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硬仗”
——浅谈舒城县杭埠镇脱贫攻坚战

2019-04-10 12:20李庆华
老区建设 2019年3期
关键词:硬仗排查攻坚

□ 李庆华

2019年春节,我回到了安徽省舒城县杭埠镇培育村老家,就家乡在脱贫攻坚方面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下面谈点浅薄体会。

▲2019年春节雪中的培育村

一、家乡的基本情况

我的老家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大别山北麓,沪汉蓉高铁舒城段即将开通,虽然离省会合肥一河之隔,但行政区划上却属革命老区六安市辖管。众所周知,革命老区六安一直是贫困地区,经过“十二五”的建设,各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舒城作为六安的一个贫困县,一直以来,都是面临经济总量不大、工业不强、三产不优、传统产业升级压力较大等问题。

杭埠镇地理位置优越,境内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分别设有车站和出入口,六舒三公路(六安-舒城-三河)穿镇而过,前拥杭埠河,背靠丰乐河。杭埠镇作为六安的桥头堡,合肥的后花园,这几年发展的非常强劲,在整个六安市处于经济龙头地位。

以我们培育村来说——培育村由原荒圩、港口两个行政村合并,地处杭埠镇中东部,水域面积580亩,合界高速和民主河穿村而过,交通便捷,离千年古镇三河也就三公里,地理环境优越。但由于历史原因,这里一直未能富起来。

二、实地走访调研

老家还是在老地方,只是随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在逐步脱贫致富。大年初三初四两天,我利用拜年的机会走村串户,到乡镇、上县城,就家乡脱贫攻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走访和了解。根据村支部书记、主任李光川介绍:全村现有10个自然村762户,所辖25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962人,耕地面积3422亩,党员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7户257人,至2018年底还有55户67人未脱贫(主要是一些五保户、低保户等),扶贫任务还相对艰巨。

三、家乡在脱贫攻坚方面的实际举措

(一)着力打“硬仗”。目前脱贫攻坚仍是舒城全县最大的政治、最重的任务、最严的责任。为坚决打嬴脱贫攻坚战,舒城县紧紧围绕“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工作目标,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深入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助力精准脱贫。近年来,舒城县大力实施绿色发展、工业强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以改变老区发展面貌,实现如期脱贫“摘帽”为目标,坚持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着力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走出一条具有舒城特色的扶贫脱贫新路。

(二)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以早日脱贫为荣的理念。扶贫方面,主要是突出精准扶贫,切实提升扶贫针对性。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用发展产业带动扶贫,特别还提出“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扶智立本,引导群众树立以早日脱贫致富为荣,提高贫困群众能力素质,将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等资源整合起来,凝聚成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镇干部张涛红说:“贫困村和镇里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脱贫攻坚,要保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两不愁三保障’的现行脱贫标准,既不变相降低、影响脱贫质量,也不随意调高、吊高胃口。面对脱贫攻坚决胜期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书写脱贫攻坚的历史答卷。”

(三)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杭埠镇在脱贫攻坚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巩固脱贫成效。大力推行产业振兴,依托本地特色农业、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产业机制,培育乡村经济发展新引擎;大力推行人才振兴,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之门的金钥匙,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来人才,以人才促发展,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变“输血”为“造血”;大力推行组织振兴,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增强党组织的干事创新能力,培养合格优秀的基层党组织队伍;大力推行生态振兴,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田,积极建设“望得见田,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农村,利用地域优势,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整合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乡村“三农”问题的根本就是“人、地、房”。农民向往美好生活,想要脱贫致富,土地上面要叠加价值,得到最大化利用。自住房是村民的根,如何管理闲置,获取最大商业化……这些都需要基层组织的整合、协调和管理。对那些长期无人居住的闲置房屋,村“两委”出面积极联系附近各大企业,对接出租事宜,既解决了企业工人住房的需求,又为闲置户做到了创收。基层组织就像一副粘合剂,让更多的资源汇集、聚合,最终产生量变,达到价值最大化。

(五)量身打造排查专班,全力以赴脱贫攻坚。为全面做好脱贫攻坚“县摘帽”决战决胜冲刺工作,舒城县还向全县394个行政村派驻扶贫入户排查专班。在2018年9月26日召开的“高质量退出贫困县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金德元的讲话字句铿锵:“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高质量退出。要坚持硬抽人、抽硬人的工作标准,选派党性意识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组成扶贫排查专班。”进行入户排查工作,他们与群众打成一片,希望能为高质量“退出”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三级联动,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为充分发挥党支部在贫困县高质量退出攻坚战中的战斗堡垒与先锋模范作用,舒城县还在扶贫入户排查专班中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建成以党支部为载体,每日一汇报,每天一小结的常态工作机制,更好地推动入户排查工作高质量高效率进行。同时与县、镇、村参与扶贫的同志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为按期打赢脱贫攻坚“县摘帽”这场“硬仗”做贡献。

