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公众参与新闻传播的“蝴蝶效应”

2019-04-08 02:43胡雨晗
新闻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蝴蝶效应公众参与舆论引导

胡雨晗

【内容提要】自媒体新闻传播的“蝴蝶效应”现象屡有发生,给自媒体舆论环境及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正负面影响。本文从主体、客体及发生经过三个角度对公众参与新闻传播的“蝴蝶效应”进行了深入剖析,目的是在自媒体公众参与新闻传播中寻找到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对策,以规避“蝴蝶效应”负效应的产生。

【关键词】自媒体 公众参与 “蝴蝶效应” 舆论引导

2018年5月25日,崔永元在其微博中“炮轰”电影《手机2》并曝出范冰冰6000万“阴阳合同”,在短短几天内就引起了全民的关注与参与。随后,微博大v袁莉、黄毅清等人纷纷转发留言使事件持续发酵,国家税务总局也开始介入调查核实。尽管崔永元随后进行了微博道歉,但影视传媒股一夜之间暴跌了100亿元,中国的影视娱乐行业也一时之间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在社会中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公平和法律权威的舆论危机。崔永元一条短短几字的微博,看似只是名利场中的一条八卦丑闻,却在自媒体喧嚣的舆论场中不断发酵、蔓延,引起了娱乐圈、财经圈的强烈动荡,最终扩大化为一起社会事件。在自媒体开放、多元、复杂的舆论环境中,看似只是一件微末小事却在公众的广泛参与下,造成事态的扩大化发展,从而引起新闻传播中的“蝴蝶效应”,产生难以置信的后果。

一、公众参与新闻传播中“蝴蝶效应”形成的客观原因及演变过程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E·lorenz)首次提出的概念。其在气象学中的解释为: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就会引起气流的流动,而流动的气流会带动周遭空气的运动,由此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其他系统也会随之产生极大的变化。“蝴蝶效应”充分说明不管事件的初始条件多么微小,都有可能对结果产生翻江倒海的影响。换句话说,事件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微妙的依赖性。在自媒体公众广泛参与的环境下,“蝴蝶效应”的发生需要满足相应的客观条件,且符合一定的经过和历程。

(一)公众参与新闻传播中“蝴蝶效应”产生的客观因素

自媒体新闻传播中的“蝴蝶效应”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殊的舆论生成机制。它是在非线性的系统条件下,影响新闻舆论走向的各项因素和环节不按比例、不成直线地进行不规则的运动和突变,从而造成颠覆式的现实效果的过程。具体地讲,影响“蝴蝶效应”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因素主要有四个:敏感的新闻信息源、复杂的新闻传播环境、新闻的传播环境具有非理性及不确定性、无法预测的新闻传播后果。以上四个因素,无论哪种因素出现了极小的偏差,都会演变成一场震撼全国的新闻风暴。

自媒体空间是一个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草根性的公共虚拟平台,其蕴含了“蝴蝶效应”发生所需的一切因素。首先,敏感的新闻信息源。随着自媒体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微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公众参与网络新闻的方式不断便捷和多元,任何人都可能因编辑和发布了一小段文字、录音、视频等而招致一场新闻风暴,正如葛洛庞蒂所说:“每一个使用网络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自媒体的这种泛自由化的信息产生方式很容易使信息源的权威性丢失且具有敏感性,而这种具有敏感性的信息源也极容易触发一场“蝴蝶效应”。其次,核裂变式的新闻传播。自媒体的草根性抵消了新闻传播中的成本,公众网络参与的渠道多元且畅通,公众通过一键发布或转发,新闻信息就会核裂变般地散布全网全国。再次,难控的网络环境。在自媒体中,虚拟的信息交流平台打破了时空与地域的局限,再加之自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匿名性、隐蔽性和包容性,也给公众营造了一个可以肆意发泄非理性情绪、发表别有用心言论的嘈杂环境,使各种危机和风险风起云涌。最后,无法预测的结果。自媒体是一个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世界,既有富有正义和责任的舆论领袖,也有鼓掌助威的吃瓜群众,还有心怀鬼胎、居心叵测的阴谋家和炒作者,自媒体的零门槛、包容性造就了公众网络参与目的及方式的多元性,而这种多元性酿就了自媒体新闻传播结果的不可预知性。由此可见,自媒体虽然在以零距离交流与分享的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也培育了新闻传播中“蝴蝶效应”滋生的土壤。

(二)公众参与新闻传播中“蝴蝶效应”的发生经过

随着自媒体繁荣期的到来,各自媒体平台为公眾在现实与虚拟之间搭建了一个便捷且复杂的系统平台,在这个复杂的系统平台中,不管初始信息多么微小,在公众积极地参与讨论及深刻地挖掘后都极有可能导致新闻事态的裂变式扩张,从而引发公众参与新闻传播中的“蝴蝶效应”。

