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江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并骨折的治疗中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并骨折治疗的病患34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患给予侧副韧带重建术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另一组病患给予单孔微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设为治疗组,每组各17例病患,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患在经过了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后,治疗组病患的掌指弯曲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4.1%,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5.3%。结论:在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并骨折的治疗中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能有效改善病患掌指的弯曲程度,且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实行。
【关键词】掌指关节;韧带;骨折;钢板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71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269-01
人们在活动时,人体最容易出现韧带损伤的部位就是掌指关节,并且还容易造成关节撕脱性骨折,临床常规的治疗方法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若是采用外固定手术对骨折部位进行治疗,也难以做到对位,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可能会造成关节面的缺损,对掌指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临床上多采用内固定手术,手术中多使用螺钉、张力带等进行固定,但效果欠佳[1]。因此在本研究中,旨在在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并骨折的治疗中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并骨折治疗的病患34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患给予侧副韧带重建术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另一组病患给予单孔微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设为治疗组,每组各17例病患,其中对照组病患男9例,女8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4.1±14.4)岁,治疗组病患男10例,女7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4.8±14.7)岁,对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参与研究的所有病患都是自愿的,并且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本组病患单孔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病患采取仰卧位,并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采取气压止血,作S形切口于病患掌指关节尺背侧,直至掌指关节,在切口远侧位置偏斜处,将近节指骨的底部和侧面进行暴露,并对内收肌腱膜进行切开,然后拉向掌侧,将骨折端部位进行充分暴露并清理,使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反复的冲洗。接着将骨折块进行复位,并抵压骨折对位,如果骨折块比较大,则需要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的固定[2],然后在骨折块的中间位置,放置单孔微型钢板,对骨折面的深度使用钻头钻孔进行测量,并将螺钉拧入,固定锚固,对骨折部位的复位情况使用C型臂X线机透视进行观察,确保关节面的平整,最后对关节囊进行修复并缝合损伤的韧带[3]。对照组:给予本组病患侧副韧带重建术,对病患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作纵行切口于病患手指侧方的中间位置,将支持带进行暴露并切断,然后再侧副韧带横行钻孔,从而形成骨性隧道,使用粗圆针连接圆针的一端并穿过隧道,形成“8”字交叉并对韧带进行缝合,最后使用石膏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患掌指关节的弯曲程度以及总体治疗优良率进行对比。疗效判定标准:病患掌指关节恢复正常,能够将瓶盖轻松的打开,则视为优;病患掌指关节活动有所限制,在打开瓶盖时存在轻度不适现象,则视为良;病患掌指关节活动受到较大限制,且无法打开瓶盖,则视为差;优良率=(优+良)×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病患的掌指关节弯曲程度 在治疗后,治疗组病患掌指关节自身感觉正常,弯曲程度为(39~61)°,平均弯曲程度为(50.38±10.54)°,对照组病患掌指关节自身感觉正常,弯曲程度为(31~56)°,平均弯曲程度为(43.49±12.51)°,以上两组数据经过计算得出,弯曲程度(t=2.456,p=0.017),由此可见,治疗组病患的掌指关节弯曲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病患治疗优良率 两组病患在经过了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后,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4.1%,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5.3%,可见,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内固定主要包括了张力带内固定以及克氏针内固定等,操作比较简单,其中的克氏针内固定法,无法对骨折的远端旋转进行控制,导致固定效果不理想,并且克氏针还容易出现松动的现象,病患难以及早开始锻炼,若是使用兩枚克氏针进行固定,则会由于骨折部位的骨块较小,其容易破裂[4];而采用张力带进行固定,其具有抗肌腱拉力的作用,但维持对位效果还是欠佳,以上内固定方法都存在着局限性。微型钢板内固定能够对骨折端产生有效的加压作用,并增加固定的牢固度,而且使用钢板钩将骨折的另一端钩住,从而增加了骨折部位的稳定性,有利于病患及早展开掌指关节的锻炼。但是此种方式还是存在其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骨折块粉碎较为严重的病患或者是骨块过于细小的病患则不适合采用此种方式[5]。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病患的掌指弯曲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4.1%,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5.3%,可见,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并骨折的治疗中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能有效改善病患掌指的弯曲程度,且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实行。
参考文献
[1]王西迅,陈旭辉,孙德弢,等.应用微型单孔钩钢板治疗手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伴撕脱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4):1325-1328.
[2]曲野,刘立柱.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11):50-52.
[3]戚晓冬.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疗效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6):891-893.
[4]付世杰,李哲,张擎柱,等.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药,2016,38(18):2789-2791.
[5]彭义,曲家富,曹立海.钢板与螺钉内固定对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疗效及IL-6、IL-8和CRP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6):816-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