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与“学”的思考

2019-04-09 03:28张琼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考历史教材

张琼华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革。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和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这是《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在现实教育教学中,中、高考制度决定人才的选拔,考试成绩决定一个学校或地方的教育质量。在我们这个地方,历史学科也是参加中考的,不过是“考察”学科。“考而不察”使之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副科”,相对于中考重点学科来说,学生认知世界里的“学与不学”没有那么重要。如今通过改革,历史学科不仅被列入中考,并且成绩“以等级的方式”计入中考总分。面对中考计分办法的变革、教材的改革、内涵少外延大、知识容量的增加,我们不得不在“学”与“教”中做一研究探讨。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的反思中,得到几点感悟,在此与大家分享,还请多多赐教!

一、学会预习,纵览全局

教师的“教”需要“备课”,而学生的“学”则需要“预习”。历史的学习不要“片段”式,要有“全局”意识,要清楚一个历史时期的整个大局,不能“断章取义”。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的时候,最好是对一本书有一个全局了解。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至少要对一个单元有一个了解。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预习中了解:隋朝的统一(581年、隋文帝)与灭亡(618年、隋炀帝),隋文帝“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这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对于唐朝,学生也许比较熟悉(电视剧看的多),要仔细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了解;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荒废朝政,引发了后期的“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学生有了一个全局的预习了解后,可以提出自己预习中的困惑、不懂的知识点,这样教师的讲解、知识的牵引就会有的放矢、就会被学生容易吸收,从而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更进一步探究新的知识。

二、学会阅读,探究资源

阅读方法是理解读物内容,从中接受信息所采用的手段或途径。新编历史教材的综合性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叙述减少,历史知识的外延扩大了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教材的阅读认真仔细。教材的正文部分想必每个教师都是十分重视学生读记的内容,这里我所说的是几个微不足道的地方。首先,要仔细阅读单元的引言部分,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的引言中“隋朝开通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从中我们知道隋朝虽然短暂,但在历史长河中还是有一定贡献。“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同理,教材每课的“引言”基本都是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回答的,要引起重视。其次,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史事”。如:在“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中讲到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时,“相关史事”中提到唐玄宗、杨贵妃、高力士、李林甫、杨国忠这些人物学生比较熟知,这些史事既能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还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现在学生学习了解知识信息的来源广泛,可以借助图书馆、网络查阅搜集获取资源。一个两个不足为重,长期积累对学生的知识容量、综合素质的培养大有益处。

三、学会思考,正视历史

学习历史,不仅仅是学习教材中的历史叙述或历史史料,而是一个与过去、自我和未来对话的过程。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历史材料、历史事实进行时间、空间的纵横比较分析。其实,教材中有一系列的问题思考,如:“阅读元朝的疆域图。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想一想: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等,还有教材中的“知识拓展”,有简单也有复杂。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上网查资料、讨论等活动,得出结论。也许,得出的结论与教师理想中的答案有着一定的差距,这并不重要。因为,由于社会阅历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考同一问题的时候,由于价值观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所以说,我们不必过多去计较结论的完整与否,而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思考方法、思考方向是否正确,只要时时给予引导、点滴积累、长此以往,學生就会掌握学习历史的学习方法、资料搜集方法、逻辑分析方法,了解历史的运行规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

教无定法,学有章法。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在变化的实际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不断研究和探索,最终,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中考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新历史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