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梅
前几天我在我所在班级上了一节公开课,是给快高考的学生复习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技巧,我先是让学生做了2018年全国一卷的26题,然后在讲解过程中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运用方法和技巧再练习2017和2016年全国一卷的26题。这个方案也是我经过几天的删减调整最后确定下来的,结果上课时受到学生的冷落,到快下课时学生都昏昏欲睡。
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学生学习能力等,一直琢磨的都是我该怎么教的问题。我所在的班级是普通高中的普通高三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都比较差,但我认为所有学生面对的都是同一张高考试卷,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就比较高,时间久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结果我精心准备的课却很少有人参与。
设定和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学目标。虽然学生面对的是同一张高考试卷,但是高中生对自己都有自我评价的能力,他们对高考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心里有数,比如我们班前十名学生的目标都是考上二本。分析这几年二本分数线,每门课能考及格就已经达到他们的目标了,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就够了,对于高考中区分度高的题目就可以不要求了,这样学生经常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增强。
备好学生,每个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都不同,在处理同一个知识点时所采用的方式不同、讲解的深度也应有所不同。就算是相同基础的学生,在接受不同性质的问题时效果也不是不同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他们的认知方式和已有经验都不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也应该选择适合百分之八十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直都要关注到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具体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制定的教学目标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和备好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有的老师常年带高三或者重点班,制定的教学目标就会犯经验主义,认为是理所当然应该会的,所以备好学生是前提条件。
2.内容选择要合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比如再上化学平衡新课时,我就没给学生补充关于等效平衡的知识,在一轮复习讲解题目时学生自己就理解了,我才帮他们进行了总结,对于我带的另外一个班,相对来说基础较好一些,接受能力强一些,我在新课时就提到等效平衡了。
3.教学方法要精选,主要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来选择,特别是对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在上甲烷的性质时,甲烷的结构是一个重点,我向同学们展示了甲烷的球棍模型,又用多媒体展示比例模型,学生很容易理解正四面体结构和它的空间结构。如果用语言描述学生知道只甲烷的结构了,有些学生头脑中没有这个直观感知,对以后有机物的共线共面问题的解决就存在困难。
4.问题设计要精当。我在上课开始时经常以复习回顾的方式提两个问题,主要是上一节课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一般在上课前我就已经确定了找哪个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可能被提问到,这样在课下时就会复习巩固,不会让学生觉得反正老师是不会找到我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很低,长期下来就会认为老师不关注他,甚至觉得老师不喜欢他。
5.语言组织要精当。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跟自身素质、性格、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备课时就要注意语言要精炼,不能老是重复,就算是重点内容也最多讲两遍,防止学生产生听觉疲劳。语调要抑扬顿挫,对于重点内容加重语气,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语要自然流畅,特别是对于新老师来说这点需要花时间琢磨,防止突兀,让学生找不到知识的连接点,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6.练习设计要精当。课堂练习是当场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教学时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现在网络资源丰富,很多老师都是直接下载或者让学生买资料,这样对学生没有针对性,很多题目过难或者过易都浪费了学生时间。我采取的方法是下载题目进行重组,选择适合本班情况的,选择那些方法性强的,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题目,充分利用变式,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更要重视有多种解法的题目,在解题中鼓励学生用尽量多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从十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备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备学生又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学生,如果我们不了解学生,就不能让学生参与进来,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例如一些教学比赛是随机抽取班级上课,比赛课肯定对教材备的都非常到位了,但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根本就是一种不合教学规律的比赛方式,因为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要求学生和老师心理相容,那前提就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