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实验小学 王 琳
我曾布置“骨干教师培育站”的25 名教师各自钻研《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并让他们逐一说课后发现?在思想内容方面,有的体会爱骡子更爱战士,有的体会对祖国的爱,有的体会同甘共苦共患难,有的体会忠于革命事业……在语文要素方面,有的教对话,有的教反衬,有的教动作描写,有的教细节描写,有的教心理描写,有的教借物喻人……真可谓五花八门!“跑偏”现象也很明显。
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任何听过数位或数十位语文教师讲同一篇语文课的人,都会震惊:这些课实际上是个体的教师任凭自己的语文知识(亚里士多德称为“臆断”)在从事教学,学生所学的,完全是由不同语文教师随意制造的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有些甚至叫不出名目。”
教学内容的跑偏,肯定是人(教师)造成的,这毋庸置疑,因为教学内容是教师选择的。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专业素养、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对学段目标把握与否,都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跑偏”,也因为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一篇文章一旦被选入教材就具有了双重价值:“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所谓“原生价值”是选文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它多指向知识价值和人文主题,这是显性的。“教学价值”是指其被选为教材后新增加的价值,多表现为“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教学价值多指向方法、策略,指向能力、素养,这是隐性的。很明显,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更为重要,但是因为隐蔽它不易被执教者发现、发掘、提炼成有效的教学内容。
一篇课文中,可以教的内容很多:词句段篇,方法修辞。不能啥都教,总得有取舍。如何取舍不能靠“臆造”,要有依据。依据什么?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二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最近发展区”。三个维度交汇重叠的选项就是该选择的教学内容。可以用下面的图谱来表示。(下图左)
用这样的图谱进行导航,重新解读《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上图右)
准确选取教学内容,要求执教者能够将学生的认知水平、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与文本的具体内容相互链接。“图谱”是建立链接的有效介质,它使这种链接可视、可见、可操作,使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由虚变实,教学内容由模糊变得清晰。所以,“图谱”为如何选择阅读教学的内容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基本模式,能够有效矫正之前的“跑偏”行为。“图谱”的使用,也改变了教师备课时原有的心理模式、思维模式。反映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一线教师科学遴选教学内容的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