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湘玲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常德415000)
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沅江、澧水一带的传统地方曲种。明末清初,江浙一带的民歌和时调小曲传入常德后,经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不断演变、发展而成。因在湖南丝弦中最为发达,影响最大,已然具有了独立曲种的地位,流传于湖南各地,演唱时用丝弦,还因用常德方言演唱,故称常德丝弦。常德丝弦属于小曲简单活泼的曲调。常德丝弦特别讲究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腔从字出,音随韵转的润腔方法,在强调口语化、说唱化的同时,注重旋律的优美,俏丽和抒情性,从本地及外省的民歌小调、时令小曲中吸取营养,兼容并蓄,用通俗易懂的常德方言演唱。
什么是小曲?
小曲的解释是简单活泼的歌曲或曲调。常德丝弦就是小曲的风格:简单,活泼!演唱者和观众之间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氛围。
什么是大写意?
写意(vivid expression and bold out line)艺术创作术语。与“写实”相对。艺术家忽略艺术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强调其内在精神实质表现的艺术创作倾向和手法。最初起源于绘画,兴起于北宋,要求在形象之中有所蕴涵和寄寓,让“象”具有表意功能或成为表意的手段。成为中国艺术审美重心自觉转向主体性的标志。大写意画以草书入画,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大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有我与忘我看似相矛盾,其实是相统一的。只有有意识地追求大写意画这一独特的境界,才能真正将这门磅礴的艺术发扬光大。
常德丝弦虽然是小曲的演唱形式,但往往由小见大,小曲目展示大舞台,小曲目描述大环境,小曲目描绘高大上,小曲目述说崇高的精神世界。常德丝弦就是小曲目大写意。
常德丝弦音乐旋律并没有音程大跳,往往采用234度音程,从小字一组到小字二组,音域不宽,平铺直述的旋律手法,简单朴实的旋律,就像邻家小妹在甜美说话。易学易唱易掌握,男女老少老百姓人人都能唱。常德丝弦并不需要专业的演唱技巧和高超的演唱方法,也不需要强烈的气息支持,不需要强烈的共鸣,不需要身体的各个共鸣腔大幅度的打开,不需要高亢的高音high c来吸引听众。常德丝弦哼唱即可,哼唱就来,想唱就唱,一切随心,跟着感觉走,快乐唱常德丝弦。可是常德丝弦的旋律,往往是小曲目大创意~寓教于乐,动人心弦。
常德丝弦的旋律为什么这么好听深受老百姓喜欢呢?曲调优美富有特色。旋律中运用了波音、前倚音、上滑音、下滑音等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曲调,弯弯曲曲,悠悠长长,婉婉转转,扣人心弦。常德丝弦小曲目往往能表现波澜壮阔的重大场面。如常德丝弦《新事多》开头几句简单的旋律就展示出祖国的秀美山河。这首获奖的常德丝弦在常德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常德人都能唱上几句。
如常德丝弦《新事多》中“社会主义新事多,新事要用火车拖。”这样新颖独特的比喻多么富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气势庞大。“毛主席的话我们照着做,社会主义在前进呀,明天的新事更加多”。用常德丝弦小曲演唱但是这首歌展示的内涵是大写意,歌词展示的角度非常宽广,歌词展示了中国的新气象,表明了中国人一心跟党走的决心。
如常德丝弦《马儿嘟嘟骑》:
马马嘟嘟嘟嘟骑
骑到那嘎嘎去
嘎嘎不杀鸡呀
娃娃我要回去
嘎嘎不杀鹅
娃娃我要过河
嘎嘎嘎公他奈我奈不何哟咿儿哟
马马嘟嘟骑
骑到那嘎嘎去
驾驾
嘎嘎不杀鸡呀
娃娃我要回去
嘎嘎不杀鹅
娃娃我要过河
嘎嘎嘎公他奈我奈不何哟咿儿哟
马马嘟嘟嘟嘟骑
骑到那嘎嘎去
驾驾
嘎嘎不杀鸡呀
娃娃我要回去
嘎嘎不杀鹅
嘎公带我骑摩托
嘎嘎嘎公他奈我奈不何哟咿儿哟
嘎嘎嘎公他奈我奈不何哟咿儿哟
以上歌词,表面上看,似乎是儿童与祖辈在游玩,实际上这首丝弦歌曲表现了中国儿童热爱生活,家庭和睦,儿孙满堂的幸福情景,充分展示了常德丝弦小曲目大写意。
“咿儿哟,呀咿哟”这两句耳熟能详的衬词则仿佛是给常德丝弦贴上了一个标签,放在哪里都一目了然。这就是常德的特色,是常德与众不同的特色,是其他曲种不可复制的特色。
常德丝弦的曲调亲切感人,朴实无华,并没有震撼人心的高音,并没有高难度的演唱技巧,但却能以小音符,震撼人们的心灵,从而达到口口相传,左邻右舍互相对歌,男女老少都能唱。
常德丝弦小曲目能够产生大意境。常德丝弦的特点是语言和音乐的高度结合,清晰准确的吐字咬字可以让听众充分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使演唱富有感染力,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常德丝弦演唱是通过音乐化的语言表现“声”和“情”,即像说话那样自然的演唱,用歌声来诉说表达情感,不仅要唱声音还要唱韵味。
常德丝弦格调高雅、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乡士气息、艺术价值较高,是常德民间文化艺术的土特产,是民族作曲技法的宝库是民族声乐创新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