如上图所示,公众参与新闻传播中“蝴蝶效应”发生的经过主要包含三个阶段:信息发布产生新闻源、新闻扩散形成舆论潮、深入挖掘造成不可预知的结果。首先,发布信息是“蝴蝶效应”产生的初始条件。在自媒体平台上,一条短信、一小段视频、一句文字等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微小信息一旦发布,就有可能激发公众的猎奇心理,在自媒体用户不断讨论、转发和交流后,会衍生出无数的相关信息。其次,新闻信息扩散,形成舆论潮。由新闻源衍生的无数相关信息中,总有某条信息会触动社会敏感点而吸引公众迅速聚集讨论,这些敏感信息以点一线一面一网的方式传播扩散,其中的焦点信息会立刻引发舆论热潮。最后,深入挖掘产生无法预测的后果。新闻舆论潮一旦生成,就会发挥其“虹吸效应”,将公众的全部关注点聚集于此,使参与讨论的人数呈爆炸式增长。而良莠不齐、立场各异的自媒体用户对新闻信息的扩散和挖掘也会影响新闻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使事态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崔永元的一条微博引起了一场关于社会公平及法律权威性的舆论危机。而这起由公众参与所引起的“蝴蝶效应”中,初始因素不过是崔永元在个人微博上对私人情绪的宣泄,起初并未吸引到公众的广泛关注,直到范冰冰“阴阳合同”的曝光,立刻触发了公众的敏感神经,由于涉及到公众人物的偷税漏税问题,而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参与和讨论,新闻舆论热潮迅速产生,参与关注和谈论的公众越来越多,“范冰冰洗钱”“娱乐圈偷税潜规则”等信息虚虚实实不断被传出,严重激发了普通大众的不满情绪,使公众对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及法律权威性等问题产生质疑,并最终引发一场社会信任危机。

二、公众参与新闻传播中“蝴蝶效应”产生的主体因素

从生成论和过程论的角度对公众参与新闻传播中“蝴蝶效应”的产生原因进行剖析发现,自媒体本身所具有的草根性、互动性、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零门槛等也造就了自媒体环境中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发一场“地动山摇”。而自媒体用户作为网络参与和新闻传播的主体,也是“蝴蝶效应”产生的原发动力。本部分将着重从主体性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刻分析。

(一)“沉默的螺旋”的消解激发公众的非理性情绪,刺激“蝴蝶效应”的产生

“沉默的螺旋”是由三个命题构成的理论概念:第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单个人在表达见解时如若处于被孤立的状态就会不自觉地转向沉默或者附和,并向“多数”趋同。第二,“沉默”的扩散或见解的表达以螺旋式状态向社会传播。第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自媒体的匿名性使“沉默的螺旋”陷入尴尬的状态之中。今天的自媒体用户可以在五花八门的媒介平台上发声,他们真正掌握了话语权,可以对各类事件与网友进行分享以及自由发表信息和交流意见,而自媒体的虚拟化和匿名性也给公众在心理上带来莫大的安全感。这种缺乏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易使公众产生“法不责众”的消极心理,从而肆无忌惮地在网络媒体平台上宣泄个人的非理性情绪。而这些非理性情绪的表达在“碎片化”的社会语境下极易演变成偏激的言论,从而触动“蝴蝶效应”的发生。

在此次“范冰冰涉税事件”中,“沉默的螺旋”的消解现象十分明显,公众在参与新闻传播中无论是正面观点、负面观点还是善意意见、恶意意见都能找到自己的“同盟军”和支持者。比如此次事件中,范冰冰的劳务合同之所以在微博上引来热议,这和公众的好奇心是分不开的,再加上“涉税”这种敏感话题与大众偶像及公众人物的高收入现状联系在一起,更激发了公众的失衡心理。自媒体时代,公众话语权都被网民自己所掌控,其利用自己的话语权限对该事件进行各种评论、转发、挖掘,包括偏激的、消极的、理性的、非理性的等,连篇累牍地出现在自媒体平台上,在自媒体“点击率”的驱动下,使“沉默的螺旋”加速开始消解。

(二)自媒体环境下,同趣用户的聚合加速了新闻信息的扩散,刺激了“蝴蝶效应”的发生

自媒体的虚拟化空间里,人与人之间通过互动交流可以感知到对方的兴趣和个性,从而找寻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这种“同性相吸”的心理法则使同趣用户快速聚集扩大,而其相同或相似的意见信息也成倍增加、不断地细化和多元化。自媒体环境里,同趣用户团体的聚合使信息反馈的能量急剧增加,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规模也在加快增长,从而刺激“蝴蝶效应”的发生。如在此次“范冰冰涉税事件”中,崔永元最开始微博爆料的重点是在他与冯小刚等人的私人恩怨上,但范冰冰的“阴阳合同”的曝光将一部分公众的兴趣聚集于此,同趣用户的规模越来越大,网络上接二连三被揭开的信息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了一起“蝴蝶效应”的发生。

