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峰
河南商城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河南信阳 465350
原发性肝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且因该疾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导致早期发病不易被发现,临床检查确诊时多处于癌症中晚期,或伴有严重的肝腹水及肝硬化等,错过治疗最佳时机,增加治疗难度,且治疗后效果也不甚理想,预后较差,因此针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1-3]。目前CT 扫描及磁共振是检查原发性肝癌主要诊断方法,而平扫和增强扫描能够有效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均具有较高诊断准确度,特别是MRI检查明显优于CT增强检查[4]。故本研究通过选取我院78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CT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检查,分析CT增强扫描与磁共振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疑似原发性肺癌患者7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均行CT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检查。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6.58±13.64)岁。其中恶心呕吐56例,上腹部饱胀40例,乏力纳差37例,持续低热 20例,肝部疼痛64例。
1.2.1 纳入标准
经B超检查怀疑为原发性肝癌者;接受手术治疗者;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心、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异常者;伴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碘液过敏者。
①CT增强扫描:使用美国GE 16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臂上举,保持腹部放松,自隔顶到骼嵴这一范围进行扫描。平扫参数设置:电流240mA,电压120kV,扫描层厚设置为3.0mm,矩阵设置为512×512。平扫检查结束后进行增强扫描, 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860001)剂量0.1mmol/kg,速度为1.5ml/s,流速控制为3.0ml/s,注药开始后16-20s进行动脉期扫描门,然后门静脉期重复扫描3次,每次间隔5-10s。扫描完成后对相关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②磁共振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1.5T磁共振成像仪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臂上举,将阵线圈相控于患者体部,从隔顶开始扫描至骼嵴结束,扫描过程中患者应屏住呼吸,扫描具体序列包括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扫描参数设置:T1WI(TR420ms,TE42ms),T2WI(TR3000ms,TE110ms),层厚设置为4.0mmm,扫描视野设置为(FOV)40×30cm。平扫结束后进行增强扫描,外周肘静脉注射泛影葡胺注射液100ml,流速控制为3.0ml/s,门静脉期延迟扫描60s,动脉期延迟扫描25s,平衡期延迟120s,扫描完成后进行原始数据分析。
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并参照《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进行分期诊断,将两种不同方法检查结果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计算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性、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情况。
CT增强扫描检查:原发性肝癌61例,肝脏其他病变17例,其中高密度强化49例,等密度强化9例,无明显强化3例;磁共振检查:原发性肝癌65例,肝脏其他病变13例,扫描检查发现原发性肝癌病灶多呈类圆形,部分形态呈现为分叶状,肿块边界较为清晰,且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现出高信号,而在增强扫描后病灶多呈现出不同程度强化。
表1 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结果(n)
表2 磁共振检查诊断结果(n)
表3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情况比较(%)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而该肿瘤发展不同阶段与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相关性,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及时实施手术治疗后,5年内的生存率比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高,因此对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筛查尤为重要[5,6]。CT扫描检查与磁共振作为检查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具有较高准确度,且近年来取得较好的发展。
CT扫描检查具有扫描速度快、软组织分辨率高、横断面成像等特点,可对病变肝脏进行准确定位和定性,而增强CT 扫描时采取外周静脉注射对比剂,对比剂随着血液进入肝脏至病灶部位,而肝细胞癌供血主要来自肝动脉,因此可通过对比剂具体流动情况,获取病灶周围血供相关信息,为原发性癌诊断提供科学依据[7-9]。CT增强扫描过程中根据对比剂显影不同时段可分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三个时段,其中动脉期对比剂可进入动脉,使肝脏内部大部分病灶表现出强化,且高密度病灶区占比较高,少量呈现低密度强化。门静脉期,对比剂流向肝脏门静脉,此时肝实质强化出现峰值,病灶表现出的强化程度逐渐下降。门静脉期能够较好呈现肝脏内外血管情况,为血管受侵程度的判定提供依据[10,11]。平衡期为最后时段,是对比剂流出过程,强化会进一步减弱。但因CT扫描检查过程中对肝脏病变及周围组织关系识别程度较弱,导致检查过程中易出现边界不清、误诊,并且CT扫描检查存在一定的辐射,会导致DNA断裂及血细胞死亡等不良现象,给患者带来一定危害[12]。
磁共振具有无放射性、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层次成像等特点,能够通过肝脏及病变组织间信号的差异性诊断原发性肝癌。病灶组织在T1WI呈现信号较低,在T2WI呈现信号较高,在增强扫描后使血液灌注图像更加清晰,且肝实质信号增强,肝脏及局部病变组织的对比度强化,可减低漏诊及误诊发生率[13,14]。因此磁共振扫描检查比CT增强扫描检查小病灶原发性肝癌中更具有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CT扫描检查漏诊8例,磁共振检查漏诊3例,表明磁共振检查正确检出5例,究其原因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病灶较小,供血较少,CT强化扫描不足等相关,导致漏诊发生,而磁共振检查能够通过信号存在的差异性对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进行识别,继而提高临床原发性肝癌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因此,磁共振检查较CT扫描检查原发性肝癌更具有效优势,尤其在小病灶及诊断困难的肝脏病变诊断后中表现更加明显。故临床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应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具体发展情况,选取更加适当有效的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率,为患者早期治疗提供依据[15]。
综上所述,CT增强扫描与磁共振检查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均具有较高准确度,但磁共振检查相比CT增强扫描能够降低临床误诊及漏诊风险,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