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SYS的潜孔冲击器活塞长径比优化仿真

2019-04-13 08:09何小宏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19年4期
关键词:凿岩钻头活塞

何小宏

(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1000)

高气压潜孔冲击器以压缩空气作动力,在使用过程中将压缩空气转化为机械能,从而达到清洗孔底、冷却钻头以及产生钻进的目的。因其采用回转和冲击联合作用,具有质量好、成本低以及效率高的特点。活塞作为冲击器的主要工作部件,其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冲击器的钻进效率。近年来,张国忠、戚靖洋等,围绕活塞的动力过程,采用点变换的方式建立结构参数与工作参数的相关关系[1];曾璟等根据冲击器活塞载荷以及破损情况,提出一些提高活塞寿命的解决方案[2];朱丽红、博坤等从潜孔锤活塞的结构以及材料两方面进行分析,利用相关模拟软件对改进活塞进行应力分析[3]。本文以某公司的5 寸高气压气动冲击器为研究对象,建立活塞撞击钻头的模型,从而研究活塞质量一定,活塞长度发生变化时的应力变化。

1 活塞撞击钻头的工作原理

图1 中,活塞受到前气室压缩空气的作用进行回程运动,回程运动完成后,后气室充满的压缩空气推动活塞进行冲程,活塞以一定的速度撞击钻头尾部,将能量传递到钻头。钻头前部合金齿与岩石接触,传递压力至岩石,岩石被挤压产生裂纹。钻头在钻机带动下旋转,旋转中有裂纹的岩石被切削下来。

图1 冲击器剖面图

高气压冲击器的活塞撞击钻头瞬间,活塞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发生急剧变化,在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动载荷作用下,活塞的应变不是整体均匀的应变,质点的运动速度也不是整体一致的速度,应变和速度都以应力波的形式传播。在冲击回转钻进过程中,冲击器利用活塞的撞击,将能量通过钻头传递到孔底岩石,实现碎岩钻进。潜孔锤的活塞采用了变截面结构,应力波在其中传播时,在截面变化处必然会发生透射和反射。等截面受到的应力是压应力,而变截面受到的就不单是压应力,还有拉应力。

2 活塞撞击钻头的能量传递理论分析[8]

2.1 冲击器凿入分析

活塞撞击钻头,由于本身变形很小,可以把活塞看成刚体,将活塞、钻头整个系统分成n个小段。

2.1.1 应力波叠加原理

冲击器活塞工作时撞击钻头产生的应力波作用在钻头前段,此时

式中 Fi——活塞所受总力,N

ai——顺波

bi——逆波

2.1.2 截面积发生改变处应力波的传播

在截面发生变化处应力波会产生入射波及反射波,其传递到接触面时,接触面所受力为

式中 F——接触面受到的总力,N

U——透射系数

Ai+1——活塞截面积,m2

Ai——钻头截面积,m2

2.1.3 活塞与钻头撞击面上的应力波传播

由于撞击面所受力为非线性,可知撞击面上总受力为

式中 Fm——撞击面所受总力,N

am——顺波,N

bm——逆波,N

am+1——m+1 顺波

Y——弹性模量,N/m2

h1——撞击面局部变形系数,N2/3/m

t——时间步长,s

ρ——材料密度,kg/m3

F(m-1)——m-1 次撞击时所受的力,N

E——弹性模量,MPa

2.1.4 活塞撞击反射

在撞击端,顺波是已知条件,根据活塞撞击钻头的边界条件可知逆波为

式中 bn——逆波,N

P——活塞撞击力,N

Q——无因次量

an——顺波,N

An——活塞截面积,m2

d——差分步长

K——凿入系数

2.1.5 凿入效率

凿入效率为钻头破碎岩石所做功与活塞撞击动能之比,即

式中 Δ——凿岩效率

M——活塞的质量,kg

F——最大凿入力,N

v——活塞的冲击速度,m/s

3 有限元仿真分析

3.1 改进的方案

表1 活塞改进方案

改进后,冲击器整体加长,配气参数不做改变,即保证活塞的冲击行程不变。活塞直径相同,长度不同,可通过改进结构,保证活塞的质量相同。

根据凿岩效率理论,活塞长度与活塞直径之比在3~4 之间时[4],能量传递效率最高。因此,本文在不改变活塞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的方案1 活塞长度与直径之比设为3.69,方案2 活塞长度与直径之比设为4.13。

图2 活塞撞击钻头示意图

3.2 三维模型的建立

由于整个冲击器结构复杂,本文只针对潜孔冲击器活塞进行模型建立,以山东天瑞重工公司生产的TRC55 型高气压潜孔冲击器活塞以及配套钻头为实验模型,运用Pro/engineer 三维软件对活塞、钻头以及岩石的三维模型绘制。

