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造林景观生态林改造提升的方法初探
——以西集镇中心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2019-04-09 06:00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李荣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9年6期
关键词:集镇平原长势

文|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李荣

为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012年初,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城市人口密集、污染相对突出的平原地区新建造林面积100万亩。随着造林工程的陆续完成,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绿色环境品质需求的提升,部分单纯的平原造林已经无法满足周边群众的要求,故对原平原造林如何改造成了新的课题。

图1 区位图

图2 原平原造林施工图

笔者有幸从2016年西集镇中心公园方案招投标开始,到2018年方案基本落地施工完成,全程参与该项目的方案设计与实施,故在设计和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平原造林项目改造成公园的设计有以下几点方法和步骤的总结:

第一,须对平原造林地块的现状条件进行深入的调研,包括地势情况、养护作业道、现状植被生长情况等。

西集镇中心公园地块为2012年平原造林工程,位于京哈高速以南,郎东村以西,沿政府路两侧,平原造林设计以慢长树为骨干树种的自然片状混交林,形成较稳定的森林景观,沿路增加了复层种植,丰富了林缘景观。场地内地势较平坦,标高低于政府路,有自然式土路作为养护作业道,为提升成公园打下了较好的基础,骨干树为国槐、绒毛白蜡、法桐、油松、白皮松等乡土树种。从实际造林效果和植物的生长状况来看,沿政府路和林间部分植物长势较差、平原造林中的大多数灌木长势较差、部分树种病虫害严重,如白蜡、部分区域有病残树。详尽的现场调研能为设计提供更好的支撑,平原造林改造项目尺度大,地上物更复杂,要想做的方案好落地,必须对各类地上物进行细致的调研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的改造方案才会更贴近实际,更方便落地。

第二,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对现状养护路、活动场地、现状植被、城市界面景观等方面的改造原则和措施:

图3 现状道路利用图

图4 改造强度分区图

图5 北侧轴线植物特色图

图6 南侧轴线植物特色图

图7 一般改造区种植模式一

图8 一般改造区种植模式二

图9 开林窗种植效果图

1、现状养护路:尽量沿用原有作业道路由设置游园路,减少对场内植物的移植和破坏。

2、活动场地:活动场地应根据居民及人流来向布置各场地,方便人的使用,尽量设置在林下或者选在植物长势不好的区域,减少对场内植被的破坏。

3、现状植被:尽量保留现状植物,在林间和林缘适当补植乔灌木及地被,提升景观效果。

4、城市界面景观:场地内沿城市界面景观应考虑城市景观、尺度和节奏应按城市尺度来设计,新增花灌木和地被,提升主要城市界面景观。

根据以上原则,西集镇中心公园改造最大限度的对现状路由进行了保留,对现状路由的利用率达到了70%,活动场地也多采用林下活动场地,在植物长势不好的区域设置相对较大的场地,场地能满足老年人活动、儿童活动以及部分室外运动,主要轴线位于中间偏西侧,是因为西侧原造林植物为白蜡,而白蜡在通州受病虫害严重,长势不好,甚至枯死的也不在少数,而在平原造林原设计中的灌木相对长势也相对不是很好,也有很多死亡的现象,故根据实际植物长势把主要轴线和活动场地设置于偏西的位置,场地相对较大,能满足大型活动的需求,也能进行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展示及科普。

第三,明确不同区域的改造强度。

不同的区域需要不同的改造强度,这样才能达到景观效果与节约资金的平衡。主要轴线、主要广场、人流量最集中、最具特色的区域为重点改造区域,该区域改造强度应最大,打造特色景观;一般活动区及道路为一般改造区,只需在可视范围内进行改造;其余大部分区域应为现状保留区,只需对现状进行病残树的移除及补植,在保留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进行完善。

西集镇中心公园设计根据改造强度对全园进行了分区,分别为重点改造区、一般改造区和现状保留区三种不同的类型,对不同的改造强度有不同的改造措施。

图10 地被种植意向图

1、重点改造区:

位于主轴线及主要广场区域,该区域为人流最集中的区域,也是主要景观区,可用于举办大型活动以及地域特色文化的展示,该区域改造力度最大,改造措施是对现状苗木进行移植,新植特色植物,打造特色植物景观,对于政府路北侧轴线,取名“缤樱大道”,特色植物为樱花樱桃,打造缤樱浪漫的春景。

主轴线的南段也是重点改造区域,谓之“静林怀古”,主要表现西集的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该区域的树主要来源于西集镇发展过程中需要移植的大树,以这种方式保留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

沿政府路两侧各十米也为重点改造区域,该区域为市政路景观,改造方式为增加植物景观层次,补植一些长势不好的树种,增加林下地被,打造植物大景观,打造特色景观路。

2、一般改造区:

一般改造区位于主要道路和一般活动场地周边10-15米范围,也是游园过程中人视可见范围。在该区域主要的改造手法为移植10-15米范围内的现状植物,增加高大乔木和花灌木,形成异龄树组团,丰富林相变化,打造更精致的植物景观,丰富游园体验。

3、现状保留区:

其他大部分区域均为现状保留区域。该区域主要的措施是保留现状植物,在植物生长不好的区域开林窗,适当增加食源蜜源植物,例如金银木、山楂、柿树等,满足鸟类及小动物的需求,增加动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环境更加稳定。在现状保留区的林下增加地被植物,设计采用野花组合或者成熟的宿根花卉,不仅盛花季节形成区域性独特的植物景观,而且能减少草坪用量,实现节水节能,低维护的低成本管理。

图11 西仪印象效果图

图12 船型小品效果图

对于以上所有区域原有树木的移植分为场内移植和场外移植两部分,场内移植的苗木主要是指把改造区域长势相对较好的苗木,移植到全园长势不好的区域以及对保留区域病残树的替换;场外移植主要是对改造区域的病残树进行场外移植,对其进行更加精心的养护管理,待恢复后用于村庄、沟渠等其他区域的绿化。

第四,深挖场地文化,设计中融入具有地域特征的元素,体现地域特色。

西集项目北侧轴线之所以打造滨樱大道是因为西集的土壤为适合樱桃生长的天然沙壤土,樱桃为西集的特色水果,种植规模达到1万亩以上,是北京樱桃种植面积最广、樱桃园最多的区域。樱桃花期为3-4月,果期为5-6月,而樱花花期为4月,打造樱桃樱花景观就能延长整个区域的花期,为游人提供更稳定的景观。体现西集地域特色,为该区域的产业和旅游服务。

而在南侧轴线重点改造区域静林怀古景区除了种植城市拆迁移植的大树外还打造了体现运河记忆和运河文化的景观,之所以打造运河相关的景区是因为西集镇镇名的由来是为迎接燕王朱棣过运河而设仪仗队,此地为西边仪仗队的西段,后形成聚落,因而得名西仪,后因历来为交通要冲而形成集市,又曾名西仪集,西仪因河得名,因河而兴盛,生于河,养于河,都深深打上了运河的烙印,故在中心公园的设计上须加入运河文化,对运河文化有所展现。

根据以上步骤和原则进行西集项目得到了西集镇镇政府的认可,既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活动场地和游园体验的需求,体现了地域特色,又能最大限度保护原有平原造林成果,达到节约投资、恢复生态,增加动植物多样性的需求,发挥更大的生态和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集镇平原长势
结瓜盛期“歇茬” 恢复长势有“方”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平原的草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浪起山走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华北铁路开通令沿线集镇层级有何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