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爱霞
【摘要】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进行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探索。进行“晨诵经典”,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举办“校园读书讲坛”,在交流中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开设“经典阅读课”,教给学生阅读传統文化书籍的正确方法;丰富的班级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校园读书活动着意突出传统文化主题,展示学生诵读成果,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发挥家长“一对一”的作用,促进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园活动;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场合以及调研考察过程中反复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这就促使中小学要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多年来一直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素质教育的结合,推动传统文化学习的深入开展,传承祖国的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通过“晨诵经典”活动,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迎来新的一天
清晨,是一天的开始,也是诵读诗文的最佳时间。我们充分利用这个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晨诵经典”,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味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
每天清晨,同学们一踏进校门,就会听到校园广播中传来的悠扬典雅的古诗歌曲,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一天天的耳濡目染,学生对许多古诗歌曲耳熟能详,随口哼唱,大量经典古诗牢记在心。在优美音乐的熏陶中,孩子们快快乐乐地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
接下来的晨诵时间,我们安排具有一定文学底蕴、擅长朗诵的教师通过广播带领全校师生诵读、赏析古诗文名篇,领略祖国灿烂的古诗词艺术。“晨诵经典”活动长期坚持,日积月累,不知不觉,学生学习了中国优秀古诗文百余篇。
二、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读书讲坛”,在交流、共享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对于央视的《百家讲坛》,大家都十分熟悉,也非常喜欢,校园里也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读书讲坛”,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面向全校师生开讲。主讲的既可以是专家学者,更多的是学生熟悉喜爱的老师们。主讲老师从“师生同读一本书”的角度出发,以一本传统文化书籍为载体,与学生赏析品评内容,学习体会读书方法,共同分享阅读体会。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能激发起学生对传统文化书籍的浓厚兴趣,老师采取了丰富多彩的形式。有的娓娓道来,细致入微地讲解;有的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诵读;有的与学生互动问答,共同探讨;有的配以优美的乐曲和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兴致勃勃,欲罢不能。一本本内容精彩、语言优美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把学生带进了一个个飘溢着缕缕书香,充满真善美的世界。这种互动的形式,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在这样的交流中逐步提升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三、每周开设“经典阅读课”,强化阅读指导,引领传统文化的阅读方向
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果每周开设“经典阅读课”,就能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教给学生阅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的正确方法。
在经典阅读指导课上,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制订不同的阅读侧重点。如:一、二年级侧重于简短而富有童趣的古诗词的诵读;三、四年级侧重于篇幅较长含义较深的唐诗宋词;五年级侧重于一些内容较深刻、具有一定的思辨性的古文作品及一些古典文学名著等。不同年级采取的阅读指导方法也不同,低年级由老师诵读、耐心导读,中高年级则采用指导阅读和自主阅读相结合的形式。
四、丰富多彩的班级读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
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优秀的教师群体,他们凭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带领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诵读经典诗文。
有的老师常年坚持带领班里的孩子们诵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孩子们在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受这样的熏陶,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国学经典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使孩子们提升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有的老师潜心于古诗词的研读和教学,依据多年积累和经验,按时间顺序遴选出各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名篇名作,编辑成册,其中包含中小学课程标准中的大多篇目,不仅具有赏析性还具有工具性,既可以当读本,也可以成为教师进行校本教育的优秀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段来选择诵读篇目,可以从字数较少的绝句到律诗到短文,还可以选择围绕一个诗人的作品归类来学习,使同学们在诵读这些名篇佳作的同时,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能形成一个粗线条的印象。有的老师在班级开展“小古文诵读”,带领学生学习诵读浅显的小古文。小古文学习的内容以语文课本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情感发展为依据,开始以两三句话为主,逐渐扩展到一段话、一篇文章。通过小古文诵读活动,学生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像他们一样,很多老师都在用不同的形式,带领学生诵读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孩子们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文学素养,终身受益无穷。
五、校园读书活动突出传统文化主题,展示学生诵读成果,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1.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我们在每年的读书节活动中着意突出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先后组织古诗歌曲歌咏比赛、古诗文诵读文艺汇演,经典诗词诵读竞赛、小小百家讲堂,走近中华文化名人经典课程、诗情画意——古诗配画活动、经典好书推荐卡、自制书签等活动;围绕《弟子规》等经典篇目的诵读,进行“读一读”“诵一诵”“演一演”“写一写”“做一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全校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2.利用寒暑假进行“我读书,我快乐”读书评比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每年寒暑假近三个月的时间,进行不间断的课外阅读,让缕缕书香充实一个个快乐假期。
六、充分发挥家长作用,将传统文化的学习延伸到每一个家庭。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家庭教师,要让家长深刻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巨大作用,积极加入其中,充分发挥家长对孩子“一对一”的引导教育作用,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取得更显著的效果。
1.通过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积极与家长取得沟通,达成共识,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使他们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在行动上积极配合,争取家长们最大力量的支持。
2.开展读书指导座谈会、家长经验交流会等,教给家长怎样指导孩子选择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引导孩子阅读这些中华优秀文化瑰宝,解决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但不知如何指导的难题。
3.引导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指导家长建立家庭读书记录袋,及时记下孩子及家人的读书时间、读书篇目、读书收获,在家庭内进行阅读竞赛。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评选“书香家庭”,表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成效突出的家庭,为他们颁发证书,并请这些家庭的家长和孩子讲讲共同阅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的经历和快乐,既使孩子们充满成就感,也为家长们和孩子们搭建了互相学习的平台。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我们都应该积极进行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在愉悦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进文化传承,塑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一代。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