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群
摘要: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发展中的重要时期,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结构以及发展质量都在不同程度的改变,建立了全新的经济形态,也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布局阶段。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企业形式,起到了比较重要的公共職能作用。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角度出发,不断的深化内部控制的策略与方针,提升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能力,对单位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分析现状出发,从当前的单位发展背景以及内部控制对企业实际的发展作用和意义进行分点阐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其目的在于给相关的单位管理者提供一些理论化依据或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不断的发展和经营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起来的,并且现在已经形成理论依据的一种内部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预防,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条例来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单位的实际管理能力。
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点
(一)外部监督不力
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不仅仅是指本单位内部的事情,内部控制的建设在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同时也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就是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不仅仅要单位内部的管理,也需要外部的监督和管制。但是从当前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完善的外部环境还没有建立起来,外部监督的力度还没有完全发挥处理。财务部门,审计单位以及监督管理部门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监督部门,需要发挥其各自的作用,使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有序的开展开来。
(二)内部监督缺位
2012年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控制制度》颁布之前,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仅仅只能依靠《会计法》和《预算法》来实行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以及外部监督工作,从这一点来看,不管是内部控制还是外部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体系都还没有完善起来。当前,我国的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也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进行管理,有的单位虽然有设立相应的监督部门,但是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很多监督制度都只是挂在墙上,没有真真正正的实施开来,等于形同虚设。
(三)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的性质不同,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管理智能和公共服务之智能,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关注的它的职能行使,没有重视对经济活动的重视,所以当前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都没有有效的开展开来。也没有相关完善的规章制度,导致内部控制在单位部门的实施十分苍白。到了2012年,国家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才让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有法可依,但是这距离实现良好的内部管理工作还远远不够。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内控意识薄弱
在以往的发展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很多领导都认为内部控制是可有可无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自身单位的智能的行使,忽略了对自身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使得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和廉政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另外,内部管理体系贯穿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与各部门的合作及实施息息相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必须调动单位各个部门齐力参加,而不是只要几个领导者或是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可以单独完成的,在内控体系实施过程中更需要各部门的相互协助。而在以财务部门为主的内部控制系统下,许多部门不会主动去参与或配合完成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并且会出现其他部门为追求个人或部门利益,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提高
(一)加强考核和问责机制,强化内部员工的内控意识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保证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有所提升,就必须要制度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行政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考核。对这些经济支出的资金进行有效的核算,考核一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运作资金以外的资金运用到哪些地方,然后结果如何。让这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去向暴露在阳关监管之下,对于那些不合理的资金支出,以及资金上的浪费,都要找到相关负责人,进行追责处理,不能让单位对个人的失误所带来的风险进行买单。单位考核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警觉性,可以起到强化员工内部控制意识的作用。另外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要对实施内部控制体系起到到以身作则的带头作用,这是内部控制体系实施运营的关键性一步。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内部经济行为
2012年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给我国做的行政事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了相关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本规范建立与单位实际情况相一致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和建立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风险评估机制,建立起等级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中包括对本单位的内部经济活动流程进行审核,明确资金去向与来源,并对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其中的风险类型进行相关对策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单位内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并监督工作人员切实有效的执行下去。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实施内部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符合本单位实际发展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才是最好的内部控制提升,只有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管理效果。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以财务部门为主的作业流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活动进行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为其执行力优化奠定基础。在内部体系实施过程中,绝大部分员工不清楚自己的分工要求,很难实施开展工作。
(三)保证内部监督独立性,增加政务透明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能是做好相关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充分的展现政务的公开化,让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务工作内容有效的在阳光下运行。在这之中,首先要建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从制度上保证内部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使内部监督人员可以有效的发现内部监督工作中的不完善,并敢于提出问题,发挥相应的监督作用,这样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四)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外部监督
加大现场和非现场监督力度,提高防范和抗拒风险的能力。行政事业单位应对每项工作制度具体、细化、成文的制度和程序,并在企业各部门统一工作要求和工作效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必须以各项法律为依据,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形成内在形成内在的横向和纵向的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架构。另外,也可定期组织内控监督会议,开展对内部控制实施的整体评定,对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定期进行分析,确定短期内内控管理的对象和办法,从而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来说,内部监督体系可以有效的促进员工的管理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内部管理的过程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部门还可以进行内部控制工作监督信息的贡献,将所发现的信息发布到共享平台中,在这之中,可以有效的减少工作量,还可以相应的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行政事业单位的负担。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部门如果采用合作的方式,这样也会加大监督的力度,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结束语
不管是哪一个行业,在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都需要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来约束单位和员工的行为,在不断的发展中,需要根据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市场发展背景,来对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当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单位要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需要技及時的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不断完善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另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技术,来来自身单位进行制度和管理方式上的完善,只有达到良好的内部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单位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才能达到可持续化发展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文兵,安家鹏,干胜道.多元共治模式倒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路径研究[J].财政监督,2017(5):60-69.
[2]马吉骁.国家价值观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多维归因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9):48-50.
[3]刘咏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以烟台市交通运输局为例[J].商业会计,2017(17):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