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渣煅烧过程中气态污染物释放特性

2019-04-12 03:03龚培俐黄小凤李天国王重华
无机盐工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气态污染物高温

蒋 明 ,龚培俐 ,黄小凤 ,李 博 ,秦 丽 ,李天国 ,王重华

(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2.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石渣是电石法生产PVC(聚氯乙烯塑料)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渣,产自电石水解制乙炔阶段,化学反应式为 CaC2(电石)+2H2O→C2H2+Ca(OH)2(电石渣)。在中国,约78%的PVC生产都采用电石法,且每生产 1 t PVC 可副产 1.5~1.8 t电石渣[1]。 大量碱性电石渣的堆放和晾晒,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能造成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如今,电石渣的传统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主要集中在生产建筑材料方面,如水泥凝胶材料、建筑砌块等,但新型、高附加值的电石渣资源化技术已逐渐涌现和日趋成熟,如环保型保温隔热材料硬硅钙石的制备[2]、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高纯CaO催化剂的制备[3]、替代石灰石作为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捕集高温烟气中CO2[4]等。在这些新技术中,煅烧工艺必不可少,电石渣中的微量有毒有害元素会伴随高温煅烧过程而迁移转化,一部分固定在产品中,另一部分则释放到环境空气中,尤其在煅烧大量电石渣时,释放出的气态污染物将不容忽视,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因此,有必要对电石渣煅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预测,从而为其进行有效的减控和防治提供依据。FactSage[5]是一套集成了热化学数据库的化学热力学计算软件。经过长期应用、优化和评估,FactSage已经在冶金、材料、化工、腐蚀科学、燃烧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计算模拟研究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本文对电石渣进行了全成分分析,并采用FactSage7.0计算预测电石渣煅烧升温过程中有害气体的释放特性。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仪器

材料:选用某电石厂的干电石渣,经破碎、烘干、研磨、过筛(粒径小于 85 μm)后备用。

仪器:Vario ELⅢ型有机元素分析仪(可测定C、H、N);ZSX100e多道扫描型 X 射线荧光(XRF)光谱仪;D8 Advance型X射线衍射(XRD)仪。

1.2 测试条件及方法

电石渣的化学组成采用有机元素分析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进行联合测定。有机元素分析为动态燃烧法,测试条件:氧化炉与还原炉温度分别为950℃和850℃。XRF分析为基本参数法,测试条件:X光管,Rh靶;电压为50 kV;电流为60 mA;定性和定量测量分析时间分别为0.2~0.8 s和20~40 s。由于XRF不能测定H元素,且元素定量没有有机元素分析仪精度高,故先用有机元素分析仪测定C、H、N元素,余下成分再由XRF测定。最后,将测定得到的C、H、N元素含量放入XRF测定结果中进行归一化,最终得到电石渣的化学组成,见表1。

表1 电石渣化学组成 %

电石渣的物相结构采用XRD进行测定。测试条件:Cu 靶、管电流为 40 kV、扫描速度为 10 (°)/min,扫描范围为4~90°。图1为电石渣的XRD谱图,由图1可知,电石渣的主要物相组成为Ca(OH)2(JCPDF 卡片号:04-0733),另外,还含有少量 CaCO3(JCPDF 卡片号:05-0586)和 SiO2(JCPDF 卡片号:83-1831)物相,少量CaCO3的存在是由于电石渣长期露天堆放时,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而形成,少量SiO2来自于电石中不参与水解反应的硅铁。

图1 电石渣的XRD谱图

1.3 模拟计算法

根据FactSage7.0程序中的Equilib相平衡计算模块、氧化物数据库(FToxid-SlagH)、化合物纯物质数据库(FactPs),计算电石渣煅烧升温过程中有害元素C、F、P、S达到热力学平衡时的组成、分布及出现的气态污染物。计算前假设及限定条件如下:

1)反应生成的气相平衡产物视为理想气体;若出现高温熔融相,视为真实溶液。

2)根据表1中电石渣的化学组成作为计算输入反应物,输入单位为g。

3)反应压力为 1.01×105Pa。

4)电石渣的煅烧温度一般在1 000℃以下,故设定计算温度范围为50~1000℃,升温步长为50℃。

2 结果与讨论

2.1 有害气体污染预测计算

图2 升温过程中有害气体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

图2为电石渣煅烧过程中C、F、P、S 4种元素达到热力学平衡时气体释放量Q与温度的关系图。由图2可知,电石渣在整个升温过程中,始终都有含C气态污染物产生,且释放量较为稳定,煅烧温度超过250℃后略有降低;除此之外,含C气态污染物的释放量始终高于其他气态污染物,这是由于电石渣原料中C元素含量较高所致(见表1)。含F、P气态污染物的生成温度分别为285℃和865℃,且释放量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煅烧温度达到160℃时,含S气态污染物开始产生,最大释放量出现在650℃,超过该温度时,气体释放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

