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生活的风帆

2019-04-09 03:23陈雅静
关键词:生活化

【摘 要】小学科学课中,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实验材料准备充分、合理、适当,将提高实验有效性,否则就会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实验效果。对于配套器材无法满足的实验,我们可以多种途径从生活中寻找适合的实验材料。

【关键词】实验材料;准备;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294-02

《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而实验是科学课的重要实施途径,是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主要方式。[1]实验材料,作为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通过笔者的关注研究发现,在目前的科学课实验教学中实验材料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器材与教材不配套,使用率不高。

科学实验器材非常多,仅仪器室的器材总类就多达329种,数量多达上万个。遗憾的是,许多器材是按照旧的课程标准配制的,已有十几年历史,与新教材不匹配,使用度不高。

2.实验器材使用不方便。

以我校实验室为例,普遍器材老旧,由于使用频率较高,很多器材被损坏,另有一部分材料由于本身设计的缺陷,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增加了实验的难度,不利于实验的有效性。

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丰富实验材料,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在实验室找不到的材料我们可以走出实验室,走进生活中寻找,然后直接或进行处理后加以利用。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善用自然资源,上好观察课

科学实验课中有很大一部分课程为观察课,《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植物的一生》、《养蚕》、《光与色彩》等等课程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探索、思考,并寻找事物直接的相互联系的良好契机。然而很多老师选择将这样的课程安排在室内,通过简单的生物标本来上课,学生听来兴趣缺缺,原本乐趣无穷的探索、发现完全变了味道。笔者认为应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引导学生对常见动、植物的整体和各个部分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使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和方法,更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像个发现家一般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探索的欲望和主观能动性。

二、利用生活材料,丰富实验器材

我们的科学来源于生活,又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很多的实验器材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有的材料完全可以由学生准备。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科学老师准备材料繁重的工作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认识身边事物的机会,成为一个学生自我建构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最终造就他们的科学素养。

笔者在上五年级下册《拧螺丝钉的学问》一课时,采用仪器室配套的器材——轮轴,但是由于固定轮绳和轴绳的挂线梢太小,各个轮的凹槽较浅,学生操作时绳子易脱落,很有难度,部分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实验。后来,笔者直接用螺丝刀进行轮轴的实验,以螺丝刀的杆为轴,以螺丝刀的柄套上不同型号的水管为轮,分别将绳的一端用胶布固定在轮和轴上,轮绳和轴绳不再容易脱落,一个易于操作的轮轴就完成了,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有效性。同时,运用螺丝刀来实验,让学生清楚地发现拧螺丝钉的学问——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还能让学生清晰地将轮轴的知识由螺丝刀迁移到其他物品。生活中常见的毛巾在科学实验课中也是大有用处。它虽是每个小组的必备清洁用品,却也能在科学实验中大显身手。在《神奇的水》一课,它让学生体会到毛细现象。在《地表的变迁》一课,将毛巾向内推,形成“褶皱”的直观形象,很巧妙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地球的内部运动对地形的影响。[2]在《小车的运动》一课,研究小车的运动快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时,毛巾可以在试验中充当较粗糙的接触面,而且简单易得,实验出乎意料的顺利。这样的材料虽然都是生活中简单常见的,但却是科学课中提高实验有效性的宝贝。

三、巧用废弃物品,“垃圾王”玩转实验课

“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是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提出的主张。科学老师就需要这种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能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从垃圾中发现实验材料,变废为宝。

一位老师在上《空气的性质》一课时,面对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空气,就巧用矿泉水瓶突破了空气会流动和空气要占据空间这两个较难的知识点。这位老师先出示一个装满水,且瓶口套著气球的矿泉水瓶,让学生尽力吹大气球,结果可想而知,学生无法将气球吹大。老师相机提出问题,“为什么气球吹不大?”学生很容易就能答出水占据了瓶子的空间这样能为我们所用的答案。“那怎样才能吹大这个气球呢?”师紧接着问。面对学生一致的将瓶子里的水取出来的说法,师从容地扎破矿泉水瓶,让学生看到水的流动,再试着吹气球,果然能将气球吹大了。老师话锋一转,“如果是这样一个空的矿泉水瓶,我也在瓶口套上气球,这气球能吹大吗?为什么?”有了之前矿泉水瓶装水的例子,这个问题一点也难不倒学生,大部分学生都能清楚地回答出空气占据瓶内空间的答案。还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吹吹看,发现与之前同样的情况,就能很快突破难点。“如何吹大这个气球呢?”学生不约而同都想到了用锥子扎破矿泉水瓶。老师立刻请学生操作,并且把手放在扎破的洞口感受空气的流动,第二个性质也随之被学生发现了。垃圾箱随处可见的矿泉水瓶在这节公开课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帮助老师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这不失为一节成功的实验课,而这节课的成功就归功于这位老师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四、妙用常见玩具,变玩具为学具

近年来,一直提倡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科学,将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变玩具为学具正是对这点的最佳诠释,不仅上课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弥补器材缺乏或器材效果不好的缺点。

科学教育家刘默耕老师曾用河里的石头比喻实验材料,他说:“河的此岸就是小孩子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彼岸就是这一节课老师希望学生达到的水平。河里的石头呢?就是老师和学校为他准备和创造的学习材料、学习条件。”因此,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必须为学生准备好有结构性的实验材料。作为科学老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多种途径准备材料,生活寻宝往往也能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陈敏娟.毛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09:61.

作者简介:陈雅静(1988.9),女,汉,福建厦门,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科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生活化,让作文教学更“接地气”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让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