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支持干预对提升自闭症儿童课堂适应能力的个案研究

2019-04-09 05:09范秀辉周敏玲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个案自闭症指令

范秀辉 周敏玲 何 瑛 谢 利

(广州市荔湾区耀华小学 广东广州 510140)

融合教育的推进让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然而因他们本身的特质,在参与普通班级课堂的学习时存在诸多的适应困难。自闭症儿童语言理解与沟通能力有限,社交互动存在很大障碍;多数自闭症儿童伴随有各种行为问题,如刻板行为、大声喊叫、哭闹、课上离座、不听指令等;认知理解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距,对知识点理解困难,且学习不能举一反三,难以灵活运用。自闭症儿童的这些特质严重影响了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常常只能被动、有限参与课堂,表现为主动性较弱,从不或只是偶尔举手回答问题[1],自身与课堂环境不能达成一种平衡与协调状态,因此在普通班级课堂适应上存在较大的困难。本研究拟在现有教育环境下,通过同伴支持干预,力图为班级中的自闭症儿童提供可能的支持和资源,以帮助他更好地适应班级生活,提升课堂适应能力。

二、研究对象

(一)个案基本信息。小杰(化名),6岁半,自闭症患儿。剖腹产,出生时无异常,1岁1月开始走路,4岁后才开始有简单的发音,后到医院诊断为自闭症,之后在专门的自闭症儿童训练机构接受过系统训练。小杰身体发育正常,体重、身高与同龄儿童相当,无肢体障碍,无重大身体疾病。家中有一位大三岁的哥哥,哥哥一切正常,父母做服装批发,家里经济状况较好。入学时做测试韦氏智力测验VIQ45分、PIQ58分、FIQ49分,中度智力低下。

(二)个案能力情况。

1.生活自理。小杰在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方面都较好,因此日常的生活自理技能都有较好掌握,包括课间喝水、如厕、用餐、穿脱衣服鞋袜等都能很好完成。

2.社交沟通。语言理解、沟通与表达方面与同龄儿童差距较大,仅能回答少量简单问题,能表达自己的少部分需求,常常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主动沟通与表达能力弱。

3.认知理解。识字能力不错,能记忆普通教材中的生字,并能组词,但对字词的理解有困难,也不会运用;对计算很感兴趣,但对于需要结合实际运用的数学知识理解有困难。

4.行为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小杰没有明显滋扰到他人的行为问题,这使得他由学校特教班转介到普通班级成为可能。不过,也有表现出一些刻板行为,譬如放学铃响后想要立刻离开学校,调课时会表现出焦虑等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运用自编的《随班就读学生课堂适应观察记录表》对个案进行课堂观察记录,运用自编的《随班就读课堂适应访谈提纲(教师版)》对个案所在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进行访谈,明确个案在适应普通班级课堂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针对个案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实施同伴支持的干预方案,以个案研究方法进行追踪研究。

三、研究过程

(一)个案在课堂适应方面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1.课堂规则不理解。课堂规则是指学生在教室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遵照执行的行为准则[2]。理解课堂规则,并很好地执行,既能帮助自己更有效投入学习,也能做到不干扰他人。观察发现,个案对班级的课堂规则理解还有一定困难,主要包括课前起立问好、课后和老师说再见、端坐、静息、齐读、跟读、点名时有适当的回应、拿出指定的文具或书本、排队等。个案在执行这些课堂规则时,完成的质量不高,或者是比别人慢好几拍。譬如起立问好时只能起立,不能鞠躬说“老师好”;坐姿歪歪扭扭;要求静息时总是要抬头张望;不理解齐读、跟读的意思;拿书本或文具时要比别人慢很多;排队时总是脱离队伍。

2.听指令有困难。在学校生活中,会接收到来自老师的各种指令,是否能很好的理解指令并适当反应,直接影响个案能否适应班级生活。归纳起来,个案所在班级的指令大致可以分为集体性指令和单独的指令。

集体指令即是老师面对所有学生的指令或是提问。观察发现,个案对老师集体性的指令没有适当的反应,譬如老师让翻看到试卷第几题时,他不能看到相应的题目,但老师单独点名提醒他,他又能做到,其表现为在集体环境中,他不能关注到老师的指令,听而不闻。对一些超出他理解范围的指令,他就更不能正确执行了,比如体育课上进行常规口令练习转向,个案前后左右的方位概念还未完全清晰,老师发指令之后他要么转错,要么站着不动。总的说来,在个案能理解的指令中,老师给予单独指令的反应好于集体性指令;而对于其认知理解不能及的指令,他会不做回应或错误反应。分析其原因,个案在上小学前一直在专门的自闭症机构接受康复训练,教学多是一对一或小组教学,而非普通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个案习惯了有人单独对其发指令,所以在集体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较大的不适应。

