完整全面的分析,能够有效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在此过程中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切实掌握语文应用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多样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教学的深刻内涵。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较多的朗读机会,鼓励学生在朗读时能够投入思想情感,摆脱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处处留心,才能够发现处处都有学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时插入听说读写语言实践策略,鼓励学生探索创新,确保课堂能够开放式发展,带领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本质。
五、 结合学生规律调整模式
新课程标准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要想提高语言实践应用水平,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新课程标准要求,挖掘教材内容,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模式,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个体,对于不同的学生应当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方式,同时教师也应当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更新和突破,才能够进一步推动语言实践策略的有效创新发展。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也应当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和语言练习,所以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和交流,切实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开展语文教学,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本质,充分发挥教师的牵头与组织作用,强化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充分重视语言实践的必要性,并且开展多元的语言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献.用活文本,巧搭“语用”之桥——苏教版小学语文课堂中实现语用教学的教学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6).
[2]商文敏.浅谈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有效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7(8).
[3]程黎君.“语用”教学为何不易——浅谈小学高年段语用教学目标的落实[J].小学教学研究,2017(8).
作者简介:韩芳,河北省秦皇岛市,秦皇岛市海港区杜庄学区平山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