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背景下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9-04-11 02:53王佳方海峰
汽车实用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王佳,方海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天津 300300)

前言

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实施《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取消了外商投资纯电动汽车企业的数量限制。2018年6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取消了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连续四年保持全球领先,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整体上尚不具备与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实力。如何在扩大开放、引进外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外资进入给我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风险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对比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出提高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策略建议。

1 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国际竞争力分析

1.1 原材料方面

我国膜电极仅部分企业可以小批量生产,但在额定功率、寿命等指标方面同国外差距较大。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密封件等组成部件仍然依赖进口。目前双极板以石墨板为主,金属板尚未量产。

1.2 辅助部件方面

我国空压机、氢循环泵、加湿器等关键辅助部件企业依然较少,产品开发多停留于实验室和样品阶段,产品性能和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1]。国外储氢瓶以四型瓶为主,我国为三型瓶,在压力、质量储氢率等方面同国外差距较大。

1.3 燃料电池方面

我国电堆的功率、寿命、铂担载量、功率密度等性能同国外差距较大,而且部分企业通过采购国外膜电极在国内组装生产电堆。燃料电池系统目前主要为集成设计,在功率等级、冷启动温度、质量功率密度、寿命、效率、工作温度等方面同国外差距较大。

表1 国内外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对比

2 燃料电池汽车国际竞争力分析

2.1 乘用车方面

我国燃料电池乘用车产品性能和可靠性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丰田、本田、现代、奔驰等企业的燃料电池乘用车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已完成燃料电池乘用车基本性能研发并发布量产车型。我国燃料电池乘用车在百公里氢耗、续驶里程、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及功率密度、成本、寿命等方面与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目前尚未实现规模量产。

2.2 商用车方面

目前国外燃料电池商用车仅小批量生产,而我国已实现燃料电池商用车小规模示范运行,但在质量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仍存在差距。燃料电池客车方面,百公里氢耗、续驶里程差距不大,甚至稍微领先,但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和国外差距较大。燃料电池专用车方面,续驶里程、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差距不大,但百公里氢耗差距较大。此外,我国燃料电池商用车在质量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仍远落后于国外。

表2 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对比

3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策略

单纯的依靠引进和利用国外燃料电池技术,只能在短期内促进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但不利产业长久和高质量发展。为防止外资企业借助技术和产品优势倾销我国市场,挤压自主企业发展,建议采取以下四方面措施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

3.1 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提高技术及产品引进质量

一是鼓励开展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合作。支持国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燃料电池汽车基础和前沿技术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在国外设立研究机构。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扩宽技术引进来源。调整完善《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增加关键技术指标要求,提高技术引进质量。加快引进国际领军人才,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形成适合我国发展要求的技术成果。在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后,鼓励我国产品出口和在海外投资设厂。

二是制定合理的关税税率,适度保护我国自主产业。考虑国内部分企业直接从国外进口膜电极、燃料电池堆在国内组装生产燃料电池堆和系统,膜电极等核心技术仍由国外掌控,且引进的产品多为国外企业落后或淘汰技术。建议对膜电极、燃料电池堆维持目前关税税率,对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等国内尚未量产、技术水平明显落后的基础原材料实施较低的暂定优惠税率,促进国内企业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再创新。

三是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防范外资企业倾销。汽车工业协会要及时掌握外资燃料电池企业是否对华倾销或采取不合理竞争的情况,组织收集外资企业在华销售价格、数量等资料,监视进口燃料电池等产品是否有低价倾销之嫌。当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警戒线后,由汽车工业协会建议实施反倾销调查,以限制外资企业过度占有国内市场。

3.2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调动全产业链积极性。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政策大多分散于新能源汽车政策中,缺少针对燃料电池汽车的顶层设计。建议加快完善燃料电池汽车政策体系,出台国家层面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战略、指导意见等。通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手段,重点扶持自主研发,带动企业投入,培育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和氢能供应链,加快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推广。

二是加大补贴退坡幅度,提高研发支持力度。自 2009年起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就开始实施高额补贴,但产业化进程明显滞后,亟需优化补贴方式。建议减少燃料电池汽车购置补贴,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和工业强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升级改造等大幅增加研发支持经费,实施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工程,重点支持燃料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对研发投入给予税费减免和研发经费支持,对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和产业化。

三是完善标准法规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鼓励行业领先的相关高校、企事业单位进行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构建完善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标准法规体系,制定严格、科学、合理、符合国内产业特征的技术标准,对不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要求的燃料电池坚决禁止进口。同时,积极地参与国际制准的研究制定工作,适时引进国际标准,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走出去奠定基础。

四是加快破除地方保护,培育国内统一市场。我国部分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区利益,采取“地方目录”、“强制配套当地零部件”、“强制本地设厂”、“重复检测”等大量显性或隐性的地方保护主义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成长。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必须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为产业成长壮大提供开放、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快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市场。

五是提高氢能供给能力,完善检测等配套服务。研究出台氢气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方案,明确加氢站设计、审批、建设及运营规范,推动修订制约氢能及加氢站发展的法律法规。鼓励试点示范区域制定加氢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形成适度超前、供应有力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制氢、储氢、运氢等产业规模发展,大幅降低车用氢能成本。同时,加强研发、检测等配套服务能力建设。

3.3 实施扶优扶强策略,加快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

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坚持扶优扶强和优胜劣汰基本原则,集中有限资源重点扶持产业链优势企业,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售后服务和发展效益等。依靠我国潜在的巨大市场优势,逐渐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燃料电池汽车购置及使用成本,加快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是加大国企改革力度,积极布局氢能产业链。目前国家能源集团、中石化等已经开始布局氢能产业和推进加氢站建设,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潍柴动力等则重点布局燃料电池产业。建议加快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国有企业改革,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发展活力,围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决策、选人用人、业绩考核激励机制。

三是优化金融服务措施,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通过战略投资、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投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创新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企业融资方式,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优质、低成本的信贷服务。鼓励成立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基金,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四是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自主研发实力。鼓励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在催化剂、碳纸、质子交换膜等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快培养国际知名科研专家。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联合培养,为我国产业培养双极板、膜电极、电堆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同时,积极对接国际资源,加大对国际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

3.4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实现规模经济

一是鼓励建立产业联盟,提升和外资企业竞争实力。建立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联盟,鼓励联盟内企业通过成立合资企业、互相持股,以及联合开发、采购、销售等方式,实现共担风险、共享资源。以谋求共同利益、寻求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实力和增强产业凝聚力,形成相互依存、利益交融的命运共同体。

二是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燃料电池等属于典型资本密集型高科技产业,具有资金投入大、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等特点。目前我国产业链相关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不具备广泛深入开展技术研发的能力。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可以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创新效率,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创新成果和市场需求对接,提高创新质量,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增强抵御外国资本和产品的能力。

三是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优势。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在试点示范区域培育一批产业链相关企业,打造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有利于快速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促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加快形成完整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和和氢能供应链,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应用。

4 结论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球领先,但是燃料电池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化进程明显滞后。欧美日韩均已明确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国家战略地位,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随着我国放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资企业数量和股比限制,可以预期越来越多的燃料电池企业将加快布局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本文立足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际,从加强技术及产品引进质量、营造国内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加快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和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四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以期加快提升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多地出台政策抢占氢能“新赛道”
常熟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格子Boltzmann方法在燃料电池两相流中的应用
氢能“竞速”
氢未来
新催化剂推进直接乙醇燃料电池发展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汽车制造商助推燃料电池“加速”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