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9-04-10 11:58刘云于洪波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6期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进展

刘云 于洪波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为人体上消化道动力功能性障碍疾病,多数患者均伴有顽固性咳嗽和烧心症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多种因素相关,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食管功能性障碍、酸袋影响、人体食管上皮渗透性改变、幽门螺杆菌感染、唾液防御作用等,但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不仅局限于人体消化道内,还累及人体消化道外的咽喉部以及肺部等,对人体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通过分析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再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能够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本文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2(c)-0023-03

[Abstract]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for human body dynamic functional disorder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disease, most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cough and heartburn symptoms.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and a variety of factors relate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mainly includes functional esophageal disorders, acid bag effect, changes in human esophageal epithelial permeability,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saliva defensive role, etc., but the symptom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limited to the human body in the digestive tract, also affects the human digestive tract of the throat and lungs, cause serious influence to human body health.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and then take appropriate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nd promote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Therefore,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Pathogenesis; Treatment; Progress

胃食管反流病近年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是指人体上消化道内容物反流直至食管后引起顽固性咳嗽、胸部烧灼感、反酸等症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若未及时治疗,易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影响[1]。胃食管反流病通常还累及人体消化道外的咽喉部以及肺部等 ,以哮喘、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慢性咳嗽作为主要表现,而该疾病的消化道外症状的发病机制主要伴有反流物直接刺激、气道微吸入、迷走神经反射等。本文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

1.1食管功能性障碍

食管功能性障碍占胃食管反流病中的30%左右,以非心源性胸痛、功能性烧心作为特征,其中功能性烧心十分常见,而食管功能性障碍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肉质饮食刺激、食管粘膜细胞间歇扩大、中枢对人体食管刺激异常反应等,其和心理因素、食管高敏感性也密切相关[2]。

1.2酸袋影响

人体胃酸主要是中和食物,当人体用餐后部分胃酸未充分利用,其主要集中分布在人体食管和胃的远端之间,从而形成胃酸,酸袋具体位置和酸反流发生具有相关性,而影响酸袋存在的位置具有多种因素,食管裂孔疝为常见影响因素[3]。

1.3人体食管上皮渗透性改变

通过使用电子镜观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身食管上皮细胞间歇增大,在食管上皮电阻监测时,当电阻发生降低情况,其荧光素的监测流量显著增加,由此证明钙黏蛋白降解易导致人体食管上皮渗透性增加,使上皮功能受到影响[4]。

1.4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在临床中存在较大争议,幽门螺杆菌易导致人体发生胃体粘膜炎症,导致细胞因子增加、胃粘膜收缩、胃酸分泌不足情况,当人体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易导致酸分泌反跳,易引起胃癌[5]。

1.5唾液防御作用

唾液分泌为人体食管上皮机械屏障作用机理之一,当人体唾液下咽,能稀释食管中反流物,促进表皮因子生长。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唾液分泌量、酸碱度均低于正常人,因此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唾液腺分泌不正常[6]。

1.6反流高敏感

研究显示,食管黏膜屏障完整性受损和人体食管内脏高敏感性为烧心症状感知重要机制,而反流高敏感对生理反流十分敏感,易发生烧心症状,其与反流密切相关[7]。

1.7迷走神经反射

胃食管反流病为十分常见的疾病,研究显示,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复发作的因素可能是由于人体迷走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8]。

2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内镜下胃底折叠術、内镜下射频治疗等。

2.1药物治疗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一般实施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通过控制服药剂量和服药时间,再给予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具有一定效果,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反流情况。而近年来中医辨证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效果,同时联合用药目前也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效果,其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具有多种优势。

杨辰[9]在“中医辨证和西药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对比研究” 实验研究中,选取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实施中医辩证治疗,对照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实施西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由此证明,中医辨证具有显著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在实验研究中的中医辨证方式主要如下。若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伴有肝胃不合症状,给予患者使用枳壳10 g、香附10 g、吴茱萸5 g、黄连5 g;若患者伴有寒热错杂症状,给予患者使用黄芩6 g、干姜10 g、半夏15 g、大枣10 g、党参16 g;若患者伴有脾虚气滞症状,给予患者使用茯苓15 g、白术15 g、党参20 g、黄连5 g、吴茱萸5 g,将上述药物使用温水进行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中医学中认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根主要在人体食管,但是其与人体肝、脾、胃等脏器也密切相关,胃失和降、中气不足以及脾失健运导致该疾病发生,通过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实施中医辩证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能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张国良[10]在“泮托拉唑钠、莫沙必利联合用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性探究”实验研究中,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莫沙必利单独治疗,研究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泮托拉唑钠、莫沙必利联合用药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最长反流时间、酸性反流指数和次数、总有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泮托拉唑钠、莫沙必利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一用药的治疗效果,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谢彬等[11]在“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分析”实验研究中,选取9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照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实施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2.2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主要分为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内镜下注射、内镜胃底折叠术、内镜下射频治疗等,由于药物注射易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使其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在改良基础上通过对患者实施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具有一定效果,内镜胃底折叠术、内镜下射频治疗也取得显著效果。

