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报理论宣传新路径

2019-04-08 02:43袁媛翟慎良
新闻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华日报智库话语

袁媛 翟慎良

宣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闻媒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首要政治任务。党报要切实担负起理论宣传守正创新的任务,不断开创思想理论宣传的新境界,张扬、弘宣我党思想理论的魅力,达到“武装人、引领人”的目的。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通过打造高端平台、转变话语体系、组织特色活动,努力彰显思想之新、思想之美、思想之力,在创新理论宣传上做出了新的探索。

一、打造高端平台,增强理论宣传传播力

“居高声自远”。要增强理论宣传的传播力,高端平台的打造尤为关键。2017年1月5日,秉承“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的理念,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新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思想周刊》正式创刊。这是江苏深化思想理论“四大平台”建设、提高省委机关报理论宣传水平的重要举措。

(一)明确平台定位,高效精准传播

《思想周刊》设有“新论”“政声”“智库”“前沿”四个版面,每周一期,每周二出版。其中,“新论”定位为阐释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传播专家学者真知灼见,“政声”反映各级领导干部的实践思考,“智库”发挥专家学者的资政建言作用,“前沿”重在反映新锐观点、体现思想锐度。各个板块都有清晰的定位,在统筹运用好理论和舆论两种资源,广泛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作了积极探索。各个版面根据自身定位,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主题策划。如“新论”版围绕理论热点,对话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政声”版承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系列访谈”活动,邀请江苏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的负责人畅谈体会;“前沿”版选取有争议的话题,邀请两位作者分别论述“正方”“反方”,让道理越辩越明。

两年来,《思想周刊》已出版96期,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品牌影响力初步显现。刊发了《求是》杂志社长李捷、《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张首映、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等国内大家的几十篇重头文章。这些视野宏阔、高屋建瓴的宏论巨制,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递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切实发挥出了“讲真经”“悟真理”“求真知”的作用。《思想周刊》多次受到中宣部领导表扬,《思想周刊》版面作为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入选全国“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除了《思想周刊》,《新华日报》还推出了《人文周刊》《科技周刊》《文艺周刊》,并即将推出《经济周刊》,让理论宣传的高端平台更为丰富、完备。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以来,已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层次人才计划,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吸引和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新华日报》《思想周刊》策划推出“走近长江学者”专栏,由部门主任带队进行专访,采用文字、照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分享他们的治学态度,推介他们的研究成果,深入走近他们的思想。从2018年9月起,《思想周刊》“前沿”版每周推出一期访谈,推出了《金太军:治学尤需多思与反思》《范从来:大力推进“益贫式增长”》等10余篇原创访谈。除了《思想周刊》刊发之外,还在理论之光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交汇点新智库等同步平台推出,进一步扩大传播效果。

(二)拓展评论空间,丰富言论层次

《新华日报》切实加强言论、评论宣传和内参报道,构建起形式多样、层次清晰、功能完备的党报评论专栏体系。

从2018年1月开始,《新华日报》以“苏言”为署名在头版刊登评论文章。“苏言”文章语言平实而有力,围绕江苏发展的方方面面,敢于引发“江苏之问”“时代之问”“落实之问”,敢于直面问题并提出务实举措,尽显“苏言”言论微言大义。“苏言”评论文章全年刊登了40篇,主题涵盖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核心议题,每篇千字以内,虽着墨不多,但短小精悍、力透纸背,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启示性、指导性。

针对重大问题、重要时间节点,《新华日报》以本报评论员的方式进行言论引导,并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刊发系列评论。系列评论把内涵丰富的主题评足说透,如解放思想大讨论、民营经济发展等系列评论,以总领论述、分类评述的方式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论,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对新闻性强、社会关注度大、能触动读者的神经,同时符合《新华日报》党报定位的新闻话题,《新华日报》用生动形象、贴近读者的语言,以《新华时论》《江东观潮》《零点快评》三个专栏开展评论。这些评论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同时坚持贴近而不是附和媚俗;坚持舆论引导而不是街谈巷议;坚持帮党分忧、为民解忧“两个立场”的统一;坚持干部视角、百姓视角“两个视角”的统一。“新华时论”的多篇稿件被《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等转发,扩大了评论的影响力。

二、转变话语体系,增强理论宣传感染力

必须看到,在当下的传播生态与传播语境中,存在着四种话语体系: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网络话语。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转变话语体系,打通四种话语,实现话语转型、话语融通。

(一)讲准政治话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如同一棵美丽的“智慧之树”,展现出理性之美、信仰之美、境界之美、实践之美。我们必须接准天线,准确阐释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让其丰沛的逻辑力量、真理力量和价值力量,给人带来登高望远、拨云见日的心智启迪。

(二)讲透学术话语

一方面,要用好理论宣传平台,通过专家之口讲透学术话语。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用新闻视角、新闻手段宣传科学理论、传播专家观点。十九大期间,《新华日报》开辟《智库专家读报告》栏目,對十九大精神进行深入解读,起到很好的释疑解惑效果。省两会和全国两会期间,聚焦两会热点,回应社会关切,《新华日报》策划了《智库专家看两会》栏目,约请智库专家就某一领域和话题进行一对一、开放式的访谈。这些体现理论与舆论同频共振的栏目,已成为《新华日报》重大报道的特色品牌栏目。

