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成效分析

2019-04-08 09:12王伯超
文理导航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评估人才培养

王伯超

【摘 要】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通过对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衔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成绩分析,发现目前存在以下问题:目标定位与认知状况模糊,课程衔接不紧密,专业与就业的偏离等。为此,应将中职与高职管理纳入同系统,完善顶层设计,建立中高职衔接考核指标体系,包括招生情况及生源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两个方面,对中高职衔接的成效进行分析,以促进中高职的良好衔接。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评估;人才培养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职业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推进中高职有效衔接是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理论基础

目前针对中高职衔接的成效评估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其中,江苏省在办学模式及效果评估上颇具特色,该省建立的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从建设目标与思路、基础能力建设、课程改革与教学管理、质量与效益、特色与创新项目五个方面对中高职衔接的成效进行分析,形成了完整的衔接效果评估机制。建立评价体系,能够反作用于衔接过程,促进中高职有效良好衔接。本文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中高职衔接的成效,该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試点单位、浙江省重点建设高职院校。现统计,该校从2019年至2021年的计划转入情况,合作中职学校18所,衔接模式为“2+3”与“3+2”,合作专业21个,计划招生人数2710人,可见合作已达到一定规模。

二、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高职衔接在目标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衔接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面向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已转入高职的学生、毕业生三类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中高职衔接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分别收回有效问卷862份、362份、197份。归纳总结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目标定位与认知的模糊

中高职衔接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以满足产业升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中高职衔接中的参与主体,要确认自身的定位,清楚衔接的内涵与外延,是中高职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47.2%的中职学生对中高职衔接的概念缺少了解,只有25.3%的中职学生注意到课程专业知识的衔接,注重技术技能的深化培养及学习上的衔接等方面。有67.4%的高职学生对中高职衔接的概念缺少了解,只有12.2%的高职学生注意到中高职衔接在课程专业知识的衔接,以及注重技术技能的深化培养特点。对于相关概念认知的模糊与缺失,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与就业前景,而对培养目标的认知缺陷严重,则会导致中高职衔接的效果与预期出现一定的偏差。

此外,在人才培养标准的定位与培养目标上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调查结果显示,24.3%的中职学生认为与同专业下的就业班相比,并未感到更加强调技术技能的培养,没有感觉到明显的区别与偏向,只有68.1%的中职学生明显感觉有区别。有36.2%的高职学生认为与同专业下的其他方式入学同学相比,未感到强调技术技能的培养倾向,只有56.9%的学生明显感觉有差别。

2.课程衔接不紧密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所在。调查分析课程衔接的效果,分析课程设置,管理体制,培养目标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可促进中高职的良好衔接。课程的有效衔接,体现在专业课程内容应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一贯承续,而不存在重复与断层。调查结果显示,有19.1%的高职学生认为中职与高职课程在内容上没有层次,不存在递进关系。在课程内容方面,有77.9%的高职学生认为与中职阶段相比,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

另外,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也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中等职业基础教育的薄弱,导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开展,学生对后续的专业知识在掌握上有一定的困难。现面向已完成中职教育,已转入高职的学生,就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与其他三种入学方式——单考单招,普通入学,提前招生的学生在课程成绩上进行比较分析。此处样本选取2015级与2016级该高职的学生,截止到第四学期,对课程考核未通过的人数进行统计。

分析在2016级三门及以上课程未通过的人数中,各种入学方式在其中的占比,发现以中高职衔接入学的占19.7%,高于单考单招的10.3%,接近提前招生的19.9%。而在2015级中,以中高职衔接入学的占16.7%,高于单考单招的15.7%以及提前招生的16.2%。

然后分析各种入学方式中,三门及以上课程未通过的人数在该入学方式总人数中的占比,发现2016级以中高职衔接入学的占11.8%,高于普通入学的10.2%,单考单招的9.6%以及提前招生的10.6%。而在2015级中,中高职衔接的占比为15.1%,高于其他入学方式。这反映了课程衔接的失位,在知识拓展的深度和广度上的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

3.专业与就业的偏离

中高职的有效衔接是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分析中高职衔接的效果,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必然是其题中之义。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在专业与就业之间存在偏离,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还有待提高,有38.1%的人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只有61.9%的人就职于专业相关的领域。分析原因,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是因为“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35.1%),其次是由于“不符合自己的发展目标”(27.0%)。另外,在专业知识与就业能力的对接中,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距离,有28.3%的人认为所学的专业知识不够适用于工作需求,大部分与工作内容脱节,有68.3%的人认为大致适用,但还有一部分认为知识需进一步提升。

另外,虽然中高职衔接是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中职学校实现由终结性教育走向终身性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在上升通道上,大部分中职学生的终点是高职学校,升学途径比较狭窄,渠道并不畅通。而调查显示,有74.2%的人倾向于继续深造,加强学习,体现了对终身教育的需求。

三、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方法与对策

鉴于目前衔接中的问题,在效果上还未达到职业教育对于中高职衔接的要求,“两校两制”的模式也制约了中高职的协调互通,为此,应建立中高职衔接考核指标体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中职与高职的管理纳入同一系统,建立一体化管理平台,完善顶层设计。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评估:

1.招生情况及生源质量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原因,目前在衔接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源萎缩与流失,包括在中职与高职学习阶段的学生流失及当年转入高职报到率未达到预期,导致合作计划人数与完成率之间出现了差异。另外还要对生源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入学基础、综合素质与专业认可度三个方面。入学基础包括生源结构、录取成绩等方面。综合素质则是对学生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及各种能力的综合测评。专业认可度是调查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情况,包括专业认知、专业喜好度和行为表现三个维度。

2.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養质量包括专业满意度,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中高职交流、课程考核、毕业生情况等方面。专业满意度包括对专业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的总体满意度。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组成,因此对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执行,应在市场对人才需求进行调研的背景下展开,包括评估课程目标是否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是否有课程内容超纲,出现课程设置重叠、倒挂等情况。

中高职交流应包括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教师互访、参观实训基地、检查授课计划、学生交流等方面。课程考核是考量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指标,因此要对过程考核、终极考核等成绩进行分析,评估培养质量。此外,人才培养质量还应包括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毕业生进行调查,评估就业质量,包括专业相关度、企业满意度、职业素养、工作能力等方面。

最后,对以上指标设置评价标准与计分方法,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估中高职衔接的成效,根据计分高低将之分为三个区段,分别对应衔接效果为整体有效、基本有效、无效。在评估结论为基本有效或无效的情况下,需结合评价意见进行改进与完善,最终达到中高职衔接有效评估的各项条件。

【参考文献】

[1]徐田强.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评估标准与方法——以会计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7(18)

[2]堵有进.中高职衔接的现实问题与破解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13)

[3]陈容.中高职衔接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7)

[4]邵元君.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基金项目: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科研项目一般课题《中高职衔接成效分析-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WZY2018042))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评估人才培养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Make Efforts,and You’ll Get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