三、自媒体公众参与新闻传播下“蝴蝶效应”的舆论引导对策

自媒体新闻传播下“蝴蝶效应”的发生,简单来讲就是自媒体用户利用自媒体平台发布、转发某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深入挖掘,使该信息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从而招致不可预知事件的发生。由此,在自媒体的环境下,要对网络舆论进行科学引导,减少“蝴蝶效应”负效应的产生。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作为舆论引导的主体应该加强网络环境的监测工作,对自媒体的“蝴蝶效应”事件做好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补救,最大程度地提高舆论引导的效率,避免不可预知事件的发生。自媒体“蝴蝶效应”的发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始期、突发期、蔓延期、收尾期。针对具体事件,每个发展阶段的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其所呈现的特点却是大同小异,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掌握事件背后的普遍性规律,对公众舆论进行有重点、有方向的科学引导。在“蝴蝶效应”的初始期,某一则新闻刚刚在自媒体中发布,关注的人并不是很多,影响的范围也不广泛,但是舆论的敏感源却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此时政府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实时监控舆论的发展走向,对可能出现的“敏感源”做好应对的准备,以防舆论突然爆发而束手无策。而当“敏感源”出现时,公众的参与热情就会突然高涨,舆论传播也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突发期。在这一时期,真假信息纷至沓来,严重刺激着公众的好奇心,此时政府部门应该主动对敏感信息进行官方回应,积极调查并公开事实真相。在舆论传播突发期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新闻蔓延期,这一时期各方力量纷纷介入,并从多角度多方面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层次剖析,此时的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听取各方意见,扬长避短,找到科学的应对策略,保证舆论的良性发展局面。在舆论进入到收尾期时,公众的参与热情逐渐削弱,非理性情绪也趋于和缓,但事件却并未完全淡出公众视野,此时政府部门不能产生懈怠心理,应该继续监督事件的最终解决,并总结反思,进行亡羊补牢,避免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其次,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加强新旧媒体的互动融合,通过“意见领袖”来引导舆论走向。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具有极高的权威性,且是最可靠的新闻信息来源之一。由此,应该极力加强新旧媒体的互动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来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传统媒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所发布的热点新闻信息进行议题设置、引导讨论,利用采访权限及时客观地揭露事实真相,然后借助自媒体平台的快捷性优势及时向公众公布动态新闻走向,尽量减少和杜绝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新旧媒体的这种融合互补与优势合作增加了新闻信息的公信力,也减少了新闻传播中的不稳定因素,使新闻信息能够在理性的控制下传播,进而降低“蝴蝶效应”负效应的产生。

尽管自媒体的虚拟空间与旧媒体的现实世界迥然不同,但在新闻传播上却具有相似的一面,那就是“意见领袖”的导向作用。无论是新媒体还是旧媒体,“意见领袖”都是新闻舆论的强势引导者,其专业的分析、深刻的见解、全面的解疑都收获到大批公众的信赖和关注,因而其对新闻舆论的发展风向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由此,自媒体应该培养一些拥有话语权的“意见领袖”,通过“在线访谈”、撰写评论文章等方式为公众解惑答疑,平抚其非理性情绪,引导新闻舆论的正确走向。

最后,新闻传播的主体——自媒体用户对新闻传播的走向具有决定性作用,由此,要提高网络用户自身的道德修养及责任意识,从而加强新闻舆论引导的内在动力。在自媒体新闻传播中,自媒体用户非理性的意见表达是导致“蝴蝶效应”发生的关键因素,自媒体用户作为新闻传播的主体,其整体的素养水平也決定着新闻舆论的发展走向。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自媒体使公众掌握了充分的话语权,而其虚拟性、匿名性的特征也使新闻传播的主体可以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这种自由是相对的自由而并非绝对的自由,因为自媒体复杂的群体环境使人极易在环境的影响下产生强烈的“从众心理”,使群体意见产生“一边倒”的趋势。比如,“范冰冰事件”中,多数公众只是盲目随大流,并没有自己的观点意见,即便有少数人提出了不同看法,也在嘈杂的声音中被淹没,于是“沉默的螺旋”中强势的声音成为了主流意见,新闻舆论也由此走向极化。

自媒体用户的知识素养及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他们中的大多数缺乏冷静沉稳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对新闻的认识也仅停留于肤浅的表象上,从而极易被人利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和巩固公众的责任意识及道德水平,提高公众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盲从、盲信、盲传有待证实的新闻言论,遵守权威媒体的舆论引导,信任执法部门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将“蝴蝶效应”的负效应降到最低,维持自媒体舆论环境的简单清洁。

猜你喜欢
蝴蝶效应公众参与舆论引导
你知道『蝴蝶效应』吗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家庭教育中的“蝴蝶效应”
家庭教育中的蝴蝶效应:不纠小过到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