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音教学中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19-04-08 09:11祁志红
文理导航 2019年9期
关键词:练习观察能力拼音

祁志红

【摘 要】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教学任务“识字、阅读、写作、学好普通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在工具性这一特点中的重要体现。本文旨在“为孩子终身发展、终身学习”,在拼音教学实践中,采用“看一看、拼一拼、说一说、练一练、比一比”等方法教会孩子创造性地学习拼音,又培养了孩子观察的目的、方法、顺序、规律和习惯等能力,收效颇丰。

【关键词】拼音;练习;规律;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要重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并使之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

学生在体验性学习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学会观察。观察,是一种获取事物、感知事物的知觉活动,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在观察中人们不断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从而对事物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认识。观察能力不仅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还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他们天真无知,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很多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没有养成。教师从孩子入学后的第一课开始,就要站在“为孩子终身发展、终身学习”的角度,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教会孩子学习方法,又要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会留心观察。本文旨在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具体方法是:

一、看一看拼一拼,确定观察目的

目标导向理论认为:目标导向行为是为了达到目标所表现的具体行为,是代表寻求、达到目标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学目的就是教学活动行为的导向,师生所有的教学出发点、互动、归宿点等都要围绕“教学目的的导向”来进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亦是如此。而一年级的孩子缺少生活经验,没有形成观察习惯,认识事物的目的不明确,注意力不能集中到主要事情上,观察到的事物是杂乱无章的,抓不住事物的本质。所以,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一幅图或一个事物,可以按照“确定观察目的—明确观察任务—明晰观察要求”这一步骤来教学。在目标任务的导向性指导下,学生的观察才有效,思维的逻辑性才能得到培養和发展。

二、说一说拼一拼,明确观察顺序

一般情况下,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事物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总有前因后果,有主要和次要之分,有普通和特殊之别。根据认识事物过程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早到晚、从整体到局部”等方位、时间顺序进行观察,还可以根据观察“平视、仰视、俯视”等观察点的不同,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才能学会把图看完整,才能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对事物进行全面了解。

三、比一比拼一拼,掌握观察方法

善于观察的人,一定是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观察技巧,能够对正确的观察信息进行思考和理解,形成准确的感知。所以,学会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非常重要。最常用的观察方法有五官法和比较法。

1.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在巧练中掌握“五官法”

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阅读、写作、学好普通话的工具。但由于它是抽象的符号,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要想学会并掌握它,并不容易。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材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五官法,即运用耳、鼻、眼、口、身等感官进行感知,做到“五到”,就是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使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由抽象到具体,由形象到认知,由浅表到熟知……在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中不断提高观察的效力。

如在学习拼音字母b和d、p和q的时候,可以按照“看图形—听发音—观口型—练发音—动手做”的步骤,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寓学于乐,使学生能够辨析并牢记b和d的拼音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运用体验建构式理论,在巧练中掌握比较法

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对比,进而提升认识,并重新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再构建。学生在学习拼音字母时,常常困惑于拼音数量多,形状也很相似(如b和d、p和q、ei和ie、ui和iu等),如果观察能力不强,观察方法不科学,就会造成学生拼音基础不扎实,在作业、考试中丢分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几组形状相似的拼音排列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它们在“书写要求、规律、书写方向、字母组合、发音口型”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体验等巧编儿歌进行快乐学习,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快乐学习拼音。

四、练一练拼一拼,熟悉观察规律

人们是通过感觉器官来了解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观察力能够在感知过程中得到提高,只有遵循感知的规律,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拼音教学中,常用的感知的规律主要有:

1.遵循强度律,巧练拼音

人们能清晰地感知强度鲜明的事物,否则反之。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常常忽略“大小、高低、左右、上下、前后”等强度对比比较弱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被感知对象的强度,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如在学习两拼音节的时候,声母和韵母能够被学生清晰地感知,并能清晰而准确地读出声母和韵母的读音。但是,在学习三拼音节的时候,由于介音强度不够,容易被学生忽略,甚至在拼读时,常常漏掉介音。因此,在教学三拼音节时,我会有意识地增强介音的强度,把介音读重一点,引起学生对介音的注意。经过强化介音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慢慢地掌握三拼音节,从而在拼读时不会漏掉介音了。

2.遵循差异律,巧练拼音

事物与它的背景反差越大,越容易被人感知;反差越小,则越模糊。平时在讲解容易写错的拼音时,我用白色粉笔抄写题目,用红色粉笔把学生写错的拼音字母或声调凸显出来,利用色彩的对比反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观察,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印象,增强记忆效果。

3.遵循活动律,巧练拼音

在生活中,活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在观察中要利用活动的规律,达到观察的目的。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是注意力和持久力都比较差,而写在书本上、黑板上的知识都属于静止的物体。特别是拼音符号比较抽象,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持续停留在学习上。这时候,教师需要通过课件、卡片、游戏等活动,化静为动,让写在书上的拼音字母活动起来,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就会立刻被调动起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遵循组合律,巧练拼音

在实际观察中,面对杂乱无章的事物,人们常常通过分类、组合的方式,将它们组成一个整体进行观察,从而找出它们的特点。在拼音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一些看似杂乱无章、没有规律的拼音字母,进行归类组合,找出它们的特点,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如前鼻韵母(an、en、in、un、ün),把它们组合起来,就能发现前鼻韵母的特点是后面都有一个“n”。后鼻韵母(ang、eng、ing、ong),把它们组合起来,就能发现后鼻韵母的特点是后面都有一个“ng”。

5.遵循协同律,巧练拼音

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五种感知器官和观察时各种规律的统一协调,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多种形式和方法的同步共用,触感并发,思接千里,从而达到通感共振共鸣,对事物的观察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在拼音教学里,有些拼音字母因为发音相似或读音相似,导致学生难以区分,如nǐ和lǐ、zǐ和zi、lán和nán等。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区分呢?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增强这些拼音字母不同之处的读音,让学生分辨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并尝试着读出来。用对比强烈的颜色——红色和白色的笔,把拼音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辨别,使学生在多种感官和观察的各种规律的综合运用中掌握汉语拼音。

五、练一练拼一拼,强化观察习惯

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学拼音的素材,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拼一拼、练一练,让课内知识在课外得以延伸,使拼音知识生活化。学生在长期的生活观察中,能够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石。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教会孩子创造性地学习拼音,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猜你喜欢
练习观察能力拼音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