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凡
[摘 要]1994年以来,中国持续保持贸易顺差,然而,巨额贸易顺差有利有弊,它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会导致贸易摩擦和通货膨胀压力等棘手问题。文章选取了6个解释变量,建立了中国贸易顺差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人民币汇率、国内生产总值和工资水平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贸易顺差的结论,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贸易顺差;人民币汇率;国内生产总值;工资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9.07.016
1 引 言
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中国的对外贸易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自从中国2001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后,中国逐渐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对外贸易格局,贸易顺差持续增长,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发展的逐渐失衡,吸引了众人对于中国巨大的贸易盈余的高度关注。然而,贸易顺差对中国来说有利有弊,由于巨额贸易顺差引发的负面效应逐渐大于正面效应,在这种经济背景下,研究中国贸易顺差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将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这对于解决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2 文献综述
学术界对于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观点:GOLDSTEIN 和LARDY(2004)等人认为,人民币汇率的降低会促使中国出口产品在同别国产品竞争时更具优势,进而对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产生影响。ROGOFF (2005)认为由于中国内需不足,导致投资率小于储蓄率才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万慧(2009)认为国家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重要因素。陈东、胡桂武(2015)认为贸易顺差主要受本国投资和本国物价水平影响。针对中国当前庞大的贸易顺差,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贸易顺差问题存在但不严重,另一种是贸易顺差引发的负面效应存在解决的必要性。两种观点都揭示了我国当前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所引发的问题,需要我们提出对策解决,本文尽量从多个视角出发,分析中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
2 中国贸易顺差的基本状况
2.1 中国贸易顺差发展历程与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从一个发展水平较低的局面发展成为连续十多年维持对外贸易顺差的贸易大国。1994年是对外贸易顺差与逆差的分水岭,在1994年之前,对外贸易逆差与顺差交替出现,毫无规律可循。然而在1994年之后,中国一直保持对外贸易顺差的格局,并且贸易顺差由1994年的54亿美元快速增加至 2016年的5097.05亿美元,贸易顺差与GDP的比值也从1994年的1.3%增加到2016年的4.5%。
2.2 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贸易顺差有诸多影响因素,文章主要从人民币汇率、国内生产总值(GDP)、投资、储蓄、本国物价、工资水平六个方面来分析其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
(1)人民币汇率。中国在2005年实施市场化改革后的十多年间,人民币一直保持升值状态。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意味着购买本国相同商品所需的外币数量增加,导致国内生产商品的出口价格上升,出口需求减少。另一方面意味着本国货币购买力的增强,从而促使进口商品的数量增加,有助于对外贸易顺差的减少。然而,与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升值情况相比,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升值幅度较小,不足以对中国贸易顺差的持续增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2)国内生产总值。从1994年到2016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即GDP由48637.5亿元快速增加到743585.5亿元,GDP增长率从14.1%下降到7.91%。虽然增长速度趋于缓慢,但是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仍处于增长的趋势。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意味着我国供给能力加强,出口压力增大,因此促进了中国产品的出口,而進口需求相对减弱,从而加剧了贸易顺差的形成。
(3)投资。在1994年到2016年的二十多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的大量增长,由17042.10亿元上涨到606465.66亿元。大规模投资造成了大量产能过剩,而中国的投资水平仍处于上升趋势,这不仅不会消耗过剩的产能,反而会加剧产能过剩的情况。一旦国内需求不足,过剩的产能无法被消化,只能通过促进出口的方式来消化过剩的库存,出口自然会增多,而出口的扩大则会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处于连续增长的态势。
(4)储蓄。根据储蓄-投资恒等式, 即I=S+(T-G)+(M-X),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T为税收,G为政府购买,M为进口,X为出口,即投资=储蓄+政府储蓄+外国在本国的储蓄。根据这一等式,贸易差额也可以用国内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为标准来进行衡量。如果国内投资需求低于储蓄,那么过剩的产能只能利用对外出口这一途径来消化,加剧贸易顺差的形成。结合中国当前的经济实况,我国投资率虽然很高,但储蓄率较之更高,因此必然造成贸易顺差。
(5)本国物价。本国物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国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物价水平。若本国物价水平下降,意味着本国出口商品和劳务价格降低,这会刺激出口的增加,而进口国外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将会上涨,造成进口的减少,从而形成了对外贸易顺差。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有利于推动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且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相对出口优势,进而造成了中国贸易顺差的增加。
(6)工资水平。近年来,人民的工资水平并没有像国民经济一样高速增长,虽然平均工资总体上涨,但实际仍面临着工资水平低下、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劳动力成本的大小,劳动力成本低下造成了工资水平的低下,使得中国制造产品的成本较低,出口需求较大,促进贸易顺差的形成。
3 中国贸易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 模型的建立
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计量结果的精确性,文章最终选取了以下六个指标:人民币汇率(单位:100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储蓄(单位:亿元)、投资(单位:亿元)、本国物价(用CPI来衡量)、工资(单位:元)。选取以上六个指标为解释变量,选取贸易顺差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Y代表中国贸易顺差;ER代表人民币汇率,其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来衡量;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I代表投资;S代表储蓄;CPI代表消费物价指数,其为固定1994年为基期的指数;W代表工资水平,其用城乡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来衡量;μ为误差项。