我们还重视利用专家资源,提升报道思想含量。由省委宣传部策划指导,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等媒体与省智库专家强强联合、实力呈现的“智库专家、媒体老总环省行”系列活动反响热烈。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关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华日报》还推出“经济发展高质量培育发展新动能”系列报道,记者和智库专家同行,研究、把脉数字经济、中高端消费、人工智能等领域如何培育新增长点,引发业内高度好评。

(三)讲实大众话语

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接天线,也要接地气,既要讲好普通话,又要讲好地方话。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回应干部群众关切,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对地方党报而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群众中生根开花,就必须转换视角,转化话语方式,增强报道的贴近性,让“高大上”的主题带有泥土的芬芳。

(四)讲活网络话语

我们已跨人媒体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全媒体传播已是一种新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必須强化系统思维和顶层设计,善用网络话语,注重多层次传播。要借助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做到传播策略的科学化。充分运用网络、“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形成宣传十九大精神的网上强音。以重建组织架构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报网端微深度融合。

依托集团多元平台布局,组建党委领导下的“1+9”内容生产架构体系,1为全媒体指挥平台,也就是集团编委会,9包括全媒体编辑中心、全媒体采访中心、全媒体视觉中心、新华传媒智库、全媒体技术部、全媒体运营部、地方全媒体中心、系列报全媒体矩阵等,其中全媒体编辑中心下设新华日报编辑部、交汇点首页编辑部、中江网首页编辑室和全媒体视觉设计部,全媒体采访中心下设时政、经济、社会、文化、科教、市县、评论理论、内参、国际传播9个全媒体采访部,实行策采编发一体化垂直管理,形成一支采访队伍、多个发布终端的内容生产新格局。

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升级版建设为重点,我们打造了移动传播矩阵。这个矩阵自2017年9月在江苏互联网大会上正式亮相以来,目前“交汇点”下载量突破1900万,日活跃用户数60万,初步确立江苏第一主流新闻客户端地位。由全媒体采访中心各部门新创办的“北京西路嘹望”“江东观潮”“理论之光”jiangsuNow"等一批微信公号迅速圈粉,在省内初具影响力。同时,集团各媒体也都在全力推动融合转型,《扬子晚报》打造的“扬子头条”、《南京晨报》打造的“爱南京”、新华日报传媒公司打造的“新华日报财经”、培训杂志社打造的“培伴”等客户端都已陆续上线。

三、依托特色活动,增强理论宣传渗透力

思想来源于实践,也必须回归实践,只有这样,思想才更有影响力、渗透力。

(一)重视发挥智库服务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华日报》依托《思想周刊》“智库版”以及江苏9家首批高端智库、15家重点培育智库的专家团队,有效整合媒体内外专家资源,强化主流媒体话语权,提升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效果,主动策划了一系列议题,积极开展建言献策。例如,在《思想周刊》推出“聚焦‘1+3功能区战略”特别策划,引起广泛关注;围绕深入思考如何把握工业强国的江苏定位、如何跨过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江苏拐点、如何展现乡村振兴的江苏作为这个“新时代三问”,推出跨版策划,邀请7位专家进行深度阐释。

为贯彻落实省委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部署,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推出了“解放思想圆桌会”大型视频访谈节目,围绕解放思想的重点问题,每期邀请一位领导干部、一位专家学者、一位企业家,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畅谈如何以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访谈节目每月一期,内容刊发在《新华日报》《思想周刊》上,并在中江网、交汇点客户端、“理论之光”网站、“理论之光”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同步推出。“解放思想圆桌会”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产生热烈反响,受到广泛好评。

《新华日报》积极探索利用智库平台为地方发展服务。例如,组织中国社科院专家以及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智库专家就如何推动徐州成为淮海经济区“龙头”城市召开了专题咨询座谈会,徐州市委主要领导以及市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听取专家意见,并在常州、南通、铜山、宜兴等地召开地方发展论坛,深受地方党委政府欢迎。

(二)线上线下开展理论宣讲活动

听千遍不如做一遍,《新华日报》以特色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到理论宣讲中来,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思想认识水平。我们策划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学习十九大拥抱新时代”基层宣讲会等一系列线上线下理论宣传活动。其中“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在全国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年度理论宣传“现象级”传播案例。新华网、《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纷纷对活动进行了报道、转载。该活动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中宣部2018年第1期《新闻阅评》称赞该活动“以大学生喜闻乐见形式传播科学理论,展开思想引导”,“让‘大道理渗入年轻人群体,是管用、有效的”。

《新华日报》通过理论分享会将社科名家、百姓名嘴和群众相结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进农村、社区和企业。分享会现场,社科名家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点给予权威解读。理论分享会现场同时还邀请两名“百姓名嘴”参与,“百姓名嘴”用他们的现实体会、实践心得,从各自角度出发,运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理论宣讲入耳更人心,使新思想从书斋走进实践、走进生活、走进大众,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滋润群众心田。

猜你喜欢
新华日报智库话语
“建党100周年”系列故事 《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用镜头讲述草根民生——《新华日报》“影像”专版的特色探索与思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