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2019-04-10 11:52张光宇
幸福·悦读 2019年1期
关键词:炭火糍粑芝麻

张光宇

一到腊月,娘就掰手指头算时间,说“不盼吃,不盼穿,就盼早回去一天”。于是,紧赶慢赶,放下手中工作,拖家带口,不远千里驱车回家。一路上,随风飘落的雪花不再成为阻挡归程的借口,变成飞舞的精灵消除长途跋涉的疲倦,仿佛年味,想起来都是那样的甜。

抖落一地风尘,双手接过娘递给的热毛巾,敷在脸上,内心暖暖的。喝一口柴火烧热的井水,直入心田,家的味道顿时沁人心扉。再升起一盆炭火,脚放在火盆边,手放在火盆上,身心都暖和起来,暖和得忘却了浮华,远离了都市的喧嚣,抚慰了曾经的风雨如晦。如娘所说,真是金窩银窝不如穷窝。

待到全部收拾好行李物件,厨房已传来夹杂着芝麻味的花生油香,我知道娘又炸起了我们最爱吃的“门款”。小时候,只有年来了,各家才舍得弄一次油锅,香味飘散处,引得孩子们肚子叽里咕噜地叫,不自觉地舔着嘴唇,并四处传着“油锅香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减轻些饥饿感。那时其实也就是简单的炸一些丸子、豆腐之类的食品,作为待客之用。因买不起糖果,娘每次都会多和点面,擀成面片,撒上芝麻,切成长条型,中间开个小口,再把四个角从小口处穿进去折一下,很像过去门上没有上锁的门款,久而久之,我们干脆就把炸带了芝麻的面片叫炸“门款”。炸出来的又脆又香,虽简单,毕竟是用了心的,因此拿出来待客也不至于显得过于寒酸。

不一会儿,娘便端一盘“门款”过来,说,“你们先吃着,我再继续炸”。像小时候一样,用手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放在嘴里,因咀嚼发出的清脆声依旧那样的响、那样的香,渐渐地弥漫在空气中,年味也随着“门款”,嚼着嚼着变得越来越浓。

连续几天,天总是阴沉沉雾蒙蒙冷清清的,好像只有始终坐在炭火旁,才不会感到冷,这样便拉长了一天的时间。不过反而给了我们怀旧的机会,不自觉的又捡起小时候烤糍粑的“老行当”,那时它可是最能管饱的紧俏货了。

我们将夹木炭的钳子置于炭火与盆沿,中间正好有空隙,把洗好擦干净的糍粑放在钳子上,再用手正反面来回捣腾,糊与不糊全在时间与耐心。越烤越香,越烤越烫,如果再能烤出个气泡出来,就像人头上起个大疙瘩样,说明火候拿捏得不错,用我们儿时的话说叫“冒儿儿”。“冒儿儿”时通常会发出“嘭”的一声,由此也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和笑声,烤的人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这时就会是最好吃的了。

我在上高中的那一年,就在大家为烤出的几块糍粑同时“冒儿儿”而哄笑时,谁也没注意一岁多的侄儿跑过来,弯腰伸手去拿糍粑,一烫不自觉的缩手转身,顿时失去平衡,屁股直接坐在炭火上。尽管父亲用电光石般的速度拽起,侄儿的屁股依然烫起了小泡泡。虽然很小,但大家还是又心疼又自责,害怕地看着一向严肃的父亲。有经验的父亲边拿起棉袄边说,不能用水,先用猪油抹下减轻疼痛,我去找些狗油来。

那时山村里可没有治烫伤的药,即使狗油也只有几里地外住在半山腰的猎户家有。不多时,父亲便火急火燎地赶回来,额头上沁着汗珠,一秒钟都不耽误的涂抹着。尽管父亲已离开二十多年,但那种专注怜惜细致的抹药情景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每次烤糍粑,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提起这件小事,不再是填饱肚子,而是思念与怀念。烤糍粑其实烤的是亲情的味道。

年三十的饺子是必备科目,男女老少齐上阵,四世同堂乐不可言。突然的断电增了不少小插曲。当教师的哥哥打赌说,即使看不见,煮熟了只要咬一口,我就知道哪个是娘包的饺子。我们当然不信,就说试试。把哥请出去,找来蜡烛点上,让娘特意包几个形状不一样,另外再做上小记号。先下十来个,然后端到没有任何光亮的屋子,让哥品尝。过几分钟,哥把认为是娘包的饺子端过来让我们看,借着烛光,数了数,虽未全中,也有不是的混入其内。但能猜中几个,我们已大为惊奇了。

问哥原因,哥说,娘包的饺子有她手上泥土的味道。娘把手伸出来笑言,胡说,你看我的手干净着呢。我们看了又看,是啊,真干净着呢。哥却笑着说,一直干农活的手,泥土的味道是洗不掉的。

假期转瞬即逝,我们更加钟爱娘包的饺子。走之前特意吃了几回,虽然还没吃到哥哥那个水平,但循着哥指引的方向,我想我们终有一天会识别娘包的饺子。

摘自《叩问苍穹》

猜你喜欢
炭火糍粑芝麻
走进名厨厨房
In the kitchen with the chef 走进名厨厨房
香喷喷的芝麻
做糍粑
一品芝麻狐 第四回
一品芝麻狐 第二回
一品芝麻狐 第五回
二十八,打糍粑
打糍粑
腊月糍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