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小 燕
(太原市建设项目投资评审中心,山西 太原 030045)
市政工程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属于社会公益项目。在市政工程建设周期内,开展全过程造价控制,不仅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还能够动态控制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工作,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所谓工程造价,是指一个特定工程项目,从投资规划、建设施工到竣工交付整个过程所产生的费用的总和。众所周知,建筑工程具有规模大、周期长且投资数额高等特征,其对区域开发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人力资源、机械设备与资金等的投资深度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建筑工程开发的根本目的是针对工程区域划定、建设周期、整体规模、投资金额、材料设备投入深度等进行预估,并设定预估参数。
在整个前期规划设计阶段,项目设计也占据着重要地位。项目设计水平直接决定了工程的实用性,而实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造价。施工建设是整个造价控制的核心阶段,材料采购、机械设备购置与施工团队组建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损耗。为此,项目负责人应当积极开展全过程造价控制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降低机械设备能耗,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市政工程建设仅需要完成既定任务即可,完全不必顾及工程造价控制问题。然而,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与行业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市政工程建设单位逐步加大了对工程造价管控的重视度。当然,要想转变上述思想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究与积累。当下,绝大多数施工单位并未充分认知到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这导致基层参建人员成本控制意识淡薄,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工作人员肤浅的认为工程造价控制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而造价控制也是由核算方式决定的,使其对成本控制基础性工作缺乏重视;
2)施工单位在获得承建权后,在未开展成本分析的前提下,盲目顺从业主的无理要求,导致企业在项目投标阶段失去了对项目成本控制的主导权;
3)市政工程建设单位过度依赖审计单位,各岗位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将涉及费用的问题全权委托给审计部门,由于审计对工程建设过程了解不全面,使得造价控制效果差强人意。
部分施工单位未能严格遵守要求落实工程造价管控工作,在中标后,未构建完善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且造价控制目标不明确,项目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最后导致分包商合作、材料采购、机械设备引进等缺乏参考依据,用工用料超过限定范围,工程造价失控,市政工程经济效益受限。
在市政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先施工、后签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违反了既定程序的要求,也对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运转造成了一定阻碍。部分工程设计单位与施工建设单位甚至形成了一种“默契”,就是以投资规模为费用框架,结合施工需求开展招投标,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施工建设单位的风险系数。另外,这种违规合作模式也使得施工合同与招投标机制的约束效应失去作用。再者,由于市政工程涉及面较广,且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故而对工程建设安全、时间跨度与质量等级有较高的要求,一旦管理者对工程造价控制缺乏重视,将会导致成本失控,工程经济效益下降。
在现阶段的市政工程造价管控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合同管理缺乏重视,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对招标文件与合同内容的了解不到位,施工预算编制失真。部分施工单位在开展工程造价控制时,缺乏严谨的态度,且采取的方法不合理,这导致成本控制流于形式。另外,一些施工单位甚至未开展施工前期规划阶段的成本预估与施工建设阶段的成本核算,这就会导致其对招标文书与工程合同条款一知半解,工程经济效益难以达到理想水平。
2)劳务分包控制力度匮乏,分包单价混乱。市政工程在选择承包单位时,往往由领导决策层独断专行,进而为“亲属队”提供了空间。而这些分包单位专业资质不齐全,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使得工程建设质量缺乏保障,工程造价控制受限。部分市政工程甚至出现选定分包队伍,但未及时签署合同的现象,这更增加了发生经济纠纷的概率。
在市政工程项目决策阶段,施工单位要深度分析、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严格遵守标准规范强化监督管理。同时还需进一步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但实际情况是,部分工程建设单位将管理职能集中委托给一个部门或特定人员,导致实际管理效果难以达到理想水平。为避免工程建设单位利益私化,市政项目投资部门与建设单位应统一利益目标,采取分散建设单位权限的方式,强化法律监管。
在执行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诸多变更审核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切实发挥其实际价值,仅仅能够挽回一小部分损失。对此,在工程变更环节,应加大管理投入力度,如图1所示,严格约束审核行为,对不合规的行为方式进行惩处。例如,在双审计过程中,追责工作不仅局限于退返不合理的费用,还要兼顾经济处罚与行政处罚。另外,积极做好信息采集与整理工作,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在整个项目招投标规定体系中,工程合同占据着重要地位。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在执行合同期间,需强化其法律意识,积极核减未按照合同执行的工程量,见图2。然而,纵观市政工程建设现状可知,仍有部分施工单位存在不遵照合同办事的现象。在未发生经济纠纷的情况下,工程合同仅仅是一种文件,且对工程建设周期、质量安全及进度款支付缺乏约束力。当下,政府逐步加大了对施工单位的利益保护,进一步增强了合同的约束效应,提高了成本控制水平。
工程造价控制环节,需要管理人员深度分析和研究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活化劳动与物化劳动,进而查找漏洞,寻求解决措施,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以有限的资金投入和劳动损耗,创造出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通常来说,市政工程经济核算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内容:
1)施工规划图纸预算与对比投标报价预算。根据实际工程项目,对比材料、机械设备与劳动力损耗,确定差异,分析其主导因素,从根本上避免多算或漏算现象的发生,提高预算的精确性。而且该措施也可保证甲方如实掌握工程的收支情况,为制定成本控制方案与落实控制措施提供帮助。
2)施工项目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主要针对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与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在投标报价预算和施工图预算对比的基础上,确立初期经济目标,在施工建设周期内严格审查施工直接费用,并且每个月和每个季度都需要对比施工图额定预算消耗和实际施工进度消耗,然后再采取切实可行的约束控制措施,避免资金的过度浪费与资源的无节制消耗。针对施工费用超支问题,管理者需深度分析超支的诱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约束成本。
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是保障市政工程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关键举措,工程设计单位与施工建设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应切实强化工程造价管控,高效应用各类多元化的控制措施,将工程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此为市政工程的推进与现代化城市建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