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语文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

2019-04-10 12:32张军强白静
课外语文·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体验式教学语文

张军强 白静

【摘要】师范院校需要培养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学生,他们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准。当前的高职语文教育中,教师沿用了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准难以获得提升,这是当前师范院校语文教育的重要问题,通过引入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师范院校;体验式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利用创设实际情境的方式,再现或者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发展自身能力,产生情感,属于具备较强应用价值的教学方式。这个过程中,教师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可以获得多少理论知识,同时也关注学生在体验中能力的发展和提升,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巩固自己的知识掌握,有着良好效果。

一、语文教育专业开展实习模式的意义

对于师范院校来说,主要是培养更多师资的教育机构,所以开展语文教育要从培养目标出发,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在保证思想准确与基础知识扎实的同时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实践能力作为学生未来发展中的重点,要从培养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来实现教育目标。在未来发展中所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如果教师不能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要从教育对象出发,结合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教育。通过实践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性。开展实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品质,运用好实践课程,以此来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现阶段语文在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语文教育实习来说,作为组织学生开展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要从学生的未来发展上进行,做好教育指导工作。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现阶段的师范生教育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这样也就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发展。第一,对实习重视度不高。在许多学校中只是单纯将教育实习纳入到了教育计划中,但是却并没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即便是进行了教育实习,更多的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巡视,并没有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由于带队与指导教师管理上的不足,最终也就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第二,实习中存在着许多的虚假内容。受到实习就业压力的影响,一些学生并没有安心参与到教育实习中,更多的是采取了应付了事的心理,这样也就影响到了实习的效果。第三,程序化严重,忽视对实践教育内容进行改革的重要性。对于五年制的师范生来说,往往被局限在了特定的教育内容中,这样也就降低了自身优势的展现,并且学生在实习中难以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最终也就降低了实习的效果。可以说这种实习处于被孤立的状态,不仅降低了教育的有效性,同时也造成了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融合等问题。

三、师范生语文教育专业体验式教育实习模式

(一)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体验

在中职教育中,受到教学篇目和专业的限制,难以进行实践活动,落实团队或者情境体验的机会比较少。教师可以引入对话体验来提升教学的实践性。所谓对话,就是引导学生在自我发现中体会课文情感,依托、围绕和利用文本進行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和文本对话,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心灵碰撞和思想碰撞,这个过程师生可以交流和共享。例如,在讲解《我的空中楼阁》课文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于某些话题有着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一些学生想要在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地方建设空中楼阁,一些学生想要繁华的大厦高楼。这样的课堂有着较强的活力,学生可以获得特别的体验,并且为课文的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能够促进学生的对话和互动。这样的对话不能是抢眼或者热闹的方式,而是需要具备精神实质的体验内容,师生可以进行动态交流,这样可以实现情感的升华和激发,整体教学流程也会变得顺畅起来。

(二)实习与体验的共同点

对于教育实习来说,其实就是建立在体验式学习基础上的,从心理学上说,人的知识结构主要是从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一些课程要从实践上进行,关注学生的体验与发展。对于教育类课程来说,要从实践出发,做好启发教育工作,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以此来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真正的知识是建立在思想与行动有效结合基础上的,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探索中,通过从生活实际出发,以此来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真正的知识。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就需要参与到知识构建中,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加深学生理解与体验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好知识。学生通过探究与探索,能够领悟知识的重点,且在探索中也可以逐渐转变成为自身的理解,通过探索的不断加深,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好重点知识。而对于教育实习来说,主要是从未来教学情境上进行的,确保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内化,从而激发出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当前的实习教育体系

对于体系来说,所关注的主要涉及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学生的亲身感受,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情境中,以此来获取知识。第二,学生能够对亲身经历的过程进行概括,形成正确的观念。第三,在新情境中对所形成的观念进行检验,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经验有着个体性与主观性的特点,所以只有在情境中进行反复验证,才能找出其中的不足,或是进行进一步巩固,满足思维的发展需求。第四,进行再反思,以此来帮助学生产生出全新的经验。随着教育的不断开展,能够在循环中加深体验,从而实现最终的目标。教育实习其实就是进行体验的过程,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内化,在产生全新经验与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发展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化成长。所以说在教育中要从完善语文教育专业体验式教育实习模式入手,从专业建设出发,以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为重点,做好实习实训基础建设工作,加强校内与校外的实习结合,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体验式教育实习模式并不是单纯的教育环节,而是教育过程,学生在进入到学校后,从始至终都是从职业学习与职业行为训练等来进行的。所以在教育中要从学生的间接体验出发,逐渐形成直接体验,在反思与感受的基础上实现内化。间接体验可以被称为是角色体验,所以在教育中要从现有资源出发,给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情景,确保学生能够获取到间接体验。对于直接体验来说,就是要让学生进入到学校中,参与解决问题过程。对于反思体验来说,要从目标出发,结合具体内容,关注内心感受,做好深层次思考工作,在强化学生体验效果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从而展现出知识目标。对于体验内化来说,就是要做好反思的深层次发展工作,结合具体变化,以此来找出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与总结中实现迁移,掌握好技能,形成正确的观念。

(四)教师需要做好课程准备

对于语文教育专业来说,有着师范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所以在教育中要从提升学生实习效果入手,关注学生的体验与能力,以此来实现教育目标。第一,转变传统教育中的不足,做好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通过将教育目标与理念纳入到示范性中,以此来做好知识的积累与建构工作。所以在构建体验教育实习模式中,要从一体化发展出发,保证实习与理论的有效结合,避免出现考理论与实践背离的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制订具体课程计划时,还要做好调整工作,保证教育模式的合理性。只有不断提升能力与实习课程的比例,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效果,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第二,做好课程结构的调整。通过从知识需求出发,以此来做好课程内容统整工作,掌握最为先进的教育模式,为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支持。通过情景与经验的积累,能够促进五年制师范生理论学习与专业发展,同时也可以延伸学生的知识领域,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因此,在教育中首先要从语文教育专业出发,挖掘学校中的隐形资源,在提升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要从校园环境入手,将学生带入到不同的群体活动中,借助活动来吸引学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定期開展教学技能比赛,帮助学生树立起职业信仰。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要从学生的专业发展出发,提升其专业能力与品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所在。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与感受,才能产生出正确的认识,才能获取到丰富的个人经验,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昕平.构建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体验式教育实习模式[J].晋中学院学报,2010(2).

[2]崔玉娥.探索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J].现代企业教育,2014(18).

[3]周永凯,李淑珍.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北京教育(高教),2010(1).

[4]蔡俊.师范类专业实践性课程体验式教学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9).

[5]符夏红,李永明.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新课程(小学),2016(12).

[6]毕既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

附   注

本文系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7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课题名称:定向培养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语文实践课程设置、教学指导与评价研究——以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课题编号:ZLGC2017JY007)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体验式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