2.2.1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  胡海清等[12]在“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中,选取接受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实施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过治疗后,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反流持续时间、反流次数均显著下降,提示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具有创伤小、简单等优点,对患者具有显著的近期疗效。

2.2.2内镜胃底折叠术  Narsule等[13]的研究中,选取胃食管反流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内镜胃底折叠术,结果显示患者均取得显著效果,提示内镜胃底折叠术对于该类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2.2.3内镜下射频治疗  汪忠镐等[14]在“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报告”研究中,选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内镜下射频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取得显著疗效,提示内镜下射频治疗十分有效。

2.3外科手术

通过对患者实施抗反流手术,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多数患者实施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率较高,取得显著效果,而通过使用腹腔镜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治疗,能预防切口疝发生。

唐夏玉[15]在“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应用”实验研究中,选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实施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对照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实施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通过实施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后,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其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多种优势,能避免常规手术中的不足,具有微创、有效、安全等特点,具有显著疗效,利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早期康复。

3小结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发病率不断增加,该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十分复杂,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和表现复杂,仅仅凭借患者临床表现难以对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或者生理性胃食管反流进行区分[16],对于患者应实施综合诊断方式,对于不明原因咽下困难、反复呕吐、慢性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呼吸暂停等情况,均应对胃食管反流存在的可能性进行考虑,对于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辅助检查,从而明确患者的诊断[17-20]。

临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一般实施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其中腹腔镜手术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中广泛应用,能显著改善患者反流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发病率不断增加,该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十分复杂,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发病机制进行分析,然后实施有效治疗,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Barriga-Rivera A,Elena M,Moya MJ,et al.Software for symptom association analysis in pediatric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Comput Methods Programs Biomed,2013,111(1):181-188.

[2]朱宝宇,宋德锋,施春雨,等.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5(2):344-346.

[3]姚东英,胡晔东,奚慧敏,等.酸袋与胃食管反流病酸反流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4):244-246.

[4]刘荣泉,那吉,陶家丽,等.贲门松弛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下段DIS改变[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 25(1):62-65.

[5]詹志刚,王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夜间酸突破的相关性探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25(1):36-38.

[6]郭雪云,林连捷,王东旭,等.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新进展—非侵入性唾液胃蛋白酶检测[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9):1066-1070.

[7]吴丽权,张亚历,朱薇.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烧心症状感知机制的认识[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667-670.

[8]季锋,沙红,韩新巍,等.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治疗食管反流病[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6):473-474.

[9]杨辰.中医辨证和西药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6):128-129.

[10]张国良.泮托拉唑钠、莫沙必利联合用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性探究[J].吉林医学,2016,37(4):909-911.

[11]谢彬,蔡奕.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6):207-208.

[12]胡海清,柴宁莉,令狐恩强,等.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2016,3(2):65-67.

[13]Narsule CK,Burch MA,Ebright MI,et al.Endoscopic fundoplic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itial experience[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2,143(1):228-234.

[14]汪忠镐,刘建军,吴继敏,等.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报告[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6):404-406.

[15]唐夏玉.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9):50-51.

[16]陆清,雷甜甜,王一岚,等.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J].四川医学,2017,38(10):1212-1216.

[17]韩梦婷,李治建,斯拉甫·艾白.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5):13-16.

[18]赵本田,王红.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特点及发病原因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6,56(39):100-102.

[19]陳宏达,曹燕飞,施一春,等.抑制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17, 39(17):1502-1504.

[20]王蓝,缪应雷.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2016,3(4):179-182.

(收稿日期:2018-10-31  本文编辑:闫  佩)

猜你喜欢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进展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2020
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30例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肝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痛风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胃食管反流发病相关因素与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