文章实证分析中样本区间为1994年至2016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本文所使用的实证分析软件是Eviews 7.0。
3.2 模型的检验及分析
(1)模型的估计。首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和标准化处理,文章采取的方法是各列数据分别与该列数据的平均值相除,目的是使各列数据大体处在同一规模。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标准化数据进行估计,得出如下结果。
可以发现,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837402,其数值较高,拟合程度较好,说明此模型对中国贸易顺差影响因素问题的解释程度较高,但是当选定显著性水平是10%时,系数GDP、I、S、CPI、W不显著,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2)相关性检验。由于文章所选的变量较多,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关系。对模型的六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大致呈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矩阵(表2)如下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很高,有些甚至超过了0.9,这表明模型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3)修正多重共线性。为解决模型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对解释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来修正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经过层层筛选,剔除指标I、S和CPI,保留ER、GDP、W,修正之后的回归结果如下。
容易发现,用修正后的变量做回归后,修正后的可决系数为0.864059,拟合程度较好,而且模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解释变量都显著,而且调整后的可决系数和F值也都变大了,该模型较修正之前能更好地解释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问题。
修正后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54.47768+9.661683ER+9.109060GDP-6.535019W
(4)结论分析。根据修正后的线性回归模型,得出中国贸易顺差主要与人民币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与工资水平反方向变动。其中人民币汇率的增加即本币贬值会使中国出口商品和服务具有价格优势,使得中国生产产品同别国相比在对外出口上更具竞争力,因而出口增加,中国贸易顺差相应增大;国内生产总值代表了一国的综合国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会增强中国出口产品的供给能力,进口需求缩小,出口压力加大,导致出口增加,中国贸易顺差将增大,这都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而最终模型中贸易顺差与工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也是与现实相吻合的,工资的增加会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成本,出口产品的价格也随之提高,这将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多,中国贸易顺差将减少。
4 应对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人民币汇率调节机制
首先,我国应该坚持采取独立的货币政策,建立健全汇率调节机制,努力达到一个合理的汇率水平,使其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平衡起到促进作用。其次,我国应该采取内需主导型的基本战略,努力实现经济转型,掌握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主动权。再次,我国可以适当提高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幅度,放宽对资本项下的外汇支出限制,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减小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
4.2 合理控制GDP增长速度,积极实施全方位外交战略
合理控制GDP增长速度要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着手。在消费方面,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扩大消费群体,拉动国内需求增长。在投资方面,由于投资过度会造成贸易顺差增加,因此要有效控制投资水平,维持合理水准。此外,要积极主动地实施全方位外交战略,稳步推进对外投资,拓宽资本流出流入渠道,建立健全有效率的外汇管理体系。同时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扩大境内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规模,放宽个人对外投资的门槛限制。
4.3 增加劳动成本,改善贸易结构
我国的贸易顺差长期依赖于廉价的劳动成本,这将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平衡,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为此,我国应该将目光放在人力资源的投资上,提高劳动力成本和技术含量。同时注重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利用技术创新要素驱动经济发展,研发自主创新品牌。众所周知,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生产优势,而发达国家在技术型产品上具有生产优势。政府要进行劳动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外贸增长方式从“物美价廉”转向“优质优价”,从而维持对外贸易平衡。
4.4 提高工资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一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从而提高出口加工产品的成本,减少贸易顺差。二要实施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其他福利制度,提高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三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的干预,创造一个自由稳定的经济环境,逐步向福利型政府转变,切实提高国民收入水平。这将有利于我国工资水平的提高,中国贸易顺差也会减少。
参考文献:
[1] GOLDSTEIN MORRIS, NICHOLAS LARDY. Two-stage currency reform for China[J].World Scientific Book Chapters,2004(12).
[2] KENNETH ROGOFF. The unsustainable US current account position revisited[J].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005(4).
[3] 陈东,胡桂武. 中国贸易顺差影响因素的多元線性回归分析[J].商,2015(7):65,106.
[4] 万慧.基于ECM的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影响因素的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6):32-33.
[5] 周兆平.计量经济学基础[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
[6] 和红,林金忠.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及机制——基于SURE和ARDL-ECM模型的动态分析[J].经济经纬,2009(4):47-50.
[7] 胡吉嵘.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7(4):29-35,45.
[8] 熊珍琴.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39-41,46.
[9] 赵明.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16):82-85.
[10] 黄琴芳.我国贸易顺差的负面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