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质的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借助课堂多向互动,实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教学活动向着正确的轨迹开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多向互动;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1-01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100
互动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也各有特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学科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教学互动的开展,实现互动效果最大化。
一、情境互动,激活参与热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指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教师的指导只是辅助手段。激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主动探究中生发学习兴趣,这是教师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比较突出,教学内容异常丰富,有爱国教育方面的内容,有为人处世方面的内容,还有道德素质塑造等内容。教材的多元性为情境互动提供了条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借助各种媒体,设置教学情境。当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后,教师及时引导互动,在互动中生成对知识的认知。
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认识自己》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两个视频,其中一个讲述了学生因为自己的容貌感到自卑的视频,还有一个讲述了学生虽然长得不是很漂亮,可是非常阳光、开朗、乐于助人的视频,让学生就这两个视频中主人公的行为进行讨论。学生热情高涨,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无论长相怎么样,都不能自暴自弃,要积极面对生活。”还有的学生说:“我和视频中的女孩一样,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长得好看,所以都不好意思跟别人交流,生怕人家会嘲笑我。”学生各抒己见,在表达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启动,逐渐形成了对自我的认知。通过创设相应情境,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课堂学习氛围异常浓厚,学生之间形成了有效的互动。
情境互动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教学方式,更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教学意识。教师有了这样的意识,教学活动才能有所创新,教学过程自然是顺畅的。道德与法治课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活化的故事、媒体播放图片等手段,调动学生思维,实现多维互动。
二、问题互动,启动道德意识
问题是教学最基本的着眼点,也是教师常用的互动方法。随便发问、连续发问是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多个思考问题,这样的学习方法虽然能够给予学生一定启示,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思考的时间没有得到有效保证,自然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少而精是问题设置的基本原则,要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在充分思考中得出的结论才更深刻。为提升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深度剖析,了解文本主题,落实教材学习内容。只有全面把握文本内容,再设计问题时,才有针对性。问题设计还要关注到问题本身是不是具有丰富的兴趣元素,能不能吸引学生关注。
学习《家的意味》,教师首先播放视频《家风是什么?家规家训》,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视频感知中感受家的内涵。为了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到底什么是家呢?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家又是怎样的呢?学生纷纷讨论。因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相对抽象,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针对教学实际,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将所学重点囊括其中,如果学生能够顺利解决这两个问题,这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就能顺利突破。这两个问题之间是递进关系,学生首先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家的内涵。接着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互动就是在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巧妙借助问题引导,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着眼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进而吸收知识,消化学习重难点,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具体操作时,教师必须从学生学习情况、认知状态方面综合考量。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设计的问题也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设计的梯度性就成了教師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实现多维互动,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活力,才能真正让学生习得知识。
三、案例互动,培养综合能力
案例互动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更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有着广泛应用。所谓的案例互动就是在教学中,教师抛出案例,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案例内容,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索。道德与法治中的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这时教师展示生动形象的案例,在互动交流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综合运用能力都能得到质的飞跃,同时,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能够顺利启动。学生大多对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有较高兴趣,生活现象和趣事也能引发学生关注,教师紧紧抓住这一点,实施案例互动。
学习《情绪的管理》,教师展示出一个案例:小华是家里的独生子,家里所有的人都宠着他,事事顺着他,这就造成了他自以为是、好发脾气的性格。在学校中,他依然我行我素,动不动就对别人发脾气,一个女同学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女同学立刻给他道歉,可他还是破口大骂,把那个女同学给骂哭了。同学与他玩耍,两人意见发生了分歧,他也还是骂人家,最后与同学打了起来。学生阅读完案例后,教师询问:你是如何看待小华的行为的?通过对案例进行仔细解读、剖析,学生纷纷表示,小华的行为真不应该。同学碰到他又不是故意的,况且人家已经给他道歉了,他还骂人,说明他素质太低,一点儿都不知道尊重别人。案例互动强化了学生的认知和情感。
案例互动,案例选择至关重要。案例贴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兴趣,才能激活学生认知。如果案例选择过难,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自然不愿意主动探究。因此,教师必须选择趣味性强、符合学生兴趣特点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也是不错的选择,生活化案例能够给学生带来亲切感,学生更愿意阅读、解析案例,教学效果自然是值得期待的。
四、实践互动,深化情感体验
实践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特征。教师要接轨社会生活实践,与教材内容链接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初中生生活范围有限,经历过的事也比较少,生活体验不够丰富,道德认知和法治意识自然也难以提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实践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学习展示平台。实践活动必须是多样的,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学习《集体生活邀请我》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集体活动:兄弟班级之间进行拔河比赛,比赛分为男生队和女生队,每个班级选拔出男生、女生各10名,与兄弟班级进行对抗。听说要参与集体活动,学生兴趣高漲。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对于你们班级取得的成绩,你是否满意呢?学生在比赛中失败了,因此心情很是沮丧,纷纷表示不满意比赛成绩,还要为集体的荣誉奋斗。教师巧妙借助实践活动,激活了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得到提升。
增强学习意识,深化情感体验,提升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的重要要求。道德与法治课堂不是教师讲大道理的场所,教学活动必须接近学生的认知,实践活动是最接地气的教学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必须完善实践操作步骤,让学生明确活动主题、具体目的、实施具体过程等。只有这样,学生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凸显,学习探究意识才能提升。
互动是教育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教师要多视角出发,巧妙借助情境互动,激活学生参与热情;问题探究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启示,启动他们的道德意识;案例互动中,学生视野得到拓展,综合能力逐渐提升;实践互动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教师设立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参与中情感得到深化,道德认知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康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互动教学[J].名师在线,2018(8).
[2]徐宏.建构互动模式,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动”起来[J].教书育人,2017(11).
[3]徐志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互动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9).
作者简介:彭孝明(1973— ),男,汉族,福建尤溪人,中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
[责任编辑 张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