(合肥-界子墩)高速穿村而过

(七)严格落实驻村制度,扎实帮扶不搞形式。自十八大以来,培育村严格落实机关干部驻村办公制度,制作发放“驻村连心卡”,推动机关干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长效化驻村帮扶机制,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基础。杭埠镇共有26个村、1个社区,一般都是由分管副镇长带队,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专班成员分为两组同时开展入户排查。以“户户到、项项清”和“人在家必进门、人在外必通话”为工作要求,按照2018年拟脱贫户、未脱贫户、已脱贫户、边缘户、一般农户的顺序深入摸底调查,仔细核对贫困户帮扶措施及帮扶成效,认真填写贫困户、非贫困户排查表。通过走访排查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查缺补漏与整改落实相结合,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收集归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落实人员、按照时间节点整改落实到位,并把对标整改回头看变成工作常态。

(八)进村入户,查缺补漏,传递政策信息。通过排查走访,让党和政府听到了最基层的声音,也是让人最感动的声音!村支书、主任李光川向我回忆起一幕往事。一天,他们走进贫困户李进的家,李进个头不高,智力有点障碍,还有点帕金森症状。专班成员通过询问邻居及村组人员了解其收入来源、身体状况、衣食住行等情况,填写了排查表,临走时李进年近七旬的老父亲还激动地说:“现在党的政策好,李进有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又有低保兜底,日子好过多了,感谢党中央的政策,感谢政府和你们这些同志!”听到这些话语,感动内化于心,也验证了扶贫工作的成效;走进非贫困户董先红家,当问到了排查表上的医疗支出项目时,董大哥情绪激动地质问着我说:“我家也有生病的,我就有风湿病又是糖尿病,因为风湿现在走路都一瘸一拐的,为什么不能评为贫困户?”我赶忙说:“董大哥,您看,刚才登记了您的家庭情况,您家5口人,有4个劳动力,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大于3500元,住的又是两层楼房,不符合评为贫困户的条件,并且现在的医疗报销比例提高了,只要按照新农合报销流程走,自己花的费用不多。”通过耐心细致的政策宣讲,董大哥心服的点了点头。

(九)让党的阳光政策落实不留死角。党的领导,不会允许有一个群众流离失所、没有饭吃,社会主义制度,必定会要求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而广大农村,永远是中国最可靠的社会稳定器。农民虽然很难富裕,但只要辛勤劳作,不愁解决温饱问题。受杭埠开发区影响,培育村全村被征收土地已经一大半,房屋拆迁户占了全村三分之一,妥善安置拆迁居民两百多户。镇党委牢牢把握执政为民这一根本宗旨,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即征即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9%以上。根据失地农民的具体情况将缺乏外出务工和其他方面工作能力的人员安排到保洁员的岗位,一方面解决了就业,得到一定的工资收入,另一方面还作为就业扶贫解决了贫困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杭埠镇进一步深入的接触、走访、了解,就当下的镇村现状做了一些肤浅的梳理,发现我们在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较为突出的主要是检查考核、产业发展、人口流失、土地减少等问题。

(一)形式主义还有影子。一名镇干部向我说,现在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问题急,各方面的各种检查非常频繁。有检查就一定有追责,来的都是主管问责部门,所以要好好陪。上级来检查某项业务,下级政府领导和业务部门都得疲于陪同。到了乡镇一级,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都得陪同,否则可能会被认为不重视。一年中有很多天在迎接、陪同检查中度过,有时候这个检查组还没走,另一个考核组又来了。

(二)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模式造成乡村产业不合理。脱贫攻坚涉及到乡村经济、产业、组织、管理、制度等方方面面,可谓牵涉部门多,工作复杂,统筹难度较大,很容易出现不协调、不合理的现象。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在脱贫攻坚中,也把有无集体经济作为衡量贫困村是否脱贫的一项硬性指标来考核。还存在产业发展上盲目照搬照抄,造成结构不合理现象。看到别的乡村发展养鱼、养鸭、种果树,不考虑自身的环境和条件,不做深入的市场调查和经济发展规律,而是简单复制别人的模式,形成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产品短缺与过剩并存,安全、绿色产品供不应求与低质产品产量过剩的现象时有发生。乡村产业关乎着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幸福感,但眼下培育村集体产业还很薄弱,仅有一些规模不大的种植、养殖业。

