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探析

2019-04-10 05:44罗来群
贵州农机化 2019年1期
关键词:农机具机械化农机

罗来群

(铜仁市农机中心,贵州 铜仁 554300)

0 引言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当前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新型主体,具有较高的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具备较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农村人口迁移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村空心化、居民老龄化、土地荒漠化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功能作用,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同时解决好“怎样种地,谁来种地”难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铜仁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

1 农机合作社总体概况

截止2018年6月底,铜仁全市已注册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共157家,注册资金(固定资产)共计16 851.94万元,入社社员总计3 404人,拥有各类机具5 212台套(主要统计对象为耕作机械、收获机械、栽插机械)。2017年,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面积达53.65万亩(其中,跨区作业5.998万亩、订单作业面积24.25万亩),农机社会化服务总收入11 493.3万元(其中,农机社会化服务收入5 901.3万元),有效服务整建制村数475个。

与发达地区乃至省内其它市州相比,铜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发展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17年以来,铜仁全市农机部门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对全市15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从中选取20个相对具有发展实力的专业合作社为提质升级对象,创建了20个市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值得提出的是:在注册的15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中,相对具备一定发展规模的专业合作社62家,占比39.49%,勉强维持运行的38家,占比24.2%,只加挂专业合作社牌子的所谓“空壳”专业合作社57家,占比36.30%。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专业合作社“空壳”现象占比过高,已影响到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稳定健康发展。详细情况参见“铜仁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统计表”(表1)。

表1 铜仁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统计表(2017年度)

2 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2.1 高性能农机具购不起

对于丘陵山区而言,现阶段农机装备“三多三少”的问题尤为突出,即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低档的机械多、高性能先进适用机械少。绝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于缺少农机化项目资金的支持,在现有的农机购置补贴标准下,对高性能农机具、大中型农机由于购置费用高,往往望而却步。在有关农机合作组织固定资产统计过程中发现,大中型农机及高性能农具占比较低,能够提供耕、种、收、初加工“一条龙”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或大户则更少。这种发展态势,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2 跨区作业少使用率低

跨区作业量少,大中型农机具使用效率低,作业量难以饱和,这是山区农机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又一大困境。由于缺少相应的农机作业信息共享引导机制,农机专业合作社跨区作业量少,再加上山区耕地集中连片程度差,农机作业季节性强,大中型农机投资回报率低。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铜仁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跨区作业面积为2.49万亩,占总作业面积63.8万亩的3.90%,这是一个很低的跨区作业数据。一些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于机具作业不饱和,转而寻求其它方式如经销农资(农机、农药、种子、化肥等)来增加收入。一些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农机专业大户,出于担心作业量不饱和、投资回报预期不明而不愿意购买高性能和大中型农机具,这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2.3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在山区广大农村,微耕机已基本普及应用,有条件的地方相应的机耕道修建宽度大多在0.8-1.2米之间,这个标准的机耕道对小型微耕机作业转移基本能够满足,但是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乘坐式插秧机等作业则无“用武之地”。当前,一些自走式大型拖拉机仅轮距宽度已超过1.7米,其相应的挂接机具作业幅宽已超过2.3米,而目前铜仁市按照现有的大型农机作业标准修建的机耕道不足300公里。许多地方大型机具普遍存在“农忙无路走、农闲无处放、故障无处修”的情况。由于田间有效机耕道建设滞后,导致许多农机专业合作社大中型农业机械空转率过高,使用效率过低,无形中增加了农机作业成本,成为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最大障碍,成为农村产业规模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成为山地现代农业机械化事业稳步推进的最大难题。

2.4 乡土农机专业人才短缺

当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少人才成为各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所面临的又一大现实难题,特别是懂农艺栽培技术,会农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以统计调查的20家提质升级对象为例,在478个入社社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5人,占0.1%,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有69人,占14.4%,其余为初小文化程度,而且这部分社员年龄普遍偏高。

2.5 老旧农机具报废无门

据统计,到2017年底全市各类农业机械已达80万台套,其中有35.8万台套老旧农业机械急需淘汰升级,但这部分老式农机具在农村依然超期服役,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除此以外,由于长期磨损,发动机因燃烧不全产生的排放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因为没有专门针对农业机械强制报废制度及措施,老旧机具报废无门,各家专业合作社针对老旧农机具的处理方式是:能勉强用的继续用,无法使用当废品。

3 建议与对策

3.1 科学配置要素,破解时代难题

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在生产基地上,建在农业产业园区里,以促进现代农机装备与其他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这是新时代山区农机专业合作社走出困境发展壮大的一条有效途径。要让更多的山区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生产作业基地,以基地为依托,促进农村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有效破解山区农村“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难题。

3.2 及时搭建平台,推动机器换人

田间有效机耕道是专业合作社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大展身手的舞台,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必不可匮缺的要件,做好山区农村机耕道建设规划,推动农业生产“机器换人”刻不容缓。建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财政投入,对山区耕地相对集中连片的农业生产区域调查摸底,对有效耕地面积在100-500亩的土地由当地农机部门会同国土、水利等部门做好机耕道的规划,对有效耕地面积在500亩以上的大田大坝建议做好耕地集中连片整治的同时由当地农机部门协助同步做好“宜机化”项目规划。以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专业化、规模化、集中连片作业优势,进一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节支,乡村产业规模发展。

3.3 加强政策扶持,提振社员信心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为国家财政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有效的载体,对农机合作社的财政支持可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农机合作社作为支持主体,在财政、信贷方面给予支持,在示范项目、购机补贴、用地用油等方面对农机合作社予以扶持,解决农机合作社购置农机具、建设库棚、维保设施、烘干设施、加工和贮藏设施等问题,以促进农机合作社提高服务能力和拓展服务领域,提振社员信心,增强农机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带动力。例如,对现行购机补贴政策做出适当调整,在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时,应以农机合作社为优先对象,实行多购多补,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以破解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面临的难题,适应农业发展高度依赖机械化的要求。

3.4 广泛筑巢引凤,解除后顾之忧

探索建立“校社合作制度”,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大专院校农业(农机)专业学生实习训练基地。进一步搭建校社合作桥梁,将合作社作为另一所技术交流和培训的学校,作为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培训职业农民的定点单位,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这不但可以提高职业农民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作为大专院校学生扎根基层,留在农村,向职业农民过渡提供一个平台,以解除各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人才后顾之忧。

3.5 农机农艺融合,增强项目实效

农机农艺融合包括人才专业技术的融合以及农艺项目、农机示范项目的融合。要切实改变之前农机部门、农艺部门各挂各的牌子,各报各的实施项目,各扶持各的对象所带来的弊端,统筹安排各个涉农项目,整合各有关涉农资源形成“组合拳”,真正发挥现有的人力资源、项目资金、农机装备最大的效用,让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促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改革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4 结语

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化,其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家农机合作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加快区域内农业机械化供给侧改革,推进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最大程度上解决现在农村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问题,最终化解“怎样种地,谁来种地”时代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关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扶持和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需要各级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农机具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试论大型农机具的维修与保养
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农机
农机具的维护与保养策略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