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玉雪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CT/MR室 山东 聊城 252000)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高发疾病,近年来通过对临床数据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倾向。传统的X线检查虽然可对冠心病做出诊断,但由于图像质量较差,对机体辐射严重,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疗需求。随着近几年,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心脏CTA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通过多种形式降低其辐射剂量[1]。因此,本文
附表1 对比两组患者BMI、心率、ED以及噪声的扫描结果(±s)
附表1 对比两组患者BMI、心率、ED以及噪声的扫描结果(±s)
观察组 35 22.51±1.33 75.62±3.65 15.02±3.62 28.45±3.22 3.17±0.35常规组 35 22.40±1.25 66.89±2.65 7.32±0.52 28.41±3.21 3.05±0.33 t-1.235 4.632 4.652 1.020 1.544 P->0.05 <0.05 <0.05 >0.05 >0.05
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双低个性化CTA扫描,并与DSA进行对照,观察其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共7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将其划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组分别为35例。
常规组:男性18例,男性17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75.77±1.40)岁。
观察组:男性19例,男性16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75.79±1.41)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为冠心病患者;②患者同意此次研究。
剔除标准:①精神系统疾病;②中途退出者;③不接受DSA或者CTA扫描;④皮肤敏感者;⑤语言障碍。
常规组:开展DSA造影;进行6个投照体位,若有必要还可增加,可对左冠状动脉与右冠状动脉进行造影,狭窄程度评判依据为:发生病变的血管直径最狭窄的投照角度。
观察组:实施双低个性化CTA扫描;设定仪器相关参数,例如电压120kV,层距0.4mm,层厚0.90mm。感兴趣区为降主动脉内,扫描前,给予患者硝酸甘油,剂量为0.5mg,将辐射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做好记录。对获得的图像进行VR、MIP、CPR与MPR处理。
扫描结束后,让患者在观察室停留30min,以免机体出现不适情况。所有图像由2名医师操作完成,若有分歧,2名医师进行探讨直到意见统一。
两种扫描方法对患者BMI、心率、ED以及噪声的扫描结果,对比两组对冠心病的诊断率、敏感度和特异性。
两组患者的噪声、BMI与评分相比较,差距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心率和ED方面两组对比,存在一定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观察组扫描冠心病检出率94.26%与常规组观察组扫描冠心病检出率91.43%,两组对比,不存在较大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扫描冠心病检出率[n(%)]
常规组诊断敏感性88.87%与特异性91.43%与观察组诊断敏感性94.29%与特异性97.14%,两组对比,不存在较大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扫描冠心病检出率[n(%)]
社会人口逐渐老龄化,冠心病发生率呈增长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心脏冠状动脉CTA检查在临床中应用率越来越多,CTA扫描优势为无创,准确率高。很多医学研究者对心脏CTA扫描的辐射剂量有一定争议,但也有研究表明可通过管电流调制技术来降低辐射剂量,针对心率次数较少的患者剂量可降低到78.92%。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开展门控扫描与低管电压、降低重叠时间联合应用,可降低辐射剂量达到50%~55%。
心脏CTA扫描以双低个性化原则进行操作,为达到理想的个性化降低剂量,需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首先,对门框调节可降低ED,但此成像方式对心率有一定要求,前瞻性门控是通过心电图信号的触发,选择性的对X线球管曝光进行控制。X线球管曝光仅在心动周期时发生,不会出现在整个心动周期,这需要心率保持平稳状态,不可过快。先考虑前瞻性门控扫描技术,保证成功率,再要求患者呼吸保持平稳,这样可降低ED约50%左右,并且图像质量无任何影响。
综上所述:低个性化心脏CTA成像同DSA进行对照,其敏感性、诊断准确率与特异性略高DSA。这表明双低个性化心脏CTA扫描可有效降低冠状动脉检查的ED,还不会对图像质量产生影响,针对冠心病诊断可与DSA一致,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满足临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