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名,金 芳
(沈阳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认可以及二胎政策的开放,国家加大了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大量增开幼儿园。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使得社会对专业的幼儿教师需求量加大。然而大量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幼儿教师,由于各方面因素,离职或改行现象严重,甚至有很多毕业生在实习后直接决定离开该幼儿园,甚至离开幼教行业,这导致了幼儿师资的不专业性和流动性等问题。“留人难”和“用工荒”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减少幼儿教师师资流失成了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许多专家学者从工资待遇层面、社会层面和管理层面对幼儿教师的流动情况进行了有效的探讨,也有少数研究者基于教师心理层面的要素进行分析,其中,心理授权方面的相关研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心理授权的概念是由Velthous和Thomas提出的,指的是个体体验到的心理状态或者认知的综合体[1]。在本研究中,采用王金良、张大均对教师心理授权所做的定义,即“教师认为自己能够对学校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将这种信念以外显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2]。目前学术界对个体心理授权的研究多集中于企业员工和中小学教师,对幼儿教师的探讨较少。且已有研究也仅从心理授权水平对个人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和组织承诺的影响出发,进而探讨其对留职意向的影响。如李超平等通过研究发现,心理授权对员工的工作倦怠现象有显著的影响,意义感对工作倦怠有负面的影响,而自我决定对工作倦怠没有显著的影响[3];杨美玲发现员工心理授权越高,工作满意度就会越高,而工作满意度越高,离职意向就会更低[4];王桢等提出心理授权反映了个体对工作特征的知觉,自我效能、工作自主性提供了与工作直接相关的资源,而工作意义和工作影响则提供了员工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因此,具有较高心理授权水平的个体,知觉到的工作倦怠水平相对较低,进而降低离职意向[5]。姚计海和刘丽华提出学校上级的管理部门对校长的授权,还有校长对这种授权的认知,很可能是校长产生工作倦怠重要的预测源[6]。朱小麟提出小学教师心理授权的维度与工作倦怠的维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关系[7],且提高教师心理授权的水平,使教师更切实地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增强自己对工作能力的信心,提高工作中的自我效能感,会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得到很大的提升[8]。
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心理授权水平的提高能够激发个体的工作动机,并帮助个体提高工作的满意度、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从而使个体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得以提高[9]。但是这些数据是否适应幼儿教师,尤其是职前幼儿教师我们还不得而知。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引起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流动的心理性因素,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心理授权的特点、留职意向的情况及心理授权与留职意向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幼儿教师流失的策略,并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心理授权水平提供指导与建议。
选取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206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06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146人,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60人,全部为女生。并从中随机选取20人进行访谈。
1.心理授权量表
参考王金良编制的中小学教师心理授权体验量表,结合对实习生的访谈,对量表中个别题项做了适当调整,以适合实习生的填写。问卷共33题,由影响力、自主性、工作意义和自我效能感四个维度组成。问卷采用Likert 5点记分,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1~0.82之间,内部一致性良好。
2.留职意愿量表
借鉴Amstrong-Stassen等使用过的包含3个项目的员工留职意向量表,并根据学前教育实际进行适当修改。修改后的问卷由3个问题组成,分别为:“考虑到环境的不可预知性,会选择留在当前的幼儿园,如果不考虑这个因素,我也会无限期地留在这个幼儿园”“如果可以完全自由选择,我宁愿一直待在这个幼儿园中工作”“我期望在这个幼儿园中尽可能长久地工作”。量表采用5点记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记1~5分。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2,具有良好的信度。
对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进行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对王金良编制的问卷进行适当调整,形成正式问卷。将问卷投放到问卷星,在网络上对实习生进行施测。全部完成后收回问卷,最后采用SPSS 13.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信度分析和方差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心理授权的总体发展状况