3.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课堂活动参与指个案在参与课堂活动时的表现,从所得观察资料发现大致包括专注力、课堂参与主动性、询求帮助等三个方面。从资料可见,个案课堂专注力很差,特别是老师讲解的内容稍微复杂,语句长、语词多时,他就会出现很多小动作,比如左右环顾、看窗外、发呆、低头、玩手指、抠手指、玩笔等;课堂参与主动性不足,从不跟随同学齐声回答问题或举手回答,齐读时不愿意开口,偶尔动一下嘴,声音也会很小;在课堂上遇到一些问题时,他不知道如何处理,不懂得要跟老师或同学询求帮助来解决,如在象棋课上,他没有拿到棋子,却不知道向老师或发棋子的同学要,没有棋子就一直呆坐到下课。

4.独立作业与测试的能力不足。观察发现,个案在独立作业时表现为特别不自信,做完一题之后总想要和同桌确认是否正确,然后才继续做下一题。测试时,不理解考试规则,不懂得要独立完成,总想着左顾右盼,并且测试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规划好时间,不懂得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往往做完一题就出现一些小动作,以至考试结束时,试卷还未完成。此外,个案对题意理解有困难,即便老师读题后也不能理解,做题全凭记忆平时的题型,依葫芦画瓢,如果题目稍有调整,他就会做错。

5.人际互动困难。在班级中,个案的人际互动包括与老师、与同学的互动。个案几乎没有主动互动的动机,都是被动与人互动,如别人来问他,或者陪读姐姐提醒他去和同学互动等等。即便是同学或老师主动和他互动,他也表现为不愿意与人对视,低头不语或逃离表示拒绝互动。课间时,无人提醒的情况下就一个人呆坐着,不知道要和同学玩,难以融入班集体中。

(二)同伴支持干预与实施。

1.挑选同伴小老师。同伴小老师的挑选特别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研究过程是否能顺利开展和进行。本研究中按照出勤率高、能妥善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热心服务他人、有责任感、有爱心、耐心、愿意当小老师、对班级里的特殊同伴友善、家长支持参与等几个方面进行筛选,共选出5名小老师。

2.培训同伴。同伴小老师的培训分三步进行:首先让同伴小老师和个案进行破冰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钟”“石头剪刀布”“水果蹲”等。游戏中让小老师更深入地了解个案的特征,并且引导同伴小老师在游戏中要顾及个案,初步感受作为小老师的职责,要关照或关注到个案;其次是播放个案课堂上的视频,让小老师观看并说说个案在课堂上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得到帮助;最后是针对个案的特征给出给予帮助的策略与办法,并进行具体的任务分工。

3.监管与再培训。每周进行一次小老师工作汇报与反馈,搜集小老师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或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探讨问题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及时调整和改进。如小老师在帮助个案时,可能会发出声音影响到课堂纪律,这时研究者就把这个过程拍下来,播放视频让大家分析,怎样做既可以帮助个案,又不会影响课堂,大家共同探讨可行有效的方法:在能用动作提示的情况下,就不要有口语,即便需要口语也要压低音量,保证不影响课堂,不影响其他同学;并制作一些视觉提示卡,让小老师在必要的时候出示图卡来提醒个案,替代口语提示等。此外,监管过程还充分利用个案的陪读姐姐,由陪读姐姐负责提醒小老师提供给个案支持,并及时对小老师的工作给予回馈,如在小老师的工作记录卡上给予“☆”奖励,月末时累积的“☆”可以兑换小礼品。

四、干预结果

(一)课堂规则适应成效显著。研究期间,小老师针对个案在与人问好、说再见、端坐、静息、齐读、跟读、点名时有适当的回应、拿出指定的文具或书本、排队等方面给予协助。小老师结合实际情境,提醒个案要做得更标准、更规范,譬如齐读时,个案刚开始常不愿意把书立起来读,而老师要求齐读时要把书捧起立在课桌上朗读,经过小老师一段时间的提醒后能主动按要求齐读。从下表可以看个案在实施同伴支持干预之前,各项目均不能独立完成,经过两个月的同伴支持后,12月表现出明显的进步,一半以上能独立完成,到2018年3月、4月,课堂常规基本能很好适应,同伴支持对于个案课堂规则的适应有明显成效。

表1 小杰课堂规则适应情况记录表

(二)借助模仿同伴来理解指令。观察发现,个案对老师的集体性指令由刚开始的“听而不闻”,逐渐能关注到讲台和老师,对常用的、反复重复的、可以动作回应的指令有较好的反应。即便有的时候不能马上理解老师的意思,但能主动留意身边的小老师,模仿同伴的动作。虽然在指令的听从方面,他仍显得会比别人“慢一拍”,不过相对研究初期已有较大的进步,基本能跟上班级的进度和步调。

