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赴比利时特派记者 白阳●本报驻比利时、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郑彬 青木 ●陈欣 柳玉鹏 李司坤
“中国和欧洲似乎再也离不开了”,法国国际广播电台9日称,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欧洲之行两周后,中国总理李克强抵达布鲁塞尔。9日,李克强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举行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此前,欧洲一些媒体大肆炒作联合声明难产,并借此渲染中欧分歧。中欧用互利共赢的成果,向外界展示双方关系的又一次向前迈进。中国国家主席和总理今年首访都选择欧洲,拉开中国外交的“欧洲季”。德国电视一台称,欧中正“努力寻找相似之处”。就在此时,美国高官和学者声称欧洲对华立场变得越来越接近美国,美欧寻求“联手”应对中国贸易政策。但美国总统特朗普9日对欧盟11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的威胁,显然会让欧洲认真审视上述论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中欧都希望找到全球治理的伙伴。
中欧发表联合声明
“今年布鲁塞尔的春天来得格外早。一位欧盟官员对我说,这是‘中国带来的春天。”上个月,当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在中欧领导人会晤前瞻研讨会上讲这番话时,习近平主席对欧洲三国的国事访问即将开启。近日,在谈到李克强总理的欧洲之行时,张明形容“中欧关系发展迎来又一个暖春”。
当地时间9日,李克强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同图斯克和容克举行会晤。这是本届欧盟机构任内最后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承前启后。《新印度快报》称,这是一次关系重大的会晤,欧盟和中国的贸易额每天约达10亿欧元。
会晤中,双方承诺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在2019年取得结束谈判所需的决定性进展,2020年达成高水平协定,承诺在今年底前正式结束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谈判,一致同意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对接。
双方在会晤后积极评价中欧关系在各领域取得的进展,一致认为中国和欧盟在深化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方面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在维护多边主义和开放型世界、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方面拥有共同立场,在完善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方面拥有共同目标。
和此前一些外媒散布的消息不同,中欧在领导人会晤后发表了联合声明。欧盟官方新闻网站Euractiv9日称,欧盟同意中方提议的草案,是在特朗普威胁对110亿美元欧盟产品加征关税后。(详细报道见今日第11版)
在联合声明中,双方领导人重申致力于深化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双方承诺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确保平等、互利合作,欢迎在2015年中欧5G联合声明基础上的对话合作机制取得的进展和进一步交流,包括产业界之间开展技术合作等。双方同意不得强制转让技术。
9日晚结束布鲁塞尔的行程后,李克强将赴克罗地亚,出席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正式访问该国。这是中克建交以来中国国务院总理首次访问该国。克罗地亚的index.hr网站9日在头条位置刊登李克强将到访的消息,并配上他的照片。李克强当天在克罗地亚《晨报》《晚报》等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称对此访充满期待。
对于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李克强在文章中表示,会晤将就如何推进“16+1合作”、共促世界经济繁荣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他说,“16+1合作”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相对接的重要平台。“欧亚未来”新闻网评论说,中欧领导人会晤以及16+1合作标志欧亚的一个新时代,和之前相反,现在东方带着贸易和服务与西方相会。
“我们找不到更好的合作伙伴”
2018年,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额增长10%以上,达6820亿美元左右。欧盟连续15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德国电视一台9日称,这些数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两者都互相受益。但随着中国崛起,欧盟感受到竞争。欧盟委员会3月发布一份共同通讯文件,将北京定性为“制度性对手”。一些欧洲媒体跟进渲染“欧盟对华立场渐趋强硬”。
8日,在中欧领导人会晤开始前,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接受欧洲“政坛”网站采访,表示中方对这一定性不能苟同。他说,“在中国文化语境里,对手是要较量出高下的”,而世界存在多样性,各国发展道路千差万别,没必要分出高下,更不能强求一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他强调中欧应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精神,这比将彼此视为对手要好得多。
欧盟内部还有一种担忧,认为中国正在成员国之间使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南华早报》称,意大利成为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七国集团(G7)国家,让一些欧洲的对华批评者感到沮丧。“中国希望看到一个团结、繁荣的欧洲”,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李克强9日在中欧领导人会晤时强调,中国始终支持欧盟国家选择的一体化道路。该报道说,中国加强与欧洲的外交,努力再次让欧洲伙伴相信,中国最大程度平等、透明地与欧洲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的愿望。
CNN称,周二的领导人会晤是对中欧关系的一次检验,双方之间存在三大症结:对中国在欧洲投资设限、把欧洲公司拒之中国门外的规则和对华为设备安全性的担忧。
俄罗斯《独立报》9日援引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波尔季亚科夫的话说,欧洲人会意识到,对抗不会得到任何好处。这次领导人会晤是双方相互磨合的一个过程。
“欧盟在对华上不应滑入贸易保护主义”,英国《金融时报》9日以此为题发表社评说,欧盟目前应做的不是利用保护主义工具限制来自中国的投资,而是应该反思自身在政策、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与中方相比,欧盟在提振地区经济、促进投资、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在黑山莫拉卡河峡谷积雪斑驳的崎岖山坡上,数以千计的中国工人正建设一条高速公路。这是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一部分。“我们是最后一个没有高速公路的欧洲国家”,黑山前副总理德雷聪告诉英国《每日电讯报》,这条路将带来多重效应,包括吸引游客、提升土地价值并吸引更多企业。像西方媒体的惯常套路一样,《每日电讯报》9日的这篇报道也用不少篇幅描述所谓“债务陷阱”,但德雷聪告诉该报,“我们找不到(比中国)更好的合作伙伴”。
“嘿,别让华盛顿坏了你们的好事”
就在中欧峰会召开之际,美国高级贸易官员声称美欧正“联手”应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路透社报道称,美国白宫贸易顾问克莱特·威廉斯8日说,欧盟领导人过去对待与中国贸易政策有关的问题时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严肃态度,但现在美欧正在世贸组织(WTO)就应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政策“携手合作”。“美国之音”9日援引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大西洋事务研究员马安洲的话称,2016年,美国曾建议美欧合作,以限制中国获得西方技术,或一起合作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来抵御中国“一带一路”的影响,但基本遭到欧洲驳回。但现在不同了,虽然欧盟内部还有分歧,但欧洲对中国的立场变得越来越接近美国。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还会让欧洲这样看吗?英国《金融时报》编辑委员会成员朱利安诺撰文说,特朗普曾将欧盟形容为“敌手”,美欧贸易冲突将令原本就已放缓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随着2020年美国大选脚步逼近,特朗普势将继续四处求战。当美中贸易谈判告一段落后,投资人最好再做一场美欧大战的心理准备。
“嘿,别让华盛顿坏了你们的好事。”《南华早报》9日称,这是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在中欧领导人会晤开始前向欧洲发出的信息。他说中欧关系成熟,敦促欧盟在对华问题上走自己的路,不必跟随第三国的脚步。该报称,这“第三国”指的可能就是美国。德国财经网9日评论说,中欧都希望在全球危机中加强合作,实际上,欧盟能从中国的崛起中受益更多。
“欧亚未来”新闻网评论说,美欧的跨大西洋裂痕不断扩大,推动欧盟加强与中国的伙伴关系。中东欧国家崛起为欧盟内部的重要改革声音,它们有兴趣成为中国进入欧洲大陆的“经济跳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总理此次欧洲之行显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