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尧
上班路上常路过一家花店。不像别的花店,店名叫某某花店,这家店只有两个字——如意。从外部看起来,装潢讲究,透过橱窗大约可见店内概貌,繁花尽显,生机盎然,错落有致。花店旁边是一排的商铺,大约就是饭铺、茶铺、衣铺等等。与其他店铺的热闹相比,花店的生意冷清多了。心情有些寥落的同时,突然想起很久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一个家庭,丈夫和妻子。妻子工作体面,但总不快乐。有一天妻子突然跟丈夫说,要开一家花店。丈夫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同意了。没想到,花店是开了,但一直处于赔钱的状态。过了一段时间,有人看丈夫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就问妻子的花店开得如何了。丈夫回道:还是在赔钱,但我们赚了。那人不解。那位丈夫笑呵呵地解释道:赚的是快乐。
这个故事尘封在我记忆的宝库里很久,如今再看到花店的时候,突然被大脑调了出来。如何会被调出来?我想,大约经历了以下几步:1.现在的生意不好做,花店的生意应该不太好吧?2.看布置,花店的主人应该是一个雅致、文艺的女性?(啊,但愿不是男性。)3.不赚钱开花店是为了什么呢?大脑通过一篇文章,告诉我答案:原来,就是为了快乐。
我想,这不是孤例,我还有更多这样的时刻。身在繁杂的尘世,走在普通的生命之路上,景色眼前过,但感想和结论却通过大脑里储备的文章,得出来了。
当我们读文章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读什么?原来答案在这里。不是读的当下的会心一笑、感慨万分、畅快适意,而是在生活里去印证到文章说的,原来真的是对的。
我走了很远的路,终于回到了起始。
在本期中,我读到了更多的文章,写各种植物的,比如鱼腥草,我不熟悉,也没见过;写桂花,我的最爱,感同身受。我读着,有时在做储备,有时在做印证。好的文字,就是在告诉我们,世界上人和事的存在状态——我们或许理解,但未必感同身受。但不必着急,慢慢等,慢慢走,总有感同身受的一天。
金庸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他笔下的江湖却永不会远去。江湖里,有大漠风沙,回疆雪莲,雪山飞狐……那里的风貌如此,人情是否也如金庸先生笔下所写?我想,待我去到这些地方,当我突然经由某个风景想起金庸先生笔下的一些场景和结论,我大约可以更加自信地说:金庸先生,你写的确然如此啊!
当我们读文章的时候,我们读的是未來自己的看法。
当我们读文章的时候,我们读的是当下自己的感受。
大约,好的文章,就应该是让当下读的我们点头,更应该让未来我们想到的时候多点点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