为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心理授权的总体发展状况,对206名实习生心理授权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心理授权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的描述统计分析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心理授权总体水平为3.76分(满分为5分)。该结果虽低于王金良在中小学教师心理授权研究中的3.83的得分[10],但略高于徐杨宁在高校教师心理授权研究中获得的3.611分和高海霞在中小学教师心理授权研究中得出的3.73分[11-12],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心理授权水平还是较高的,这可能是因为幼儿园的活动相对开放,相比中小学和高校而言自主性更大,因此给实习生提供了相对自由的条件。另外,表中工作影响、自主性、自我效能、工作意义四个方面的均值都达到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其中工作影响力水平最低(3.44分),自我效能感在四个维度中得分最高(3.98分),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普遍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该工作,但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的影响力是不够的。究其原因,实习生的主要实习任务是配合老师完成各项保教工作,独立开展工作的机会不多,实习生需要承担的压力和责任较少,自身胜任感基本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另外,实习生的知识掌握和学习能力较强,实习生的工作影响力水平低可能是由于没有将自己的优势应用到工作中,或者是缺乏良好的社交能力。此外,幼儿园可能没有给实习生足够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导致实习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
2.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心理授权的差异性状况
为了考察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心理授权的学历特征,我们对本专科两个样本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学历实习生心理授权的独立样本T检验
从表2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实习生在心理授权的各个维度及其总分上都显著高于本科学历的实习生。其中,工作影响、自主性维度的p<0.01,表明有显著差异;自我效能感、工作意义以及心理授权总分的p<0.001,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专科实习生在各个维度上的感知水平均较本科实习生高,可能与专科实习生对实习过程较为满意和对实习园所的要求相对较低有关。而本科实习生对实习抱有较高期望,当现实与期望不一致时,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导致感知水平下降,我们的访谈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1.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留职意向的总体发展状况
为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实习后的留职意向的总体情况,对留职意向做了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学前实习生留职意向统计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留职意向总体水平较高,超过了平均值,也就是说在实习园愿意留人的情况下,有超过一半的实习生还是愿意留在实习园所继续就职。但是留职意向的差异性很大,即毕业后选择无限期留在实习园工作的实习生很多,选择直接离职离开该园的实习生也很多。由此可见,随着幼儿园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认可以及高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不断强化,越来越多的实习生愿意投入到一线的教学工作中。但仍有一些实习生由于各种原因不愿留在实习地。根据访谈结果显示,实习生不留在实习地的原因共有四类。第一类是经济原因,也是最为普遍的因素,实习生选择离职主要由于实习园工资低、晋升空间少;第二类是心理原因,实习生认为在这里得不到重视,没有存在感,实习期间一直帮助该班老师做不重要的工作,没有学到新知识;第三类是环境因素,实习生认为实习环境差,或者在实习单位与老师相处得一般,教师对其认同感不强,或领导对其不够重视;第四类是自身因素,实习生认为自己不能胜任该工作。
2.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留职意向的差异性状况
为了考察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留职意向的学历特征,我们对本专科两个样本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学历实习生留职意向的独立样本T检验
从表4可以看出,专科实习生的留职意向平均分略高于本科实习生,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也得到过类似的结论,即幼儿园里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离园意愿更强烈,大专学历的教师相对稳定[13]。
但本研究中p>0.05,说明本专科实习生在留职意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访问中我们得知,虽然很多本科实习生考虑到经济因素不愿留在幼儿园,但是由于追求稳定的心理或是没有转行的能力,依然有大量本科实习生最终会选择留园。
为了考察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心理授权与留职意向的一般关系,我们进行了Pearson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心理授权四个维度及总分与留职意向的相关分析(N=206)
表5显示,工作影响、自主性、自我效能、工作意义跟留职意向在0.0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性相关。继而以心理授权的四个维度,即工作影响、自主性、自我效能、工作意义为自变量,以留职意向指标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学前教育实习生心理授权各维度与留职意向的回归分析
由表6可见,心理授权中自主性和工作影响两个维度进入了回归模型,其中自主性对留职意向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p<0.001),工作影响对留职意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5)。该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 0.728,表明该方程能解释留职意向的72.8%的方差变异。这与以往关于小学教师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工作影响与自主性对工作倦怠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14]。
