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杰能
芦溪县源南学校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武功山下。虽然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学校,却是又创办于1901年的百年老校,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文明校园”两项“国字号”大奖。对此,校长邓可福甚感欣慰。记者面前的邓可福,身材精干,精神矍铄,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他这样表达自己的教育梦想:“我要与源南教育人一起,创建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名校。”
党建引领发展
源南学校校园美观大气,红色墙面的校舍错落有致,红绿相间的塑胶操场洋溢着现代气息。学校现任党总支书记龚德凌是十九大代表,因此萍乡市委组织部于2017年上半年在学校实施了“十九大代表示范引领工程”,校园内红色因素随处可见。学校建有“党旗飘飘”文化长廊、廉政文化墙、龚德凌工作室、党建室、校史室、农民画长廊……
学校把党建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龙头”。
邓可福告诉记者:“源南学校党建工作有优势,龚德凌书记连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这是全省基层学校都没有的优势;全校70多名教师中,党员教师有52人。所以学校深入开展‘五联五做活动,让党建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他详细介绍了“五联五做”工作的内涵:党员联系村小,做村小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党员联系班级,做班级师生圆梦的陪伴人;党员联系教研组,做教学教研教改的带头人;党员联系教师,做教师事业成功的帮扶人;党员联系学生,做学生幸福人生的呵护人。党建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邓可福以身作则,带头践行“五联五做”工作,做党员和教师的表率。他经常深入到村小、班级、教研组之中,解决实际问题。学校留守儿童比较多,每位党员都要联系2-3名留守学生。邓可福经常找自己结对帮扶的留守学生谈心,为学生的成长导航。“五联五做”是一项连心工程,也是一个大平台,党组织的先锋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学校形成了“源南教育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党建工作实实在在起到了推动学校发展的作用,并引起了中央和省市媒体的关注。
从细节上提升学校
在源南学校,食堂中午菜谱由教师自己定,教师们对食堂饭菜的评价由不满意变为满意,这是邓可福民主治校、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一个细节。“细微之处才见真功夫。从校园每一块标语牌的设计,到教学区每个办公室、教室的布置,点点滴滴,都在展示着办学者的敏锐、智慧、态度。”邓可福这样认识细节管理。
他来源南学校任校长后,注重从细节入手,改革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制度,提升办学水平。“我们把所有的制度梳理了一遍,全部交由教师讨论。”他说,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一系列制度,变革德育模式,实施细节德育,推行细节教学,创新育人模式。
以往,学校对中考的奖励偏重于名次,邓可福认为,這样容易导致教师对体育、历史等小学科不重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主持修改、完善了中考奖励制度,注重对班级和学科的奖励,引导教师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当年中考的体育平均分提高至43分(满分50分),小学科的学生平均分均有提高。
“当时,大家对考勤制度意见也比较大,有的老师提出:为什么只考核老师,而对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考勤却流于形式?我认为,教师们提出的意见很对,于是就修改了考勤制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与教师一样参加考核,同等对待,而且鼓励出满勤,受到了教师们的普遍好评。”邓可福回忆说。
小细节成就大教育。每学年开学之初,邓可福要求每个学生和老师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可以提升自己的5个细节。“是班主任的提出5个育人细节;科任教师提出教学方面的5个细节,课后对照自己提出的细节进行反思总结。本组教师、蹲班教师、巡课教师要带着教师自我提升的5个细节去听课评课,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邓可福说,学校还配套出台了教师成长奖励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办有特色的学校
源南学校的围墙是一条文化长廊,画着表现二十四节气的农民画。这是学校打造农耕文化办学特色的一个窗口。邓可福说,农民画是学校的一个办学特色,是学校倾情打造的“5张名片”之一,现在已经把农民画特色拓展为农耕文化进校园活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当校长的必须考虑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不能够功利化,孩子功利化了,社会就没救了。我们源南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品格和中国修养的未来人才。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烙印,就算不是栋梁之材,也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学校要领着孩子走好人生的关键几步。”邓可福说。
正是因为邓可福有了这样的理念,所以源南学校开学的第一课,就是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党建室和校史馆。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安源纪念馆、卢德铭烈士纪念碑,以及家风家训教育基地等红色景点。
邓可福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学校必须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的养料。他主持开发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内容的“五常教育”校本课程,熔铸国学经典进课堂的办学特色。
邓可福努力探寻深化、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要办一所“农”味浓郁的农村学校。他回忆说:“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我为什么要种稻谷,直接‘种米不是更好吗?这个学生的话让我震惊,农村的学生不懂‘农,我们做老师和家长的都有责任!”邓可福的话语很沉重。
邓可福在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很喜欢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记者看见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陶行知专著《人生为一大事来》。“以前我读得不太细,现在又重新读。”邓可福笑着说,陶行知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他要把农耕文化打造成源南学校一张闪亮的名片。
他拿着自己花了大功夫的《农耕文化进校园设计方案》介绍说,现在已经着手收集风车、犁耙等农具,重点把二十四节气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正在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课程开设后,老师将组织学生画节气、诵节气、写节气、探节气、悟节气,让每一个学生都通透二十四节气,让每一个学生心中都生长“劳动”这一“慧根”,让学生在乡野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成长。“学生发展了,师生都成长了,我就感到幸福。”邓可福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