(三)劳动力的转移让农村种植、养殖业品种逐渐单一。先说种植业,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土地分包到户以来,农民种植首先要自给自足,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所以种的比较五花八门,有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玉米、红薯等。除去成本和生活开支,还能够攒下一点钱。村前屋后,沟沟洼洼,能种的土地全部都给种上了,不留任何死角。每家每户对自己所有土地的地棱地界都了如指掌。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土地出现无人耕种及耕种人老龄化问题。因为广种薄收,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以至于现在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不知怎么种地、怎么劳作了,可以说许多人都忘记怎么握锄头了。加上近几年的规划开发,失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加,大量人员外出打工,村里除了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外,劳动力严重不足,闲置土地都集中到大农户手中承包经营,品种也相对单一。

再说养殖业,就是养鱼和养鸭。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养鸡、养鸭、养鹅,现在走在村里,连一只鸡都难得见到,个别农民养头猪也就是为了过年吃那点杀猪菜了。村里的水塘除了荒芜就是让少数几个人给承包了;养鸭也是喂专门的饲料,不像过去那样赶着到处野放;现在都是春季买鸭苗,秋季全卖光,冬天基本上就看不到了。

(四)视野的狭隘阻挡了农村产业的发展。以井底之蛙的视野来发展农业产业肯定做不大也做不强,更创造不出特色品牌。科技创新动能显著不足;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低;休闲农业、绿色农业等新型业态发展比较薄弱,农业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为零。

(五)追求城市生活造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失。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一个班有五六十个孩子,然而,现在村里已经没有了学校,这么多农村孩子哪去了?其实大部分都跟随大人流向城里,少数几个流向外乡。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村委会前总是人声鼎沸,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而现在村子里平时都是冷冷清清,处处显出暮气沉沉。

(六)农村领头人资源匮乏,基层干部青黄不接。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除了考学、当兵等自然离开本地到城市工作生活的外,凡是有点门路,有点文化的青年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创业、开公司、做生意,最起码也是到县城谋点生活,真正能留下来扎根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少之又少。加上当村干部又是一个工作繁琐、收入不高的差事(我们当地实情),很少有人愿意干,日复一日,造成了有本事的不愿干、没本事的干不了的尴尬局面。现在在村两委位置上的书记、主任基本上都是当地凭着个人威信在工作的多,后续接班人严重跟不上。

五、几点思考

(一)要强化基层党组组织,夯实战斗堡垒。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要把这场硬仗打赢,关键在党。村干部就是乡村脱贫致富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一个乡村发展得好不好,村民是否有较强的获得感,整个村子是否和谐稳定,关键就在于这个乡村基层组织的能力、作风、素质等是否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要结合村“两委”换届,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让堡垒更强、党旗更红。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乡村振兴必须在实现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来实现。

(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要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并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而脱贫攻坚又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体现。

(四)农村脱贫和乡村振兴一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眼下,脱贫攻坚正处于攻村拔寨的关键阶段,如何打赢这场硬仗,事关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实现如期脱贫摘帽的历史要求。要说脱贫攻坚就离不开谈乡村振兴,搞不好乡村振兴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所以,在脱贫攻坚的同时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无疑会给今后的农业农村发展和产业振兴打好基础,带动各方面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

老区发展最怕的就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经济上去了,教育、医疗、环保水平却依然较低,这不是真正的脱贫;发展加快了,但生态破坏了,摘下了“穷帽子”,却戴上了“黑帽子”,同样不是真正的脱贫和振兴。所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乡村振兴的同时要做好环境整治和保护,让脱贫、振兴和环保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六、结束语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有利于加快实现脱贫目标、巩固脱贫成果,也有利于贫困地区从根本上改变面貌,走向共同富裕。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硬仗”,我的家乡正在集全村、全镇、全县之力之智,集中优势兵力,以急先锋的姿态奋战在全民决战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中。

猜你喜欢
硬仗排查攻坚
重卡雨刮工作原理及电器故障排查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流量明星转型要打“硬仗”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如何排查并改错
抚松农发行开展贷款风险排查
用电安全知多少
寒冬老年人打好三大“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