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留有足够的自由学习时间,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我们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和谐、良好的数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做到新颖有趣、小而具体、难度适中、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并将所有即将解决的问题都建立于学生的固有知识基础之上。例如,在教学《解一元二次方程——用乘法公式解》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前所学过的平方差公式,将容易出错的地方讲解清楚,并利用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逆用,转变为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就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掌握公式内容,而不至于出现知识性错误。通过这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与否,对学习效率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重要影响,只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听课认真,但却没有看书做题的习惯,最终课本教材成了学生查阅概念公式的工具。所以,教师要加强引导,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带着明确的目标阅读教材,多看多写,实现通盘考虑。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初中数学教学也一样,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比如,在教学《正比例函数》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思考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为什么k≠0且k为常数是正比例函数y=kx的成立条件呢?如果将x为自变量和y为x的函数倒过来,说x是y的函数行不行?正比例函数图像有哪几种?其规律和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有利于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自主提炼知识结论,不但可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能提高学生成就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课堂教学氛围和效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某种生活情境的模拟,将数学问题融贯其中,与学生展开思想的沟通,引导学生自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共同学习,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学习。
例如,在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时,首先指导学生认识线段垂直平分线,并画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然后任意选择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几点,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总结规律,得出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这一结论。知道这一性质以后,让学生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寻找相似问题的应用,并举例说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但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还需要具备充足的教学设备供课堂使用。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要实现其应用效果,在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能够将初中数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寻找学生的兴趣点。
在教授过程中,应该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适当讲解难点题型。基础是解决一切难题的根源,学生只有把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才能深入解决重难点题目。公式、定义、性质以及一些公式使用的局限条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明确指出,不能模棱两可,并且要深入强化这些基础知识,让学生真正自我消化和吸收,才能更好地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是一门以思维获取知识的课程,把传统理论式教学转变为活动构建式教学,思维这一数学灵魂始终不能变。因此,在数学活动的选材上,凡是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应用题材应当成为数学活动的首选,尽可能地选取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的活动选题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秘诀。在数学活动教学安排中,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教师是数学活动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如何开展数学活动教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该项数学教学活动的成效最终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得到反馈。因此,在初中数学活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全面参与,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准确定位自己的职责,使初中数学活动构建式教学活动深入推进。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反思学习到的知识和内容,总结和提炼这些内容之间的规律,将其变成自己的解题风格和技巧。在平常的作业中,鼓励学生反思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最后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又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得进步。
总之,要想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单纯依靠某一环节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认真探究、不断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融合、协调共进,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教学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初中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明确教学目标,同时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