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秀
摘 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本文从运用故事激趣、多媒体激趣、游戏激趣、联系实际激趣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关键词:故事;情境;多媒体;实际;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一、运用故事激趣,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告诉我们,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經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如,在编除法应用题的练习课中,学生对编应用题感到困难,我就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情编起。我先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小花猫在池塘里捉了24条鱼,有4个小动物来它家做客,小花猫拿出24条鱼来招待客人,平均分给了4个小动物,每个小动物吃几条鱼?学生很快解出了这道题。接着问学生,你们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也能编出一道除法应用题吗?这时学生的编题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由于问题提出有情节、有意境,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尝到了探索奥妙的乐趣,学生不但能全身心的参与进去,而且让学生牢牢的掌握了知识,从而萌发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激趣,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集声、声、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如,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接触等途径,学生会很容易地辨别这两种实物的形状,但要他们辩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理解新知,我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几种大小各异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图像,再通过点击某一实物,便出现该实物各条棱闪烁的情景,然后再隐去其他部分,抽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几何图形。这样,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既突破了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通过游戏激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我常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复习《20以内的减法》时,我让学生做“争当模范营业员”的游戏,教师一手拿着人民币,一手举着所购买的物品的价格卡,让学生算出要找回的钱,并写在练习本上,五次后评出模范营业员。再如,《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准备了一些学生用品让学生试着购买,看谁的付钱方法多(可以用学具袋中的钱)。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在参与游戏中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学到的知识,而且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运用竞赛激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求成的需求更强烈,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再如,在《圆锥》练习课中,我进行了“看谁最细心”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细心做题的同学,评他们为细心标兵,奖给他们小礼物。比赛效果很好,做错的只是个别。又如,《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我采取比赛的方式,看谁的解题方法最多,并且要求想出方法的同学上黑板上来讲给其他同学听,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更能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联系实际激趣,增进学生学习兴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成人每人150元。 团体10人以上(包括10人)
儿童每人60元。 每人100元。
(1)成人6人,儿童4人,选哪种方案合适?
(2)成人4人,儿童6人,选哪种方案合适?
通过这样的习题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的力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兴趣盎然。
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以趣促学、快乐学习”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去学习,而且还能使学生向“会学习、会创新、会开拓”的目标靠拢,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