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华
(山东省威海市立第三医院,山东 威海 264205)
胆结石是当前胆道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发生于人体胆囊中的结石,主要由患者饮食不规律造成[1]。手术是治疗该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传统开放手术虽然临床疗效较好,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不良反应多的缺点,故临床上推广应用腹腔镜手术,术后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可加快胆结石患者的康复速度[2-3]。本研究主要对50 例患者开展研究,旨在探究术后施行针对性护理的效果。
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8 年9 月我院收治的50 例胆结石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随机分成两组,25 例为常规护理组,另外25 例为针对性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有15 例男,10 例女,平均年龄为(42.35±2.61)岁。针对性护理组有16 例男,9例女,平均年龄为(42.45±2.62)岁。组间数据对比(P>0.05),有可比性。
50 例患者均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护理组行用药指导、体位护理、心电图监护、观察病情等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组于术后行针对性护理措施,护理实践中贯穿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让患者了解关于胆结石的基础知识、手术方法及手术配合事项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方案的认知度,消除心中疑惑,增强治疗信心。同时,做好术前准备,指导患者术前禁食6h、禁饮3h,做好肠胃准备。(2)心理护理:提前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技巧,消除患者的担忧和疑虑。让家属予以患者足够的陪伴,当患者麻醉消退后有明显疼痛感时及时予以安慰,疼痛较严重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予以止痛药止痛。(3)术中护理:术中注意控制室温,注意液体、手术器械等手术必需品的加温,用保温毯控制好体温。(4)饮食护理:术后让患者饮下适量的温水,先进食流质食物,慢慢过渡至半流质食物,最后为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脂食物为主,逐渐增强胆结石患者的免疫力。(5)疼痛护理:术后指导患者呈半卧体位,对疼痛难忍的患者予以止痛药止痛。疼痛程度较轻者,可为其播放舒缓的音乐,通过聊天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较好地改善其术后疼痛症状。(6)出院指导:让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少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合理规划运动锻炼时间与强度,保持饮食均衡,规律休息,一有不适感便返院治疗。
比较两组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 软件分析,t 检验与χ2检验,P<0.05 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针对性护理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24.00%),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对比[n(%)]
针对性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4.00%),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巨大转变,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均受到极大的影响,导致每年的胆结石病发例数明显增多[4-5]。腹腔镜手术是对当前治疗胆结石的首选术式,腹腔镜手术作为当前先进性较强的一种外科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伤口愈合速度快等优点,术后配合针对性护理方法可显著增强手术效果和护理效果[6-7]。术后施行针对性护理,结合快速康复理念,以循证医学依据为患者拟定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措施,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出院指导等多项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不适感,既可增强手术疗效,又可明显减少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可保证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恢复效果,从而达到整体提升护理质量的效果[8-9]。
本研究中,对50 例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分别行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发现针对性护理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24.00%);针对性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4.00%)。提示针对性护理措施既可明显减少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情况,又可显著提高胆结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腹腔镜手术后加强护理干预,既可降低护理风险,又显著减少术后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有益于整体提升护理服务质量[10]。
综上所述,对胆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施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可促进患者早日身体康复,值得加大力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