在访谈中实习生表示,工作影响表现在主班教师愿意就环境创设和教学设计等方面征求他们的意见,与他们探讨,这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能影响到周围的人,从而愿意继续留在该园。但这种情况并不普遍,还是有许多主班教师不愿征求实习生的意见,只是在环境创设实施的过程中找实习生帮忙,这使实习生感受不到自身的影响力,会产生离职的意向。同时,由于实习生的工作受主班教师的控制,其自主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很多实习生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幼儿教师这一工作,但又觉得自己从事该行业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另谋高就。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自我效能感高但留职意向不那么高的原因之一。另外,很多实习生表示能感觉到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能感受到孩子一天天成长,但是仍然不想留在该岗位,这可能与其职业认同感或经济等因素有关。
(1)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心理授权水平较高,工作影响、自主性、自我效能、工作意义四个方面的均值都达到中等偏上的水平。其中,工作影响力水平最低,自我效能感水平最高。另外,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在心理授权及各维度上均显著高于该专业的本科实习生。
(2)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留职意向趋于中等水平。本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在留职意向上无显著差异,但是专科实习生的留职意向略高于本科实习生。
(3)心理授权与留职意向之间存在正向相关性。其中工作影响与自主性对留职意向分别有显著和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1.实习生自身方面
首先,实习生应该加强对行业的认识,要认识到幼教是伟大而高尚的事业,增强职业认同感。同时,实习生要加强对自身的认识,要学会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尤其是本科实习生,往往眼高手低但又缺乏实践能力,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与老师多交流,多向老师学习,主动帮助主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会更加容易融入新的集体中,也更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从而产生更高的影响力和自我效能感。
2.培养单位方面
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单位要加强对实习生,尤其是本科实习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增添实践教学课程,以提高实习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帮助并引导学生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让学生认识到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在正式实习之前,应多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幼儿的习性,这样在实习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培养单位要做好实习生与幼儿园方面的沟通工作,尽量为实习生争取利益,提高实习生的收入待遇,可以有效地减少其离职意向。同时要加强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将实习工作落在实处,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心理能力得到双重提高。
3.幼儿园方面
(1)通过物质环境和经济待遇等方面的改善提高实习生的留职率。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影响实习生离职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待遇因素,因此,提高其薪资待遇依然是减少离职最主要的解决方式。对于实习生来说,实习期间如果有一定的收入,会增加其对实习园的认同感。同时,学前教育行业作为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很难使员工愿意长期留职,因此给予实习生正式工作后的薪资收入和福利待遇的承诺也可以减少其离职率。
(2)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实习生的工作影响力。一方面,可以让实习生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中来。这就要求幼儿园领导在例会上不仅仅是发布一些教学事务,更重要的是要宣传实习生参与决策的理念,并引导实习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尊重并考虑实习生提出的意见。学校领导也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决策参与氛围,充分发挥实习生参与决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当地采取一些群体决策等方式,并鼓励实习生更多地参与到幼儿园决策制定的活动中,如幼儿园活动的制定、课程的安排、班级制度的建立等等,不断提高实习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其影响力,从而提高实习生的心理授权体验。另一方面,影响力不单单是体现在幼儿教师对园所的影响,还体现在对其他教师、幼儿、家长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新老教师的研讨活动,既让实习生从老教师那里学到知识,又可以让实习生各抒己见,提出创新性意见,提升自身影响力。实习中,主班教师往往大权在手,不肯下放,也就导致了实习生与幼儿和家长的关系不是很密切,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实习生与幼儿和家长的沟通也可以提高其留职意愿。
(3)给予实习生更高的自主性。研究表明,自主性对实习生留职意向的预测性最高,因此,提高实习教师的自主性也是提高留职意向的有效途径。一般情况下,实习生在实习园所完成实习任务会服从主班教师的安排,在完成主班教师交代的任务外不会越矩,但这也恰恰导致实习生的自主性不高。要提高实习生的自主性,首先可以让实习生参与园内会议并鼓励其积极讨论,让实习生感受到被尊重,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其次,主班教师可以适当下放权力,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让实习生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多给实习生安排教学活动,并提出指导意见;最后,与实习生多交流,多鼓励实习生,发现他们身上的潜质,提高其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