(三)课堂参与更积极活跃。研究初期,个案小杰在课堂上很难参与,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语文课堂表现得尤为突出,常会发呆张望。从图1可以看出研究初期个案课堂上不专注时间有多有20 分钟左右,有半节课都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经过同伴支持干预之后,除语文之外,其他学科课堂上不专注的时间均有明显减少。观察分析,随着语文知识点的难度加深,上课内容需要理解语词,且老师在分析课文时,很多时候都要靠想象去理解,个案在这个方面表现为更大的困难,因此不专注的情况仍存在。在课堂参与方面,从图2可以看出个案由刚开始从不回应老师的提问,也不举手发言,到后面逐渐能主动举手,或跟随同学一起回应老师提问,且次数逐渐增多。从陪读姐姐的访谈中也印证了“他现在上课积极了很多,如果他能回答的,他都会主动举手,而且还举得很高……”,这表明在干预之后,个案在课堂活动的参与上表现出明显的进步。

图1 个案课堂不专注时间统计图

图2 个案参与课堂活动次数统计图

(四)独立作业与完成测试。个案在做作业和测试的能力上有很大的提升,明确了所需要完成的题目之后,知道一题接着一题做,直到完成题目,能自我管理整个做题的过程,且明白了做题的时候不能抄同学的答案,需要自己独立完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以空着,之后问同学或老师。从做题的完成情况来看,同伴小老师辅助个案完成作业存在一定困难,作为二三年级的同伴,在自我约束方面尚还不成熟,很难辅导个案做作业,小老师在辅导个案作业时通常都以告诉个案答案的方式辅助,因此,在作业方面,小老师只能提醒小杰完成未完成的作业,不能进行知识点的辅助或讲解。

(五)人际互动能力明显提升。研究初期,个案与他人的互动都表现为不愿意与人交往,当别人主动和他打招呼时,他通常都表现为“不搭理人”“自己走开”,害怕与人互动。小老师在为个案提供支持与协助过程中,个案由刚开始的强烈排斥、拒绝,到慢慢不那么抗拒,之后逐渐乐意回应他人的互动,到最后能主动与同学互动,整个过程表现出明显的进步。从图3中可以看出,小老师能在老师的监管下,主动与个案互动,增加与个案互动的机会,帮助个案建立起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到后期,个案开始主动与同伴互动,从无到有,慢慢开始增多,发展到后期他还主动去管同学,如下课后需要排队到操场进行大课间,他还主动提醒同桌:“XXX,快点,排队啦!”从陪读姐姐的访谈中也得知“他现在更愿意呆在三(1)班了”,很喜欢上学。由此可见,同伴支持干预对个案人际互动有明显的帮助,个案在与小老师较频繁的互动中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慢慢融入班集体中,表现出主动的互动。

图3 个案同伴互动次数统计图

五、反思与讨论

(一)同伴支持干预方案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管。在实施同伴支持干预方案时,同伴作为小老师要对个案进行支持和帮助,但对年龄尚小的学生来说,他们必须要经过一定培训,需要了解个案的相关特征,掌握与个案相处的方式,并且要及时了解支持的进展和在支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作为一位特教班教师,因工作量的原因无法做到时刻蹲点在个案所在班级对小老师进行监管,因此充分利用陪读姐姐这一资源,通过与陪读姐姐沟通,让其明确研究者的意图,对小老师的支持行为给予及时反馈与监管,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这种“影子老师+特教班教师”的模式能对同伴支持干预方案以极大的助推作用,影子老师能及时向研究者反馈个案与小老师的情况,对整个研究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同伴小老师的模范作用能带动班级形成接纳个案的良好氛围。研究初期,观察会发现有少部分同学看到个案很多事情都不会,需要小老师帮助和提醒,因此,会有一些不友善的言辞,如说个案“傻”“白痴”等难听的话语,而整个研究过程下来,在小老师的带头下,在榜样的示范下,其他同学逐渐明白帮助个案是会得到老师的肯定的,这种模范作用使得班级逐渐形成正向包容接纳的班级氛围。在研究后期观察发现,有部分同学会主动与个案玩,课间关心个案的作业,帮助他、提醒他,这让个案感受到班集体对他的爱,而他也逐渐融入了这个班,更愿意与同伴互动和交往了,逐渐出现了主动互动的言语。

(三)语言理解能力不足成为影响自闭症儿童课堂适应的瓶颈。从研究所得资料发现,同伴支持干预方案对那些能直观反应的课堂适应内容有明显的成效,能让个案基本跟上班级的步调,但对于深层次的课堂适应,譬如学业能力的适应,这一方案就存在一定局限性。简单来说,个案的核心障碍在于语言理解与表达困难,同伴能帮助其理解课堂或班级里惯常性的情境或指令,但对于更深层次的认知学习,难以以这种方式帮助其克服自身障碍。因此,自闭症儿童要能更高层次地融入班集体当中,还需要提升自身的语言理解能力,这也是未来研究的需要去弥补的方向。

猜你喜欢
个案自闭症指令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G90车外圆仿真》教案设计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中断与跳转操作对指令串的影响
一种基于滑窗的余度指令判别算法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