3.3 定义材料属性以及单元类型

活塞材料采用20Ni4Mo,其材料密度为7.8×103kg/m3,杨氏模量218 MPa,泊松比为0.3,材料定义为分段线性塑性材料[5,6],钻头主体采用23CrNi3Mo,材料密度为7.88×103kg/m3,杨氏模量358 MPa,泊松比为0.35。岩石选用大理石,密度为2.68×103kg/m3,剪切模量26.8 MPa,塑性硬化模量46.7MPa,体积模量为16 MPa,破裂应力150MPa,定义为一种弹性应变失效模型。

活塞、钻头以及岩石的单元类型均定义为8节点3D SOILD164 单元。

3.4 网格划分

活塞两端以及主体倒角处网格采用手动划分,划分为六面体网格,其他位置使用网格自动划分方法。

钻头主体与活塞划分方法相似,倒角处采用手动网格划分,其他采用网格自动划分。合金齿由于具有复杂的结构以及在凿岩过程中与岩石处于高速摩擦,需要细分网格,采用手动线节点数网格划分方法进行划分,一共划分为224960个。

岩石性状规则,直接采用自动网格划分,划分成规整的长方形六面体结构,共划分为100000个。

图3 活塞、钻头与岩石的网格划分图

3.5 接触界面的定义与控制

为了能充分描述撞击凿岩过程中活塞与钻头、钻头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定义相互之间的接触类型,活塞前部与钻头尾部之间的接触定义为面对面自动接触(ASTS),即*Contact_Automatic_Surface_To_Surface。钻头合金齿与岩石之间的接触定义为侵蚀接触(ESTS),即*Contact_Eroding_Surface_To_Surface,同时控制活塞为静态模型,钻头为动态模型。

3.6 施加载荷以及约束

载荷以及约束的施加对整个仿真至关重要。为了能尽可能客观地反应真实工作状况,定义岩石为无限大,但是截取其中0.16×0.2×0.05 m的大小,并将模型5个面(与合金齿接触面除外)定义为全约束的无限无反射边界条件,从而模拟岩石的无限大。

钻头在工作时处于旋转状态,根据现场配套钻机的实际工况,确定钻头的转速[7]为40 r/min,冲击器配套钻机钻压一般为500~1000 N/cm 钻头直径,在这里设为700 N/cm,钻头的直径为135 mm,因此钻压为9450 N。

活塞冲击功、冲击频率以及活塞冲击速度根据matlab 冲击仿真计算得到,活塞在距离钻头1 mm 处时速度为10.018m/s,冲击功为857 J,冲击频率为26 Hz。

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1 活塞与钻头的动能传递

图4 活塞与钻头的动能传递图

图4 中曲线C(钻头)、D(活塞)分别表示方案1 钻头和活塞在整个冲击运动过程中内部能量变化,曲线A(活塞)、B(钻头)分别表示方案2活塞和钻头在整个冲击运动过程中的内部能量变化,在0~0.15 ms 时,活塞与钻头处于分离状态,方案1、方案2 活塞动能都保持在857 J,钻头的动能始终为0 J,0.15~0.25 ms 时活塞与钻头开始接触,活塞的动能减小,钻头的动能开始增大,此时钻头开始凿岩,在0.25 ms 时活塞与钻头的动能趋于稳定,钻头继续破碎岩石,活塞则开始与钻头分离,做回程运动,整个撞击过程中活塞与钻头动能趋于稳定时,方案1 动能分别为30 J与720 J,活塞获得的最大动能830 J,方案2 动能分别为50 J 与720 J,活塞获得的最大动能800 J,据此算出方案1 活塞撞击钻头的能量转换效率为86.7%,方案2 活塞撞击钻头的能量转换效率为90%,能量传递效率提高3.3%。

4.2 活塞与钻头应力波传递分析

图5 活塞与钻头应力波传递图

图5 是活塞与钻头应力波传递曲线图,其中A、B 是方案1的活塞与钻头中应力波传递曲线,C、D是方案2 活塞与钻头应力波传递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方案2 钻头中应力波传递时间长于方案1,有利于增加单次钻头凿岩时间,提高凿岩效率。同时,方案1的活塞中应力波峰值明显高于方案2活塞中应力波传递波峰值,因此,方案2 活塞长,应力波交替循环的相对次数就减少,这样活塞的疲劳程度就会改善,从而延长活塞使用寿命[4]。

5 结论

(1)活塞长径比由3.69 变为4.13,冲击器凿岩效率提高3.3%,可以通过改变活塞长径比,增加活塞长度来提高冲击器的工作效率。

(2)通过仿真分析发现,冲击器活塞越细长,应力波持续时间越长,振幅越低,有利于破碎岩石以及提高活塞与钻头的寿命。

猜你喜欢
凿岩钻头活塞
疏浚工程凿岩棒破岩特性及施工技术研究
钻完井工程钻头费率合同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种活塞挤压式室内通风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竖井反向开挖专利技术分析
古探1井下古、元古生界复杂地层钻头选型研究
PCD及PDC钻头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
KS Kolbenschmidt公司的新型钢活塞
低噪声活塞——降低活塞销的拍击噪声
Mahle公司的复合型活塞销
DD210凿岩台车推进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