2.2 C元素迁移转化规律

电石渣升温过程中C元素在各相中的存在形态见图3。由图3可知,含C气态污染物以CH4、CO和CO2形式存在。其中,在整个温度区间内(50~1 000℃),CH4释放量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峰值释放量的温度为200℃。结合固相C和CaCO3的转化规律可知,当温度由50℃上升至150℃时,CH4的释放量逐渐增大,固相C的质量分数却由12.85%降至0,同时出现6.52%的CaCO3固相;这是由于电石渣中存在主要物相 Ca(OH)2和少量残留 C、O2、H2O,在升温反应的初期(50~150℃),固相C减少的量一部分转化为气态CH4,另一部分则转化成固相CaCO3,该系列反应可参见式(1)~(4)。 煅烧温度超过200℃时,CH4的释放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到达最高煅烧温度1 000℃时,CH4的质量分数降至1.57%,对应固相C的产生量则逐渐增加,同时,计算结果发现产生大量的H2,表明中高温区间,CH4的热分解反应是其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反应见式(5)。

图3 升温过程中C元素在各相中的分布

煅烧温度高于450℃时,反应体系内同时开始出现气相CO和CO2,且CO的释放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CO2的释放规律却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1 000℃时,CO和 CO2释放量分别达到峰值(15.35%)和最低值(0.001%)。对应固相CaCO3的转化规律可知,650℃时,CaCO3刚好完全转化(质量分数为0),表明此时固相CaCO3已完全分解为CaO和CO2,见式(6);但由于该温度下体系中固相C的含量较高,进一步反应生成了CO,导致CO2的含量逐渐降低,反应见式(7);中高温时(>450 ℃)体系中固相C与H2O发生的水煤气反应是CO释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此时,体系中的H2O主要来自于电石渣主成分Ca(OH)2在中高温下的分解,系列反应见式(8)~(9)。 高温区间内(850~1 000 ℃)Fe3C 的形成可能来自于C和Fe2O3之间的固相反应,同时也是CO 释放量增加的另一原因,反应见式(10)~(11)。

2.3 F元素迁移转化规律

图4为电石渣煅烧升温过程中F元素在各相中的分布图。由图4可知,50~550℃升温区间内,F元素始终以固相 Ca5Si2F2O8(4CaO·2SiO2·CaF2)和Ca12Al14F2O32(11CaO·7Al2O3·CaF2)形态存在。 煅烧温度高于600℃时,体系内开始出现HF气体,且HF的释放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固相Ca5Si2F2O8逐渐向Ca12Al14F2O32形式转变;由于高温下固相 SiO2和 CaF2可发生反应生成 SiF4(见式 12)[6],SiF4进一步水解可产生 HF 气体(见式 13)[7],因此,体系中Ca5Si2F2O8含量的逐渐降低表明,高温下其所含SiO2和CaF2可能发生了固相反应,另外,体系中H2O仍主要来自渣中Ca(OH)2在中高温下的分解。温度达到950℃时,反应体系内出现液态渣相NaF(1.86%)、CaF2(14.27%)、MgF2(0.42%)和 FeF2(0.001%),同时逸出微量 NaF 气体(0.001%);各种金属氟化物的出现可能是HF分别与电石渣中的金属氧化物(Na2O、CaO、MgO、FeO)反应所致,系列反应见式(14)~(17)。

2.4 P元素迁移转化规律

电石渣升温过程中P元素在各相中的分布见图5。由图5可知,整个升温过程中(50~1000℃),电石渣中的 P 元素始终以固相 Ca5HO13P3即 Ca5(PO4)3(OH)(羟基磷灰石)形式存在,这与利用磷渣制备多孔陶瓷时P元素存在形态的结论相一致[8];另外,电石渣升温过程中未出现含P气态污染物的释放,这可能是由于羟基磷灰石具有较强的高温稳定性,1 000℃以下的煅烧温度不足以使其分解所致。

图5 升温过程中P元素在各相中的分布

2.5 S元素迁移转化规律

图6为电石渣煅烧升温过程中S元素在各相中的分布图。由图6可知,50~450℃的升温区间内,体系中的S元素仅以固相CaS形式存在,温度上升至500℃,开始出现微量H2S气体。整个中高温阶段(500~1 000℃),S元素仅以气相 H2S和固相 CaS形态存在,但H2S的释放量较小,在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仅维持在0.01%~0.09%,对应固相CaS含量小幅下降的规律可知,H2S气体的产生可能来自固相CaS的水解[9],反应见式(18)。 其中,参与反应所需的H2O 也主要来自 Ca(OH)2的热分解(见式 9)。

图4 升温过程中F元素在各相中的分布

图6 升温过程中S元素在各相中的分布

3 结论

1)温度高于600℃时,含F有害气体开始释放,且以HF气体为主。体系中S元素几乎不进入气相,中高温阶段(500~1 000℃)固相CaS的水解是导致微量H2S产生的主要原因。2)整个煅烧升温过程中(50~1 000℃),没有含P有害气体产生,但含C气体却始终存在,且总释放量高于其他气体;其中,有害气体CO2为煅烧过程的中间产物,CO的释放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无毒气体CH4的释放规律却与之相反。

猜你喜欢
气态污染物高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高温季蔬菜要如此培“根”固本
储存条件对气态和液态样品15N丰度的影响*
全球高温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火电厂精处理再生废水气态膜法脱氨工艺中试研究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为什么太阳系里只有气态行星,没有气态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