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永杰
【摘 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9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被纳入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改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舒适护理;哮喘;急性发作;护理效果;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149-01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其治疗难度大,治疗彻底性差,极易反复发作[1]。随着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合理的护理路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的显著性[2]。舒适护理是现阶段备受青睐的护理路径,它强调对患者进行个性化、针对性护理,从患者的心理与生理两个方面进行全面护理,使患者处于愉快、舒适的状态,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针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主要采用舒适护理路径,现取得的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9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4~62岁,平均(32.45±2.95)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3.96±1.64)年。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12~67岁,平均(34.51±2.38)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16±2.53)年。两组以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包括用药护理、卫生护理等。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路径,具体护理方法为:
1.2.1 心理舒适护理 哮喘在急性发作时,患者会感到较大的痛苦,产生不良情绪,极易造成患者体内平滑肌出现痉挛症状,使病情加重发展,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耐心、友善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以主动关心患者的病情变化,倾听患者的想法,和他们多沟通,使其得到心理安慰。
1.2.2 环境舒适护理 哮喘患者不同于其他患者,他们对环境的敏感度更强,若病房内有灰尘或是刺激物,会直接导致他们的哮喘发作,甚至恶化。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重视环境护理,保持病区内好的通风性、室内需清洁,并经常性的整理病房中的摆放物,避免出现刺激性气味。
1.2.3 体位舒适护理 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护理人员需要指导其保持正确体位。让患者端坐或半卧于病床上,指导其调整呼吸。若患者感到疲惫感,护理人员需要抬高床头,使患者靠向身后,并在患者腰部加上背垫,防止患者消耗过多体力。
1.2.4 饮食舒适护理 哮喘急性发作时,会导致食欲下降。护理人员需要提前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依据患者喜好建议一些清淡类、高蛋白类食物,以流食为主。叮嘱其不可食用鱼、花生、虾、鸡蛋等过敏性食物。
1.2.5 吸氧舒适护理 哮喘急性发作后,患者会伴有缺氧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吸氧护理。临床表明,吸氧舒适程度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该护理措施。临床中多为双鼻腔吸氧法,这种方法有其突出优势:其管腔大小、插管深度可以被患者接受,且无不适感产生。同时,护理人员为保持患者吸氧的通畅性,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调整氧气流量。
1.2.6 睡眠舒适护理 哮喘疾病的发作时间多为夜间,在此期间,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咳嗽症状,消耗其较多体力,引发睡眠质量下降。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首先要为其创造舒适的休息场所。护理人员需将病房光线调至柔和,保证病区内安静,备用患者衣物,在其哮喘发作时,及时更换。
1.3 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估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患者的生活质量[3]。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心理状态、抑郁心理状态,由研究者通过询问计分。总分越高,生活质量越低,反之越高。护理满意度则采用自制量表完成,分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有研究认为,患者身体对环境温度、湿度、声音、光线等的感觉带来的舒适称为生理舒适;患者自身心理上获得的安全感、满足感或尊重的感觉等带来的舒适称为心理舒适;类似定义还有社会舒适、灵魂舒适等[4、5]。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满足患者舒适需求是我们护理人员的责任。对于患者来说,病房环境的舒适对患者心理及生理均有积极的作用,所以说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活动。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舒适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尽可能早地回归家庭和社会,甚至工作岗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敏,叶学嫦,林婷等.一体化护理改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3):3376-3377,3378.
[2]胡娜莉,田淑芬,陆影等.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9):1839-1840.
[3]张艳.优质护理在改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9):252.
[4]蔡淑慧,苏楚丹,林晓君等.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护理干预对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9):2659-2661.
[5]陳爱美,高晓燕,薛红丽等.强化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